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对国际犯罪进行全球综合治理的思维范式和多边的冲突解决机制使反恐行动模式更加国际化。《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签署使防范当前核恐怖主义犯罪在界定核恐怖主义犯罪、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框架、有效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方面都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此框架下,完全有必要对相关基础概念和特征进一步展开讨论,对我国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事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新时期的完善建议,以期全面遏止非国家行为体核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2.
基于政治动机而使用暴力手段的现象,古已有之,如古罗马时期的凯撒大帝被刺杀、我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等,但这些事件在当时并没有被定义为恐怖主义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近现代,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恐怖主义更是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严重地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联合国和其他国家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加大了打击力度。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犯罪的现实威胁,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  相似文献   

3.
继美国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此种犯罪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打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从法律层面上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研究也是急迫的。本文拟就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分类以及各国反恐法律对策和中国反恐法律对策及其立法不足并且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大顽疾,打击恐怖主义需要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核心建构反恐战略是我国现今解决恐怖犯罪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反恐法基本草案正处于论证阶段,其定位应当是与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的特别法规,需要从立法取向、立法模式、立法内容、立法衔接等方面进行相关完善。此外,我国应该在反恐立法中明确规定设立反恐机构,以反恐审议为基础对恐怖主义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5.
9·11以后,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需要国际间的合作。然而,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引渡却有可能和国际通行的引渡原则相冲突。同时,由于各国法律的差异以及国际法的弱强制性,使得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嫌疑人的引渡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分向国外请求引渡和应国外请求引渡两方面分别应对。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打击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存在诸多问题: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的差异、狭隘的主权和民族利益观的影响、文化冲突的催化、超国家机构的作用有待完善、国内立法存在缺陷。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应对:逐步淡化主权意识;加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合作;减少恐怖主义犯罪产生的文化原因;尽快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国内反恐立法。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为我国打击腐败犯罪、解决贪官外逃问题提供了一项有力的法律武器。公约在刑事程序方面作出了许多特别规定,主要包括:增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强化对被追诉者的程序控制和实体处罚;提升反腐败机构的侦控能力;加大对被害人的保护力度;拓宽证据收集渠道,降低证据运用的法律要求;加强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我国刑事诉讼同公约有不少契合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承担反腐败职能的机构不独立,难以抵制各种压力的干预;举报制度存在问题,获取腐败犯罪信息的能力不足;侦查方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打击腐败犯罪的需要;证据制度不健全,不利于收集打击腐败犯罪的充分信息;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力,影响反腐败工作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给利用公约追回外逃资金造成困难。为强化刑事诉讼对腐败犯罪的追诉能力,有必要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荆忠 《犯罪研究》2002,(6):67-69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犯罪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恐怖主义犯罪在证据采用中存在着较多困难:证据收集、DNA鉴定及声纹证据的采信等。入世后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布主义;确立普遍管辖的原则;加强立法;长期监控、重点打击。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6,(5):99-108
塔吉克斯坦1994年以来恐怖主义犯罪不绝如缕。犯罪的特点是在犯罪手段方面,恐怖主义犯罪分子除进行小规模爆炸或者绑架勒索以外,还与政府进行武装对抗;犯罪组织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犯罪组织多方面保障经济来源;犯罪活动大多打着宗教的旗号实施。犯罪的原因包括社会与政治的封闭性;经济存在严重弊端,社会矛盾重重;社会的伊斯兰氛围日益浓厚;国内青年群体的极端伊斯兰主义思想膨胀;塔阿边境地区武装分子越境趋于失控,外部环境恶劣;走私活动猖獗,助长恐怖主义犯罪势力;"萨拉菲"的恶劣影响等。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强调政教分离原则,依法管理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通过专门法律打击恐怖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积极帮助极端分子回归社会;加大对恐怖主义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强反恐怖主义资助的执法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反恐能力建设;努力发展经济,并扩大到国外就业。塔吉克斯坦预防恐怖主义犯罪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贾珊珊 《法制与社会》2011,(23):161-16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危害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且突出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频繁发生,破坏规模增大,覆盖范围更广,并往往与民族和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起。如何有效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与各国刑事立法需要迫切回应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背景现状着手,分析其犯罪性质,在揭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新特点的基础上,就惩治与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及法律对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康海军 《法学杂志》2012,33(6):166-169
我国虽然在《刑法修正案(三)》中增补了有关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也相应加重了其法定刑,但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就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作出规定。在反恐实践中,面临着采取反恐特别措施无法律依据、随意性大、取证难、审讯难等许多法律难题,而我国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却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有必要抓紧对此作出相应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活动给世界造成的极大危害,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各种方法中,法律手段不容忽视。目前中国反恐怖立法比较分散,因此,有必要统一中国的反恐怖立法,构建中国反恐怖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4,22(8):6-1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目前日炽的一种国际犯罪,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预防和打击,缔结了一系列反恐多边条约。反恐多边条约的实施主要是缔约国的实施(即国内层面上的实施),可以分为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两种模式。反恐多边条约的国内实施于惩治和预防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恐多边条约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某些弊端或不足,亟须完善,关键是要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恐特别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若干国际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反对恐怖主义的实践包含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国际法问题 ,特别是以下问题 :恐怖主义的定义 ;反恐对传统国际性框架的影响 ;联合国在反恐中的法律地位 ,这些问题似乎显得格外突出 ,急需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司法模式、战争模式、治理模式是三种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模式。司法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一种犯罪行为。为此反恐是侦查破案与打击犯罪的问题。此模式核心是恢复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战争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一种战争行为。为此反恐是打败或消灭敌人、取得战争胜利的问题。此模式核心是打击、歼灭恐怖分子并取得战争胜利。治理模式把恐怖主义界定为国家安全治理方面的缺失、低效或失败及其导致的对民众安全服务的缺失与低效。为此反恐是加强和改善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以提供更有效的安全服务。此模式核心是塑造一种安全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恐怖主义及反恐问题界定不同于战争模式、司法模式。这种界定具有决定性影响。其直接决定这三种反恐模式在视野、目标、思路、标准、力量、措施与手段、时间维度、战略角度、精神层面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强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而现行国际反恐法制治标不治本、规则取向不足、条约的巴尔干式、反恐措施单一、国际合作欠深入等弱点都亟待克服。只有全面构建和完善国际反恐法制 ,在断定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方面具有更多的规则取向 ,并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才会得到有效控制。而要彻底根除国际恐怖主义 ,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国际法律秩序的前途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命运。通过对美国武力反恐政策与实践在国际法学界引发的争议、国际法上自卫权规则和安理会授权武力强制措施的适用性、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对自卫权理论和规则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以及联合国在武力反恐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现有国际法理论和规则并不完全支持武力反恐 ,但是完全排除受害国使用武力反恐既不合理也不可行。为了既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又不滥用武力 ,现行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都需要改革 ,以建立一个由和平措施和武力措施共同构成的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袁锦凡 《时代法学》2010,8(5):79-87
性犯罪从根本上损害被害人人格尊严,使被害人难以从创伤中恢复,因此,相当多的国家均对性犯罪被害人采取特殊的保护方式。而在我国目前,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还未意识到性犯罪被害人的特殊性,从而表现出多方面的迟滞,这对我国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立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邈 《河北法学》2006,24(10):170-175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澳大利亚加快了反恐怖主义立法的进程,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法对基础性概念进行界定,增设了恐怖主义犯罪罪名,完善恐怖主义犯罪的诉讼程序,对有关部门进行特殊授权,并且严格了对澳大利亚本土的防范措施.澳大利亚反恐怖主义立法采用附属式的立法模式,并涉及预防、处置及制裁等多重内容,体现了普通法系的"程序优先"的特征,极大地扩张了国家行政权力.随着反恐斗争的开展,普通法系国家愈加重视制定法的作用.但是,反恐怖主义立法引发的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孔凡学 《法学杂志》2012,33(3):25-29
《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界定了恐怖活动等相关概念的内涵,明确了反恐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力量,建立了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名单的认定和公布制度,完善了涉恐资产的冻结机制。但是《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还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产物,需要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以弥补其不足,同时在适当时机出台专门的《反恐法》,开创反恐立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