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晨 《北京观察》2002,(7):54-56
"时尚"这个词现在已是很流行的了,几乎是经常挂在某些人的嘴边,频繁出现在报刊媒体上,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大有"开谈不说新时尚,读尽诗书是枉然"的味道,特别是对于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等生活方式和各个文化层面尤为注意讲究.追求时尚似已蔚然成风,因此竞相紧跟较劲攀比也就司空见惯了.时尚的人对于不时尚的人常常不免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想是嫌其落伍陈旧保守顽同.这对于我们这些几十年无缘时尚的人来说,只好自叹弗如了.  相似文献   

2.
1958年至1960年,我的家乡望留一带处在“大跃进”的年代。“大跃进”开始那年,我12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当时,我参加过一些活动,目睹了一些荒唐现象,也尝过“大跃进”的苦头。我们那一带“大跃进”,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解放以后党在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上取得一些成绩,但粮  相似文献   

3.
经历     
<正> “你们杭州人像是对上海人有成见,能告诉是什么原因吗?”这是一个上海人的问话。确实,只要在公共场所,有上海人在与人吵架,哪怕对方是外地人,杭州人也会去帮腔:“上海人希奇煞得,要称大,回上海去。”现在好  相似文献   

4.
自第8期开始,《情感世界》栏目的内容将做适当调整。今后,我们这个栏目将以不同的形式围绕情感问题展开话题。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生活中的感情故事。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用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人们心中各自的感受。于是人们常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那是幸福、快乐、忧虑、痛苦、凄婉、希望、平淡、宽容、牵挂……但无论怎样,即便是瞬间的体验、暂短的经历,其冲一定不乏美好。如此,就有了我们本期的话题——“谁,经历过爱情?”我们约请了两位读者,谈他们对爱情的经历和感受。下期就同一话题再听听几位男士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白衣天使成了令人敬仰的白衣战士。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多是向往祖国传统高深的中医科学,跨越海峡的阻隔来到大陆学习,将来有一天他(她)们也将成为天使或者说是战士中的一员。当“非典”在大陆肆虐的时候,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像一名真正的战士一样,留在大陆,与大陆同胞共同面对这场灾难,并且给予同胞以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非典”时期,留在大陆的他(她)们想和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意思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留下“名声”,“留芳百世”,就象大雁飞过头顶而留下叫声,回音不绝一样。我们并不笼统反对“留名”,“留芳百世”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国家、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7.
时尚的气息似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萌芽。关于“楚王好细腰,宫人皆饿死”的传说或许最好印证了当时的审美潮流。古人是没有“时尚”概念的,可古人们却知道杨柳细腰能让人赏心悦目,于是,最古老的时尚便从那时有了属于她自己的诠释。但是从未有人能给时尚做最完美的定义。而我们要谈的时尚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时尚即风尚。它把握住了潮流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的时期中将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演绎到淋漓尽致。那末对于即将过去的2004年,我们的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时尚又是以怎样的面貌停留过呢?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没有无用的一技之能,只有用的不是地方的一技之能。对于那些身怀一技之能的人,哪怕是不上“九流’的人也不能鄙视他们,只要我们用好了,都能为事业做出贡献。历史上孟尝君不拘一格用“鸡鸣”“狗盗”之徒死里逃生的故事,是不是对我们很有启发啊?战国末期,齐国的国相孟尝君仗义疏财,家里养着各种门客几千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相似文献   

9.
本期的青春茶座,我们有幸请到几位穗港杰出青年作为特邀佳宾。在最近召开的“齐心灭毒祸,携手创明天”的穗港杰出青年演讲会上,几位佳宾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痛陈毒品之危害,向青少年、向整个社会发出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呼唤。 我们将几位佳宾的演讲整理出来,与青年的朋友们分享。尽管这个话题对于茶座,是过于沉重了。 更为沉重的是,青少年吸毒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星星是如何将时尚与传统文化嫁接在一起的?”“为什么韩国电视剧的精神内核中有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在这样一部充满时尚元素的作品中,让人解读到的,不仅有爱情的美好,也有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的伦理纲常,不仅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尊老爱幼、谦恭礼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或许作品的剧情与内容仍见仁见智,但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渗透,却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有影评人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1.
漫话时尚     
漫步街头巷尾,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时尚”的标志,什么“时尚小屋”、“时尚杂志”、“时尚美容店”等等。但是,什么是“时尚”?“时尚”的内涵是什么?“时尚”的东西为何惹人爱?带着这些问题,我漫游在网上和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于是就有了如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变态的时尚     
傅正明 《北京观察》2000,(12):62-63
我们正处于一个“时尚爆炸”的时代。生活中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都在朝着“时尚化”的发展,就连我们人类本身,也出现了一个“时尚”的群类,其时尚的代名词叫“新新人类”。何谓“新新人类”?词典上找不着注释。道听途说只略知“新新人类”总算还是人类,有头有脸有眼有鼻四肢齐全,不同的是比普通人类多一些“时尚”的痕迹。“新新人类”有自己的“新新生活”、“新新形象”,比如吞进摇头丸踩着疯狂节奏喊“爽”,女削秃头男发齐肩叫“酷毙”……日前在电视荧屏上偶然遭遇一青春偶像抖出的“酷相”。一个大男人,却套上了一条遮脚跟的长裙,上半身保留了本性,下半身却变成了异性。时尚的偶像在舞台上若无其事地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沟通”、“互动”、“参与”。这些极平凡的字眼近年变得极时尚起来。当然是“时尚”得有道理的。作为办刊难度较大的学术刊物,同读者建立起“沟通”、“互动”、“参与”的编读关系,也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人大研究》杂志社提出了一个口号:“高层次的学术品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加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我们的想法是,围绕人大理论刊物开展各种富于趣味性的读者活动,使读者在这些活动中学习人大理论,参与人大理论的研究,从而达到学术刊物的理论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这种办刊思想是否可行?还请读者朋友帮我们参谋参谋。  相似文献   

14.
对于“韩流”,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和态度。本文就是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别样的“韩流”:对韩国青少年中的一些时尚事物、大明星等等有好感,“拿来”一些以装点自己的生活。中国青少年中的“韩流”现象,其实质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青年时尚”的界定“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77、1144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时尚,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时尚”有两个限定:一是现代社会的时尚,二是青年的时尚。现代社会的时尚,是大众化的、流行的、商业化的,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它也往往是跨国度、跨地域、甚至跨人群的。青年的时尚,或曰“青年时尚”,是现代社会时尚的主角、代表和先锋,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6.
何文琪最先以她头上那显然经过精心挑染的一小缕黄发进入我的视线,并由此形成了有关她的一系列判断——时尚、活力、追求刺激、浪漫。可随着谈话的深入,以及她那带有几分随意和优雅似乎是习惯性动作——十指交叉轻扣在膝盖上,最初的判断开始模糊,而常常被我们用来作为描述现代女强人的典型“技术指标”在频频撞击我的大脑。它们包括——超乎寻常的忙碌;高度的责任心和成就感;绝对的自信;目的性强,内心始终保持清醒和独立;苛求完美。她虽然不是完全赞同有关“技术指标”的表述,但她能感觉出我对她生活状态某种程度的理解,她不住地点头,一时间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谈话也从那一刻开始,变成了一种轻松的分享。  相似文献   

17.
韩流袭过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韩流正遭遇“寒流”,网络和民众对韩国文化已显出抵触之心。裴勇俊、宋承宪老了,H.O.T、SES解散了,崔真实、安在焕逝去了,《太极旗飘扬》、《大长今》已成过去时,阔腿裤、紧身衣也不再时尚,一个属于韩流的经典时代似乎已经远去。过去人们说韩流像一种病毒,现在看来,倒像一场狂风。狂风过后,重新审视当年的惊羡和感受,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新潮涌动的时代。在都市的绚丽多彩中,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且引领着时尚。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文化名词。正是基于他们的“创造性”,我们的社会变得异彩纷呈,缤纷无限;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安分性”,我们已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所具有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使得传统的人们即使在传统面前也产生了些许的困惑与茫然。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初,随着北京“魂系黑土地”展览揭幕,全国各城市掀起程度不同的“知青热”。被“热”浪裹挟起来的一批是原各大垦区的兵团知青。他们撰文的撰文,还乡的还乡。很难搞清他们怀恋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知青情结”,有一片属于那一代人的黑土地。那天在植物园,我们参加了一个北大荒知青的聚会,有人泗泪横流,有人酩酊大醉。随着其中的一员——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姚莹,我们走进了这个四兄弟姐妹中有三人都曾是知青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让追求美德成为时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社会是时尚社会,各种时尚潮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目不暇接。在这些时尚潮流中,总能见到青少年的身影。时尚左右着青少年,青少年引领着时尚。我们希望在青少年中兴起一种新的潮流,这就是追求美德。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精辟地用“八荣八耻”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八荣八耻”既指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是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