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研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对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客观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提出了独立的见解 ;就诬告陷害罪与非罪的界限、犯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罪数界限中的两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发表了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近年来,在认识和处理诬告陷害案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探究。一、构成诬告陷害罪是否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刑事处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原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民庭审判员刘锡林因犯诬告陷害罪、枉法追诉罪,两罪并罚,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枉法追诉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刘锡林的一个亲戚(未婚女青年)与人谈  相似文献   

4.
杨凯 《法学家》2001,(3):106-114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之视为犯罪并予以处罚。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十分注重惩治诬告陷害罪,都分别在其现行刑法与现行“刑法”中明文对之予以禁止。撇开两地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谈,单就其各自的刑法与“刑法”对诬告陷害罪之规定本身而言,…….  相似文献   

5.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诬告陷害罪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诬告者主观上具有诬告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目的;而就各个不同的诬告者而言,其犯罪动机则往往各异。诬告陷害的内容,包括了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轻重不同的各种犯罪;而这些犯罪的法定刑,又包括了悬殊极大的所有刑种及量刑幅度。诬告陷害罪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控告人”、“检举人”所“控告”、“检举”的事实是捏造的,客观上并不存在。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控告  相似文献   

6.
试论诬告陷害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诬告陷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干扰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由于这种犯罪是假借国家机关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仅在道义上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在法律上要追究诬陷者的刑事责任。然而,这种犯罪一般比较复杂,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易区分。研究诬告陷害罪的历史发展及其构成要件,划清诬告与错告以及诬陷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对于提高我们同诬告陷害的犯罪行为作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1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因犯受贿罪、非法经营罪和诬告陷害罪,被法院判决执行有期徒刑17年。作为一名曾经的厅局级领导,张敬礼又是如何与非法经营和诬告陷害这两个罪名扯上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关于惩治诬告陷害罪的规定,对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给处理和研究诬告陷害罪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诬告陷害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彤 《法学论坛》2001,16(1):61-68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结果犯并列的情节犯.  相似文献   

10.
完善诬陷罪罚则之立法建言姜伟诬告陷害罪是我国刑法分则中唯有的一个只有罪名而没有确定法定刑的条文。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毋庸讳言,这实质上是承袭了中...  相似文献   

11.
谭飞 《政府法制》2010,(4):10-11
2009年11月19日,想去告倒王强的吕艳辉反因诬告陷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他所举报的问题则引出了与沈阳市纪委相关的一连串戏剧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况下应包括单位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文认为只需出现现实的危险结果,诬告陷害罪就可以成立既遂。而将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栽赃给他人予以告发是否数罪并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行为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进行告发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又作伪证的,应根据吸收犯的原理,按照重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3.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予以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相同的案件,由于司法人员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从该罪的犯罪对象、既遂标准、罪数问题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19日,想去告倒王强的吕艳辉反因诬告陷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他所举报的问题则引出了与沈阳市纪委相关的一连串戏剧性事件. 检方用来指控吕艳辉的一份公诉证据,却引出了沈阳市纪委的逾千万元罚款收人秘密,其去向也颇显神秘.  相似文献   

15.
一、诬告陷害罪的构成是否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这一要件 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尽管现行刑法对本罪的罪状作了包含‘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要件,但在认定上不宜把本罪的主观要件仅仅局限在‘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起富有争议的命案,死者家属认为死者被轮奸致死,而警方认为是正常死亡。有三个网民替死者家属发帖喊冤,文中称有公安局、检察院官员庇护凶手。警方认为,这属虚构事实、诬告陷害,发帖网民遂被抓捕,并被控以诬告陷害罪受审。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46岁的时任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副区长梁瑞强、36岁的高明沧江中学林姓男教师、38岁的梁姓女商人吓称林某、梁某)相继因涉嫌诽谤罪被刑拘,之后又同时以涉嫌诬告陷害罪被批捕。佛山市公安局初步认定,3人诬告陷害了现任高明区区委书记马亮照。  相似文献   

18.
伪证罪研究     
引言 我国《刑法》中,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其中伪证罪的主体范围以及诬告陷害罪、妨害作证罪等一些与伪证罪相关的犯罪与伪证罪的区别等问题引起了众多法学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论诬告陷害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79年颁行的《刑法》第138条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国家工作人员犯诬陷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  相似文献   

20.
王璞 《人民司法》2012,(10):60-63
【裁判要旨】在审判强奸犯罪等存在被害人的刑事案件过程中,时常发生被害人因收受被告人及其家属的财物等原因而随意改变陈述的情形。如果被害人是出于包庇的目的,情节严重的,应认定被害人构成包庇罪,同时应当继续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被害人是出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应认定被害人构成诬告陷害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