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的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对政策实施的方案,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政策的实施,消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因素,具有深层次的意义。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对这一从无到有的政策的科学评估将对执行过程中明确政策执行主体,完善执行方案方法,以及对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梗阻因素及解决方法的构思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精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和政策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政策评估至关重要.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上世纪60一70年代的美国,而我国在引进政策科学后总体上仍处于"引进"阶段,尚未完全完成"消化、吸收尤其是创新"过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差异,从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一些针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系统存在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实行了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这一土地政策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土地政策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土地政策的地位之后 ,对土地政策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探讨。这是研究土地政策学的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土地政策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政策评估对检验政策效果、确定政策走向、明确政策责任、推进民主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教育和动员公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中,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存在许多困境,影响了其效果.本文运用政策生态学理论,结合S市政府具体政策,阐述地方政府政策评估困境及其成因,以期完善政策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新论》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以高校扩招政策为例,运用历史的政策的观点对高校扩招政策进行分析、评价以阐述应如何对客观分析评价一项高等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7.
决策的两大基石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但是,在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不少政策科学家认为政策分析只限于事实要素的研究,反对将价值要素纳入政策分析之内。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政策分析既包括事实要素又包括价值要素,二者在政策分析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并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对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关系进行探索将有助于政策分析理论的完善和公共政策的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政策变革或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总体而言,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政策创新主要有五种类型:家庭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股份合作制。比较几种政策类型的制度取向与绩效差异,可以明确当前中国农地制度政策设计的两大要点在于树立农户对土地使用的预期信念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政策分析关注的是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的适用与否对能否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至关重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争,西方政策分析经历了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的方法论转向。这一方法论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理性已然完全否定甚至替代了技术理性。事实上,作为政策分析的两种方法论维度,技术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技术属性,政治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政治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政策分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们的辩证综合也体现了公共政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此轮宏观调控,中央政府综合采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措施以及较为特殊的土地政策等。由于中国目前只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它并不具备对传统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灵活反应的微观基础,反而是其他的政策工具如土地政策和行政措施等,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17.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官的职务责任是我国立法机关为军事法官设置的非遵行不可的权利和自由的边界,是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对其理论的研究,应把内涵、目的、构成、特征等作为起点。内涵是指军事法官在军事审判活动和赋予的其他活动中所承办的事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在军事领域的实现;实现军事司法价值的均衡;完成军事司法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它由职务责任主体、职务行为和责任三部分构成。内容包括一般职务责任和特殊职务责任。显示出行为主体单一性、职务行为内容的特定性、责任后果的多样性、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