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武树臣先生《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以下简称《武文》)①,受益匪浅。文中许多观点和提法,似仍可作进一步商榷。一、关于法家的“法治”问题拙作《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以下简称《杨文》)提出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是建立在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法治”的概念立场比较之上,正如《武文》所论述的亚里士多德给“法治”所下的定义,并由此形成的西方传统的“法治”观念。随着近代西学的东渐,这一“法治”观念已逐渐为中国学界所普遍接受。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主要在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省中,这一观点实…  相似文献   

2.
刘阳 《政府法制》2009,(13):31-31
王元化先生《九十年代反思录》之“近思札记·八”对“诸葛式的法治”作了阐发。先生引贺麟《文化与人生》一书中《法治的类型》一文,认为《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几句话“既提出严纪律,信赏罚,兼有申韩之长,又提出要去偏私,以求达到公平开明的政治,乃是代表道德的法治最精要的宣言。”接着又说挥泪斩马谡“更说明诸葛对行军的法令,朋友的情谊,双方顾全”。  相似文献   

3.
记者:郭教授,记得您在北京大学一次学术报告中评价党的十五大确认依法治国方略时,您说.由健全“法制”到实行“法治”.这一字之改.价胜千金.不过也花了近20年时间。而您最近两年出版的《法的时代精神》和《法的时代呼唤》正反映了您近20年来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懈地追求和呐喊。为了更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提出的重大意义,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有关历史背景?郭道晖:谈到依法治国或者实行法治,我们中国人既不陌生,又很陌生。不陌生,是大家都知道法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最先是由先秦法…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11,(29):11-11
201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将正式施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一件大事。行政强制法就是给行政机关“立规矩”,是一部“控权法”,具有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傅达标在2010年1月1日的《检察日报》上著文《2010:期待更多“具体法治”》说,回顾2009年的法治进程,不乏新中国成立60周年法治回顾这样的宏大叙事,也不乏回应民意、关注民生、开门立法结下的制度硕果:而更为贴近生活,更加可感观触摸的乃是一种“具体法治”、“微观法治”。  相似文献   

6.
馬懷德 《中国法律》2012,(6):4-6,59,61
“依法行政”、“法治政府”这些概念,在中国提出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最早是在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个纲要对依法行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基本要求,还有一些保障措施,尤其提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之後...  相似文献   

7.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这标志着我国在法治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的现实模式,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分析我国的国情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情非常需要法治与之趋同,可是,中国的国情是非常特殊的,这种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的法治不可能速成。笔者从国情分析出发,欲对法治的必要性和渐进性作一尝试性探讨,同时分析“法治速成论”和“法治无望论”的错误性。 一、国…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读了杨师群同志的《法家的“法治”及其法律思想批判》①一文(以下简称《杨文》),觉得该文在学术观点、史料运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偏颇之处。故撰此文,兼与作者商榷。  一、对《杨文》十个观点的批评《杨文》提出许多观点,均显失公允。现择要批评如下:(一)给“法治”定位:关于“如此凶残恐怖的统治,如何能称作‘法治’”在《杨文》作者看来,法家的“法治”不能称作“法治”。在作者心目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法治”的样板,也许就是西方的“法治”吧。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法家的“法治”,再看看西方的“法治”,从而…  相似文献   

11.
陈菲 《政府法制》2010,(1):32-32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由此拉开了全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如今,时间过半,依法行政进展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检察官》2010,(1):79-80
2009年——又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里,全国人民携手奋起,共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难关;这一年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抗遍布神州的流感病魔:这一年里,举国上下掀起反贪、除恶打黑、打假打赌风暴.有力地推动了法治文明进程。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中国检察官》走过了10个春秋,“围绕办案说检察,展示司法新境界”的目标已深深烙印在广大检察官心中,检察官朋友们纷纷投稿,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13.
傅达林在2010年5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著文《将利益博弈纳入法治轨道》说,为了夺取两个违章加油站的经营权,两个带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展开长达数年的利益争斗,导致广东常虎高速公路被迫停工两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这一事件折射出一种“利益博弈”的非正常状态,与现代法治所追求的目标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政府法制》2010,(7):48-48
“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的这席话,赢得了央视“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现场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2,(5):10-10
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机遇或者说有利条件就是,政府在积极推动。2004年《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又出台,这是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基础性制度,我称之为行政诉讼法之后依法行政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2008年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看到署名“中国法轮功天津数十万学员”、落款“1999年4月18日”的“致《青少年科技博览》编辑部的一封公开信”,才发现“法轮功”的政治水平之高和“法治”观念之强! 人们已知道,中科院院士何祚麻在天津教育学院的《青少年科技博览》月刊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公民与法治》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认真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宣传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加强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者和“一府两院”有关部门给予《公民与法治》杂志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以下简称“蓝皮书”),我国法学界几十位权威专家学者,用他们特有的专业视角,深度剖析了“极其不平凡”的2008年中国法治:这一年,中国的立法有什么特点?依法行政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因素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税收法治改革的步子为什么迈得那么大?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建设法治乡村。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8月,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指出,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英 《法治纵横》2014,(3):6-11
王蒙先生曾在新疆工作、生活近16年,新疆的经历也成了先生最为丰厚的财富。王蒙先生长期以来对《法治人生》十分关心和支持,不仅为本刊的前身《法治纵横》专门著文,而且在期刊5周年举办座谈会时特从北京来疆祝贺。2014年是《法治人生》创刊第九个年头,马年伊始,先生又为本刊亲笔题词“祝福新疆”(见2014年第一期卷首),表达了先生对新疆这片美丽土地的深厚感情。2013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对王蒙先生进行了专访,本刊特选摘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