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991年5月29日讨论通过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正式下发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并于1991年7月11日开始试行了。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行政审判的一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3月 1 0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与同日废止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比 ,无论指导思想还是内容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解释》第 4 1条第 1款所规定的起诉期限和《意见》规定的期限相比延长了一年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2 0 0 0年 3月 1 0日即《解释》发布后的起诉行为 ,根据《意见》的规定已超过起诉期限一年 ,但却未超过《解释》规定的二年起诉期限 ,此时 ,法院是否应当受…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问题,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  相似文献   

5.
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法》、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这些证据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9年4月4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五章中对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作了规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对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作了一些补充;三是199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用6个条文对行政诉讼法的证据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关于举证责任的分…  相似文献   

7.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26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第1条第1款〔2〕的规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的范围可以归  相似文献   

8.
《电子知识产权》2002,(3):22-2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问题,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9.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二十六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第一条第一款〔2〕的规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的范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被告应当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从行政行为的性质上划分,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应以行政主体的责任是作为职责或义务还是不作为职责或义务,对职责或义务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为标准。行政主体积极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排除了四项行为接受司法审查的可能,行政法学界一般将其概括为国家行为、抽象行为、内部行为和终局裁判行为。由于《行政诉讼法》对内部行为规定的较为模糊,为便于操作,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4条对《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3)项作出了具体解释。笔者认为,《行政诉讼法》第12条和《若干解释》第4条的规定,不利于对我国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必须予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颁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实施以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如何界定,理论界争论不休,司法界看法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规定,执行财产分配方案的异议人可以以提出反对意见的债权人、被执行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与此相应,即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该《解释》于2000年3月8日公布,并自2000年3月10日施行。由于新司法解释与原司法解释相比,变动较大,本刊组织专家就其中疑难条款进行解析说明,以配合新司法解释的贯彻执行。1.新司法解释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总的原则是什么?受案范围是新司法解释的第一个主题,《解释》对此共作出5条规定。这5条规定的总原则是恢复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原貌。“恢复”的含义隐喻着这样一种意…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国际商事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已于2023年12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0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12月18日法释﹝2023﹞14号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国际商事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作如下修改: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 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行 政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分别作出维持判决、撤消判决、 履行判决、变更判决、确认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 行政赔偿判决七类判决结论。本文试就七类判决在法 律适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维持判决  相似文献   

17.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23年8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9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11月30日法释〔2023〕12号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查明外国法律制定本解释。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最高法院曾对下级法院的请示作过很多答复,其中有关受案范围的占所有司法解释的大部分。由此可见,受案范围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解释》)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第1条中对何为具体行政行为作了界定:"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02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第二次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