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酒之祸     
庄严 《法庭内外》2009,(12):32-34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宴”和“无酒不成席”的传统习俗。亲朋好友相聚,推杯换盏,把酒问情,适量地喝一口酒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凡事皆有度,喝酒亦如此。  相似文献   

2.
李景香 《政府法制》2014,(33):30-30
酒,自古以来,不仅与华夏历史文明相融相生,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之说。但说起饮酒,那可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早在古代的时候,酒就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和用途,一是祭祀;二是宴请;三是庆功犒赏、会盟结社;四是寿庆婚宴;五是用作药剂治病、解毒或当做健身补品;六是用作调料除膻去腥,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相似文献   

3.
有道是“无酒不成席”,亲朋好友春节相聚更加少不了推杯换盏、敬酒劝酒。而由于劝酒惹出的祸端,自然也就屡见不鲜。那么,对此类祸端应当由谁埋单呢?  相似文献   

4.
刘丽 《政府法制》2012,(33):44-45
官妓也可以看做是公关小姐的前身,需要才艺、辞令、见识、智慧的统一。薛涛人行后,马上表现出了非凡的职业素质。时人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就是说,她不仅酒量惊人,还斗酒诗百篇,并且思维活跃,擅长辩论。这样,薛涛初入青楼,就已名声在外,注定了此女非等闲之人。  相似文献   

5.
胡健 《政府法制》2008,(23):9-9
笔者虽然从不抽烟、不嗜酒,但活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供”产品。后来发现,不仅是烟酒,哪怕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也有不少冠上了“国宴专供”、“内部特供”的头衔,而打上“XX海”、“XX堂”、“XX台”旗号的,更是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6.
良心与安心     
徐芹 《江淮法治》2011,(3):61-61
邻居刘哥是个幸福的人,双职工,夫妻恩爱。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在某高校任教.说父母身体好就是她们的最大福分。刘哥听女儿劝告,几近滴酒不沾,烟不抽。  相似文献   

7.
禁酒令致全军覆灭酒虽能缓解军营的苦闷,激发战士的豪情,但是,古往今来,杰出的军事家们都明晓军人喝酒,利少弊多,常常奉行禁酒原则,打造出一支支军纪严明、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劲旅。譬如岳家军禁酒,成家军也禁酒,革命的红军一段时期内也禁过酒一然而,古代军队禁酒也禁出过事情。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曾操大军把吕布军队包围在下邳,吕布外无援兵,走投无路,急得肝火旺盛此前,吕布部将侯成的一匹名马丢了,后失而复得,侯成相当开心,和他关系不错的将领们都同去庆贺、古代人讲究礼节,为来者:住备饭菜,有肉没有酒,气氛上不来,于是,他又派人弄来了酒、  相似文献   

8.
伍后正 《政府法制》2012,(26):25-25
康熙执政60年大庆。在“千叟宴”上.康熙把第一碗酒敬给了太皇太后孝庄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把第二碗酒敬给了列位臣工和天下子民,第三碗酒他却要敬给他的死敌们。康熙深情豪放。掷地有声地说:“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朕立下了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可惜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以朕为敌吧!”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575年,楚、晋两国的大军在鄢陵决战,楚军首战失败。楚军的统帅芈(音mǐ)侧坐在军营中,苦苦地想退敌之策。可是,还没等他想出来,酒瘾却上来了。但是,走前楚王有令,谁也不许喝酒,所以在军中是找不到一点酒的。这时,他的一个亲信谷阳来了,聪明的谷阳一眼看出了芈侧的心事。于是,谷阳把私下里藏的一瓶酒拿来,给芈侧倒了一杯。芈侧不经意地喝了一口,马上感到味不对,就对谷阳说:“这怎么好像是酒呢?”谷阳马上解释说:“这不是酒,这是冷茶。”芈侧一听笑了,故意问谷阳:“你还有‘冷茶’吗?”谷阳忙说:“有。”于…  相似文献   

10.
酒,并非人人都喜好.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做"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恶酒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乱性伤身的凶物,乃至说"亡国之君、败家之子"的出现,莫不与酒有关,可谓"深恶痛绝".对于同一种食品,爱恶悬殊,对立鲜明,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关于酒的“段子”说:喝得老婆背靠背。但嗜酒如命的张宏伟却没有想到,自己因为喝酒不但喝坏了身体,喝跑了老婆,还把自己探视女儿的权力也喝没了。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4,(2):6-6
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80后的向华是一名工程设计师,他坦言自己不是一个能喝酒的人,对酒桌应酬也不在行。“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大部分人都喝得情绪高涨,大家借着酒劲儿或逢迎别人或吹嘘自己,称兄道弟。我常常因为融不进去感到不知所措。”向华说,大家私下聊天时,有很多朋友一边表示自己不喜欢酒桌的气氛,一边又会嘲笑不善于酒桌应酬的人,这让他很反感。  相似文献   

13.
酿年酒     
这是要醉酒了,面颊上热起来,照照镜子,是红红的,手上也有了热力,热力直贯脚底心,全身都是暖融融的呀,这就是冬天快乐。儿时的大通镇,立冬时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年酒,我喜欢酿酒这事情,从浸糯米开始,仿佛就进入了甜美的心情之旅。有时,这个甜美的心情之旅是从寻找酒曲开始的。酒曲是一个圆球,也不甚规则,白色,有点灰,比乒乓球稍小,是酿酒的关键引子。母亲说,好的酒曲,能酿出世界上最美的酒,我特信。酒要是酿差了,大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村民卢建华在邻居家大摆酒席请客时经不起同坐一桌的三个人闹酒,最终饮酒过量酒精中毒死亡,其妻冯春梅在索赔无果的情况下将这三个闹酒的人推上了被告席……  相似文献   

15.
笔者虽从不抽烟,也不嗜酒,但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  相似文献   

16.
"一瓶老茅台,一年前可能还只值万元左右,如今你说它卖出10多万,我一点也不稀奇."南京多年从事陈年酒收藏的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揭秘茅台酒收藏热背后的故事.他说,中国陈年酒收藏其实从本世纪初即已开始渐渐升温,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20lO年中国几大拍卖公司都举行了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专场拍卖会,"陈年茅台价格飞涨,这里面固然有拍卖市场的推波助澜,但也跟茅台酒本身的收藏投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商人为拓展商品经营,做好生意,提高商家店铺或商品的知名度,很早就知道利用广告来传播商品信息,招揽生意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书中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可见古时的商人便已经懂得商品要畅销,生意要兴隆,还要善于推销自己、做好广告宣传,做到“悬帜甚高”。这里所说的“悬帜”,即指悬挂的酒旗,也就是古代商家店铺最早出现的一种“幌子”广告。  相似文献   

18.
献礼     
老纪检干部杨大爷因心脏病住院快两个目了。一天,他对小儿子兴苏说:“我要出院回家。”儿子一惊:病还没好,回家干什么?“回去过生日,提前过!’儿子还是疑惑:过生日?这大热的天。杨大爷果断地说:‘什么也不要问,给建国、振亚、惠民打电话,就说6月30日爸爸要过生日。不用回来,不要寄钱,也不要买吃的,每人送一份爸爸喜欢的礼物就行了。”到了这天晚上,杨大爷一家三口围坐一桌,生日宴会就开始了。菜不多,中间是一个大蛋糕。杨大爷用颤抖的手点亮了75根小蜡烛,让儿子斟满了酒。“下面开始献礼。”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兴苏主动…  相似文献   

19.
官民有别     
苏轼<放鹤亭记>说:(鹤)"隐德之土,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国.周公作酒诰,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名于后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间流行的一些笑话,不少是属于讽刺性的,多用比喻方法编成。《解愠编》里有这样一则笑话,原文是:一官衙见戏猴者衣内行动俨似人形,命赏以酒,猴即时醉,自扯衣巾,依然一猴也。官长惊问其故?左右曰:“此畜性无酒时还似人,一饮酒后全不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讽刺醉鬼的,这笑话说出来既逗乐,又挖苦人,是拐着弯说的。听者明白。说的是猴子,实指的是嗜酒如命的醉鬼。谁要是敢当着醉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