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革带来的失衡心理失衡心理,即失去平衡的社会心理,主要是指面对急剧、深刻、复杂的经济、社会变革,人们在观念上产生了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失去行为规范“参照”的心理倾向。包括个体对自身,对自身相关的存在物(如社会制度、道德等)进行否定却又尚未找到更好的代替物时的心理状态。一般说来,它是基于旧体制、旧结构模式运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被否定,而适应新体制、新结构模式运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尚未成型这一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化是社会转型最基本的特征,这种分化打破了原有的结构要素之间的恒定关系,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文化价值观的失衡。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对正经历着这样一种剧变的青年在心灵上产生剧烈震荡,而青年的道德观念也在这种震荡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嬗变,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冲突中,当代青年一方面被新生活所诱惑,另一方面又被旧心态所禁锢,陷入了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为推动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当代青年应振奋精神,肩负适应社会转型所需要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3.
改革和开放带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国的现代化也由此进入快车道。但社会现代化并非仅仅是经济或制度意义上的,正如著名现代化专家英格尔斯所说,它还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青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总是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首先体现在青年的人格结构和社会心态、价值心理的变化上,使当代中国青年表现出明显的“边际人”心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青年社会化模式受到了强大的冲击。社会文化冲突、信息泛滥、社会心理失衡、参照模式失却、经济体制重大改革,促使青年群体去重组认知、拓宽思维、调整个性,从而作出适应社会变迁的、解放性的社会化选择。然而个体与社会心理的失调,带来了多重价值并存,造成了对立观念的抗衡,强化了个体社会化选择的困难。我国现有少年儿童1.9亿,青年3.1亿,合起来5亿之巨;现有知识分子800万,其中10万高级职称者和140万中级职称者,将从90年代起陆续退出第一线;每年全国又有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涌进社会。青年群体在社会主体和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改革十年来青年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那么显示这场革命的运行轨迹就是青年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因此,当人们把视野扩展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面,以及由此而伴生的广泛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研究和认识青年的正常需求心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上进一步地来把握青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价值观变化,就更有必要了。通过这种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青年的行为特点,改变以往人们对青年的偏颇评价,消除青年自身常常因不公正评价而萌发出的一种无名的焦虑和不满,进而引导青年朝着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大步前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而青年对创建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都青年对10年来的改革如何评价?改革中首都青年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此,我们采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指标,对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宣武5个城区包括重工、轻工、建筑、运输、文化、教育、卫生、机关干部、大专院校等9个行业的200名30岁  相似文献   

7.
最近,团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53名青年进行了心态调查。调查表明,当代青年面对奔涌而来的改革,呈现出一种互相矛盾、纷繁复杂的心态,使人扑朔迷离。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对一些改革事物的评价和自我心理指向上。在对改革后生活水平的评价上。71.9%的青年认为“有所提高”,19.6%的青年从物价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以青年为代表的,一个时代的心理是以青年的心理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旋转运动的信息社会,新的知识、信息、思想覌念,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纷至沓来。因此,我们在“四有”敎育时,有必要认真而系统地研究现代青年在改革和开放中的社会心理,根据其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敎育,达到最佳的敎育效果。本文试图以宏覌概括和微覌分析的方法,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剖析当代青年的不同的社会心理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实质、特点、形成原因,对我们“四化”建设的影响等方面,指出我们在进行“四有”敎育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各级领导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9.
改革已经全面地触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层,社会秩序的离析和重建纷纭更迭。这个转轨时期的社会现实,最直接最迅速地在青年的社会心理上得到了反映和投射。本文将要探讨的是青年的负向心理现象及其相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异军突起:当代青年生活变迁特征经济改革和开放是80年代的人心所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大趋势:同样,我们认为80年代初以中国青年为主体掀起的生活方式变革,犹如狂飙突进,推动了中国社会古老的车轮,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第二大趋势。青年以其生理上的骚动、心理上的敏感、思维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与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强  吕勇 《青年研究》2001,(7):12-17
研究结果显示 ,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可能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社会支持与青年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年下岗职工的心理应激反应 ,预防和控制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 ,保持心理健康。此外 ,研究还发现 ,青年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状况还与其某些人格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从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冲突感三个方面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的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代际比较以及个体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的态度比较认可,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是目前的基本共识。不同代际青年的社会态度逐渐出现差异,而"90后"青年的社会冲突感更加强烈。青年群体个体层面中的经济地位认同、过去生活评价、未来生活预期和内外成功归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态度,而宏观层面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地区富裕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他们的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13.
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与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由人们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直接产生的。人们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方面在产生它的诸种社会物质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以其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能够形成顺应改革大潮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就能够推动改革大潮的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改革大潮奔涌的进程。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青年,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的变化比较快,比较典型,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此,我们利用近年来在“广州青年价值取向调查”、“广州青年需求调查”、“广州青年选举心理调查”、“广州区街青年政治意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结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作综合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沿着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相当复杂的现象。这些现象以很明显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呈现在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面。近几年来,有人在这方面做过一番研究,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存我国已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缘故和某些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同被研究者客观存在着的“代沟”,所以,一些研究文章并未真正探索出青年的社会心理。我认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工作,应当主要让青年人去做,必须提倡青年人写青年人。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下面,我们对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上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做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文化失衡现象描述及其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将文化变迁速度不一致造成的社会问题统称为文化失衡现象。资源型城市基于自身城市类型的差异,其所面对的文化失衡现象往往尤甚于科技型、旅游型及综合型城市,这势必会影响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成为阻碍其城市进步的一种文化摩擦力。因此,要实施文化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首先对其特有的文化失衡现象加以解读。资源型城市的文化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城市心理失衡“城市心理”指的是同城市文明程度相适应的,城市整体的记忆、性格、情感、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资源型城市心理失衡现象表现为:(1)有目标无…  相似文献   

16.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科技素质”调查组于1996年3—9月间对全省青年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按粤北山区、粤东粤西两翼、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分层取样,发放问卷8000份,收回6702份,回收率83.8%。接受调查的青年在年龄上,以16—40岁为主,占97.5%;在文化程度的分布上,以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占总人数的45.5%;初中、大专人数次之,分别占21.8%和19.2%。这里,以“科技素质”取代“科学文化素质”,既提示出科学与技术的密不可分性,更体现了当代社会对技术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需求。理论研究指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可具体表现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四个层次不同但密切相关的部份,本次调查仍以此理论分类为基本框架,而偏重于对青年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的考察,我们认为这是青年科技素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7.
青年价值观是决定青年行为的心理基础。青年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力量,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革有着重要影响。从价值观的视角研究青年,能较准确地了解青年在选择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上的变化趋势,这对指导青年的社会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况 1991年《中国青年》第6期开展的对社会不正之风与青年自身的抵制问题的讨论,在青年中引起较大反响。面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产生思想困惑,是青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青年走上社会后,由于理想与现实存在强烈反差而流露出的一种普遍心态,所以能在青年的思想上产生共鸣。有的青年阅读来信数遍,心情十分激动。有些团支部组织专题讨论,寻求走出困惑的途径。这次讨论共收到197件来稿。来稿者的职业分布为:干部占32%,大中学生占17.8%,工人占16%,教师占12%,军人占8.1%,技术人员占4.6%,农民占3.1%,个体户占0.5%,未填占5.9%。来稿者的性别分布为:男占79%,女占14%;未填占7%。来稿者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19.
青年社会学     
青年成为社会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一方面,青年的生理成熟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提前;另一方面,青年的心理成熟期和社会化过程却由于社会的发展而大大后移.这样,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就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而产生、发展了.青年社会学就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探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青年的各种社会行为规律以及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青年社会学是一门起步较早、目前仍在探索中的年轻学科.本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青少年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形态最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是深圳的重要资源和优势青年是深圳劳动者的主体组成,占全市人口的70%,他们是深圳改革和建设的主要力量,无疑也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与此同时,他们还为深圳创造了崭新的社会风貌。现代青年敢想敢于,勇于竞争,乐于创新,好学成风,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欣赏个性发展等特点,已逐渐变成了这一城市的人文特征。十五年来,青年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而青年也在深圳这块热土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兴则青年兴,青年兴则城币兴。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象深功D这样:以青年为主体,青年的命运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