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大宗教法特征及其理论透视汤唯宗教法是人类法律发展史的组成部分,曾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诸多民族纷争、国家聚合亦与宗教法的发展有关。因此,考查宗教法的兴衰历程、认知方法和物质环境,揭示宗教法...  相似文献   

2.
抗辩权的概念来源于抗辩的概念 ,它经历了罗马程序法、罗马宗教法和德国法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并出于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 ,先后创立了实体法上的各种抗辩权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主持的宗教法如何界定宗教研讨会于1989年8月30日—9月1日在北京西山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大、人大、民院、统战部、公安部、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北京市宗教处及五大宗教团体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深入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制定宗教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法律体系中,三大宗教法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宗教团体的制度需求,其在近现代的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古印度法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被动改革走向世俗化、独立后的主动改革而走向现代法制文明;教会法自16世纪的宗教改革起走上变革之路,逐渐与现代法律精神接轨;伊斯兰教法在近现代的法律实践中,不断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启示世人:法律制度只有在不断改革中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安邦定国,讲求情、理、法,其亦有三大坐标。即:对官、民、匪都要一视同仁,均须讲究情、理、法,但关键在于能对官讲法,能对民(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讲情,能对匪讲理。禹州根据特定之环境,以其已取得良好成效的大治安实践,对安邦定国的三大举措及其坐标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宗教信仰自由的变革表现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问题引发的冲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国传统宗教观的正向价值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制度等。制定专门的《宗教法》或者《宗教信仰自由法》,提高宗教法律位阶,应确立政教分离原则,修改现有法律中有关宗教信仰自由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条款,完善配套法规,建构和完善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方法学史有三大学说对法与法律的关系加以阐述,形成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争论焦点引发了后人的深思。本文由此提出三个问题:其一,是否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法?其二,“恶法”是不是法律?其三,如何使法律最大限度地合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西方兴起了一个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的综合法学,他们力图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他们批判了三大法学派的偏执与片面,主张用综合的方法研究法律,并得出了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试图融三大法学为一体的"综合"的法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冲突的情况下,想在综合法学这一不封闭的容器中把三大法学全部装进去多少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审判制度史上,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相互协作,共同进行案件的处理。三法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辅助完成最高统治者的司法统治,是封建统治者构筑其绝对统治的重要部分。三法司制度长期存在有其制度的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局限性。对三法司制度的各种属性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现代刑事诉讼公检法三机关定位和分工合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经验理性、中道和谐以及真善美的人文主义追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三大品质,这是与世界其他法文化的区别。了解中国法文化的品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为有助于化解公私法划分及部门法公私法属性之争议,用历史实证的研究方法,呈现近代私法、公法的体系划分以及公私法与民法等部门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传统的历史性自然延续,经历了从规范、学说体系到部门法的演变;借助于现代法学方法论,解释现代法学家对公私法分类传统的质疑,实质上是揭示出以法律文本为表征的民法等部门法内在规范组成要素的公私混合性,这是自罗马法以来的一种法律文本之常态;要合理考量公私法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分别与部门法的关系,应立足于三个视角加以区分:传统与体系;规范;本体规范。  相似文献   

12.
190 2~ 1911年间 ,清政府进行修律 ,制订了大批新式法典并由此建立起中国近代的法律体系 ,对后世的立法与司法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次变革实质是以资产阶级法律形式掩盖封建法律的内容 ,故存在很多缺陷。文章根据法律移植理论 ,对清末修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对西方法律的借鉴及对中国传统法律的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行政法治相互结合、同步推进,做到转变政府职能与实现政府职权法定、创新管理方式与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改革与拓展个体权利、改革过程与正当法律程序、巩固改革成果与法律创制相结合.完善行政法体系,宜按照确立个体的行政法主体地位、造就有限政府、加强行政内部民主等要求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伯尔曼的名著《法律与革命》从宗教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出发 ,深入剖析了基督教教皇革命对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以宗教信仰为总的出发点和基石 ,运用历史学考察方法 ,对包括法律史、宗教史、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探求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精神本质来为现代西方法律传统所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独特的视角使此书在西方法律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法律权威实现是一个"过程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西方历史上,法律权威得到观念上认同,宗教上的说教,制度上的设计,因此法律在社会中始终处于"中立的权威地位".在中国,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使法律湮没于道德之中,而单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法律只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并由此异化为"人治"意义上的权威.通过历史的比较考察,法律权威实现所要考虑的因素是:观念上的认同,制度上的设计,多因素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法律的渊源,这个命题需要历史地加以理解。在中世纪,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法律,这是当时西欧的政治格局造成的。那时中央集权的政治观念与实践尚不发达,统治者无力推行统一的法制。近代以来,以法典化为标志的法制现代化则将习惯放逐到法制之外,这是人类理性的矫枉过正,也是宪政结构演化的结果。但法典化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在人类的建构理性力所不及之处,经验理性仍有发挥空间。习惯是一种次要的法律渊源意味着习惯不可能得到全面复兴,只有在正式法律缺席的情况下,习惯才有可能发挥其解决矛盾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7.
法语言问题源于社会变迁、语汇移植、汉语改革等诸多因素。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学者重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促成法学界和法律界的用词准确和用语准确,进而使我们的法律和法制更准确地使用相关的概念词语。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法律改革与司法腐败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和社会对高质量、大数量的法律人材的需求,使法学教育、法学学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学好法学,如何理清法学学习的性质、动机、方法无疑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自贸区成立,推动金融法规变迁,为自贸区经济繁荣敞开法律障碍。金融法规频繁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刑法罪与非罪的问题,也使刑法适用出现错节,影响经济刑罚稳定性。从经济犯罪法律规制的特点出发,结合罪状和法定刑,以本国经济立法习惯为原则,对构建经济刑法时注意问题予以说明,从而避免经济刑法频繁修改。  相似文献   

20.
完善军官福利保障法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军官福利保障制度存在制定明显滞后、效力不强、运行缺乏控制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重视政策、忽视法律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和平时期军人社会保障立法问题重视不够,研究甚少.军官福利保障法制的完善,要依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精神,遵循与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学习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和军官福利待遇从优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和强有力的法律适用及监督机构,依法保证军官福利待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