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长主体性是校长素质的重要方面,它对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化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拟就中小学校长主体性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制约校长主体性生成的基本要素 所谓校长主体性是指校长在办学实践中自觉地发挥自我价值的能动态势。这种能动态势集中体现在校长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等多方面。校长主体性对学校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容低估的积极效能。但是,校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女性主体性的议题更在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论述中相继出现.对主体性的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的角度,即要把女性及被殖民者的主观(主体)感情、反应和信仰,看成是与男性主导及殖民统治相对立的、信实可靠的和值得倡导的一种力量.女性主义正是女性追求自身主体性的运动,强调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主体而非客体.因而在女性主义及后殖民话语中,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加道德独立能力、判断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主体性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方面的欠缺,应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改革德育模式和增加主体践行能力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从统一战线内外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知识分子问题。 统一战线中的各群体和个体都是主体,同时一主体又将他主体作为客体,因此主客体关系并存,客观的社会历史进程要求人们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主体性,统一战线作为总主体,强化了人们的主体性。但人们的主体性总有强弱之别,主体性强的群体,往往表现为在统一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表明人是"现实的人",主体价值是人民主体性的核心,自主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特征,人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主体性实现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间是一个历史共生过程: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及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等催生了人民主体性生成与发展;实现人民主体性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前提和结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问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道德教育活动也是主体的人“有意识的”活动,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对传统的单一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超越。转向主体间性是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必然嬗变。  相似文献   

7.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当今主体性教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本目标,却忽略了师与生的关系问题。随着哲学主体性研究的转向,当代教育理论开始对主体间性加以关注。与主体性相比,主体间性对师生关系加以了更为完备的哲学阐述和实践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更好地映照了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而主体性则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根本特征,本文借鉴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主体说,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体性作出了阐释,最后结合现实揭示出科学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体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尺度与客观尺度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是分析和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本质,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哲学不能只讲客观性而不讲主体性,也不能只讲主体性不讲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不仅主体具有主体性,而且对象也具有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对象主体性缺失而陷入了困境。面对现代社会对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呼唤,有必要对工作对象的主体性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驱动主体及其表现样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性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有效发挥的规律性把握三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2.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构成人的历史活动对象的事物以及人自身是历史的客体。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主体为核心而建立的自觉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重建我国大学的主体性,既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主体性的衰落是我国大学发展中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通过回顾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结合高等教育活动主客体关系,指出大学的主体性内涵主要体现在目的性、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等四个方面,应从大学、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主体间性中建立共主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并提出了回归大学组织的基本权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引入社会中介评价机制、推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程等大学主体性的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始终以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全人类的解放为理论归旨,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从未淡出其研究视域。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几经转折,实践范畴的提出,是其主体性理论成熟的标志。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客体性"主体观"与唯心主义抽象思维主体性的批判,使主体性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中实现自身。主体性在实践的两个维度—自然与历史中的展开,内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意味。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和《人文杂志》编辑部发起的主体性问题学术讨论会,最近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深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主体性的涵义 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主体性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理解强调的是主体作用于客  相似文献   

16.
在政党协商中,执政党和参政党同为两大主体。这既是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中国政党协商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机械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具有交互主体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实际上就是参政党的主体性问题。然而,参政党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目前仍然存在着不敢协商、不愿协商、不会协商等主体性困境。参政党主体性困境主要源于参政党自身的缺陷和主体间关系的异化。有效破解政党协商中参政党的主体性困境,必须从参政党和执政党两个方面着手。参政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主体意识,提升参与政党协商的水平和实效。执政党要协助参政党完善外部保障机制,拓宽协商空间,改善协商环境,推动参政党以负责任、敢担当的姿态主动参与政党协商。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表现为客体的法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目的的满足与实现,它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客观性与主体性是法的价值的两大特性。法的价值的客观性来源于客体存在、主体需要的客观性,表现为价值实现状况的客观性;法的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法的价值因主体而异,但并不表现为价值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8.
练习的内容是服从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其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一个基本的规律;选择和运用何种运动动作作为自己健身手段,一定要分析两方面的矛盾情况,一方面是运动动作本身对立统一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锻炼者主体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其中理论创新是与时俱进的首要任务,而理论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结合;与时俱进是主体的自由自觉活动,其主体性特征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和交互主体性等,具有典型主体性特征的与时俱进不是主体的为所欲为,他需要遵循一些客观性原则,如实事求是原则、实践创新第一原则、主体的个性服从共性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人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实现主体性的人格化,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以持久的发挥。人的主体性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自主选择性人格是主体选择性、创造性等深层主体性特征的人格化,是主体性人格在现时代的实践形态。而自主选择性人格是一种独立、自由、理性、自主自为性人格,同时还是一种责任人格和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