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给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勾划出科学的蓝图。改革蓝图的重要理论依据,或者说《决定》中最重大的理论突破,是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承认必须发挥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即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旧的经济体制之所以如此僵化,是因为它严重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  相似文献   

2.
改革发展到现在,客观上提出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总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现状,认为:现行经济秩序的紊乱,有着深刻的法制方面的原因,而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唯有在法制的基础上才能成功。为此,在治国方式上,应当由现在的“既靠政策又靠法律,两种手段并重”,及时转变为“以法律手段为主,以政策手段为辅”;在立法思路上,应当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总体要求,尽快向以民商法为重点的、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体系的方向转变;同时,当前应当结合政治体制改革,认真重视立法工作体制、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主义各国的建设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总是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先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九年来所进行的改革,都是旨在改革这种弊病太多的管理模式,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在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但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的发展规律。我国社会主义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必须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从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转变。它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出了历史上的旧框架、旧格局、旧传统。当前,横向经济联系不断发展,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租赁制大量涌现,市场机制日益加强,经济主体之间经济往来逐渐扩大,不仅要参加国内商品经济大循环,还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而另一方面,在这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旧体制因素仍在作梗,同时我国经济又处于物资短缺,资金短缺的情况,经济主体的信用观念淡漠,信用形象模糊,特别是在商品交易和货款清偿中,违约和废约等失信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包裹着权力和利益的经济关系得到重新调整,各经济主体的权利观在  相似文献   

5.
所谓经济审判中的经济效益观,就是指人民法院的经济审判应遵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流通、技术的发挥出发,为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明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审判正面临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即经济审判工作中经济效益观的强化.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对此课题予以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6.
经济运行法制化与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周理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的运行再也不能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主要靠行政命令来指挥管理,而主要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立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它与客观经济规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充分运用经济立法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所固有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基本准则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已经为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所证明,并且随  相似文献   

8.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就是要改变政府统一组织社会主产,用行政办法配置经济资源.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模式,使企业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法制建设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转换经济模式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变革还远远赶不上经济生活本身的发展速度,别特是当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我国的经济性质定义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这种旧的法律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愈益突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法律观,已成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出台,在上海企业界、法律界反响强烈. 企业法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部门法.用法律形式促进企业制度的改革,调整企业内外部的关系,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一个特征.特别是当前我国新旧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所确立的基本国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两个坚持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或者是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都离不开法制建设,离不开有关的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以调整社会商品关系即经济关系作为主要任务,同经济基础的关系极为密切。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法对商品经济关系的正确调整。本文主要从法理上来探讨发展横向经济关系即商品经济与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贷款都存在着风险,或是经营风险,或是信用风险,或是两种风险并存。所谓贷款管理,就是基于这种风险而采取的若干安全措施,也称贷款的风险管理。在我国,由于长期搞产品经济,商品经济的这种客观经济规律被抹杀了,贷款实际上是一种无风险的贷款。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在计划支配下作机械的运动。计划生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余年的法制建设有很大成就,对维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和制约违法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经济法制建设在完善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制面临需要研究解决的,大体上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商品经济活动有关以及建立公正、正常的商品经济秩序有关的问题;二是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改革有关的问题;三是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关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制度下,大量的商品交易是靠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维系着的,为了维护经济活动的稳定性和正常的交易秩序,法律对经过充分协商并是双方真  相似文献   

14.
<正> 举世瞩目的我国十年改革,在取得累累硕果之后,已步入从产品经济旧体制向商品经济新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法学使命,必须对前十年的法学历程作一基本估价。 (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法学顺应改革的大潮奔腾前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项工作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检察改革是为了革除现行检察体制中的弊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确保独立、公正、高效地行使检察权,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社会法治化、道德化的伟大历史使命服务。应当看到,前段时期检察改革基本上限于检察机关的管理机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等浅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触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即宪法规定的检察机关法律地位、检察机关性质定位和检察机关领导体制,致使我国检察制度和体制存在的下列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国已进入新旧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新旧体制的摩擦增多,矛盾从生。为了促进新经济体制框架的早日形成,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要逐步确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中流砥柱。为此,势必进行价格改革,把不合理的旧价格体系改变为合理的新价格体系,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保证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价格改革需要有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开展才能实现。最近,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根据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分析,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诱发犯罪的新因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严重阻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场跨世纪的伟大革命。毫无疑问,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战略,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新旧体制交替并存,新旧观念碰撞融合,不同群体和个人间利益冲突加剧,各种弊病和漏洞难免产生,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增多,犯罪因素也相应增多。从宏观观察,主要有十大犯罪因素:1.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社会犯罪问题。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产权制度以及工资改革、房改和价格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关系到个人、群体间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加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犯罪活动已经渗透到商品经济各个领域,对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危害极大。如何加强我国经济刑事法制建设以有效地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使我国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19.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法律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法律要求之一,就是必须使企业成为能动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单位。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开放、搞活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民法通则》中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本着经济立法是对客观经济规律正确反映的指导思想,在对外国有关内外资企业立法体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立法,以及 WTO 规则的考察的基础上,制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内外资企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