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网格警务、智能警务、协同警务三种警务机制的出现,加速了城轨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的实践创新和发展。因应这种形势,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者应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基点,通过"安全站区"建设,划网定格进行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城轨公安机关要依托科技创新,跨部门、跨界别构建智慧、精准、高效、融合的警务智能化网格,牵引城市轨道交通警务机制革新,从而实现因地制宜和讲求实效的社会控制多元化与警务综合治理的协同模式,创建平安有序的城轨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警务理念的更新,警务信息经历了"基础采集、标准化存储、系统应用"到"多方位数据智能融合、大数据深度共享、数据关联挖掘分析"的转变,新的警务工作模式和方法随之而生。为顺应这一趋势,铁道警察学院以应用性和创新性为出发点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警务"课程。这门课程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特点及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数据,结合"智慧警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既能与城轨警务工作紧密结合,又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十分突出。但是,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也多、安全保卫压力大,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普遍存在专业警力不足、警务理念与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改造等方面的问题,论坛汇集了各方的工作经验和智慧成果,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在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人才培养刚刚起步,搭建警务交流平台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将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实战需求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铁道警察学院和公安部治安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为一线公安机关和校局之间搭建了高层次、常态化的智慧交流平台。论坛以反恐视野下站区警务与安保科技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稳抓站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性,增进了理解,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城轨交通警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交通智慧治安的建设发展以大交通治安工作实践作为源泉,大交通治安工作创新以大交通智慧治安作为引导,两者互促互惠。基于大交通治安工作的智慧治安应重点在大交通治安管理系统、治安预警系统、治安远程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与云平台、数字化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应用平台等方面开展建设。大交通治安工作应乘势而上,构建适应智慧治安建设发展的大交通治安工作机制、治安责任体系,公安机关也要通过机制完善、职能拓展等改革举措,实现公安机关警务与大交通智慧治安的融通。  相似文献   

6.
扁平化警务指挥模式是近年来公安部自上而下力推的符合公安工作现实需要的新型警务指挥模式,相较于地方公安机关,铁路公安机关在指挥中心建设以及扁平化警务指挥模式研发和应用方面差距明显,已无法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铁路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铁路公安机关对警务指挥模式进行创新,由传统指挥模式向扁平化警务指挥模式转变,符合铁路公安机关适应公安工作新常态,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动态化、暴恐活动危急化的现实需要,有助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新形势下铁路公安警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合成作战警务是新时代警务工作机制的发展与创新。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建立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由合成指挥部、情报作战部、运维管理部构成,其合成作战警务机制独具特色,具体包括情指一体、舆情联动、联合指挥、勤务调适、执法管控、过程问效等众多子机制。由于合成作战警务的开展处于初期,目前仍存在着部分职能部门地位弱化、人员归属感与积极性不强、合成系统平台整合不够、警务协同合作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完善合成作战警务机制,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增强合成作战灵活性、提升合成作战成员积极性、加强合成作战平台整合研发、深化警务协作层次等具体方面入手,推进合成作战警务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方面的新需求、新问题,这些问题之庞杂、现实和迫切,已非某个已有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应运而生。任何学科的理论体系架构都必须建基于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而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科的逻辑起点应为"运行安全"。从实践角度说,这是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实践的认知、剖析、抽象和验证而得出的结论。从理论角度说",运行安全"也满足学科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交通警务"逐渐成为交管改革的新警务模式,对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智慧交通警务"模式的治堵保畅不仅要有总的策略做统领,更要有具体举措予以保障,治理拥堵不能仅止于道路交通的预警预判,更应该包括执法管理、交通组织、公众参与等,从而使治堵保畅工作更具主动性、动态性、互动性、全面性、服务性和有效性,形成"大数据+"的智慧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安保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越来越需要先进理论指导公安实战工作,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学二级学科成为摆在理论研究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立城轨警务学为公安二级学科是有必然性和可行性的,但城轨警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协调、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专业研究人员数量缺乏且学术交流不足等问题,为此,应从立足优势、面向前沿、确定研究方向和思路、凸显学科特色等方面确立学科方向;从培养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队伍、孕育学科创新团队等方面打造学科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平台、信息平台、成果创新转化推广平台等学科平台。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以下简称"城轨警务")是因应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需求而产生的警务新领域,在实务、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复杂性,需要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来提供知识储备和理论指导。城轨警务的研究对象,是人民警察在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工作中,基于法定职责任务而从事的特有的实践活动。城轨警务的知识体系框架,应以"史""论""专"三大模块进行构建"。史"的方面,城轨警务发展史应以专题为线索,梳理城轨业务与城轨警务的关系、传统城轨警务与现代城轨警务的关系,以及城轨业务现代发展与城轨警务现状的关系。"论"的方面,可以风险、场所、人群与控制为主线构建城轨警务基础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专"的方面,可分日常警务、应急警务和警务保障三大板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应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依托,整合多种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当前该体系建设的困境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体现,应从切实落实责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创新防控网络,统筹一体化警务协作、创新应急响应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执法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恐怖袭击风险。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必须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构建跨部门的反恐协同机制。应从应急演练强化、现场指挥优化、日常联动合作、反恐资源整合、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安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中枢神经"的铁路公安处信息指挥中心,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把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成集"警情处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监控中心"、"信息研判中心"、"大型警务活动演练中心"、"民警诉求受理中心"等六个中心为一体的指挥系统是铁路安保工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智能警务的先导,无人化作战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未来警务模式变革的先行者。作为一种在三维空间拥有六自由度的空中作战平台,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可以实现感知、投送、转移三大功能,适用于人(命)不能及、体不能及、力不能及的空间环境,并在警务工作中体现出了准确、快速、简单、安全等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及市委、市公安局有关精神,公安普陀分局以上海现代警务机制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探索实践科教强警战略为动力,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目标,坚持改革、锐意创新,扎实构筑“五大体系”,全面推进普陀区“平安建设”。一、构筑集成的指挥巡逻体系。普陀分局大力秉承连续多年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形成的“屯兵街面”、“弹性勤务”的优势,依托初步建成的“集聚、辐射、联动”的信息化指挥调度系统,努力实现从指挥、巡逻“两张皮”向实时互动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也因其人员众多、空间狭窄且相对封闭的特点,历来是暴恐袭击、个人极端犯罪的重要目标。公安机关是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的重要力量而非主要力量,更不是唯一力量。针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站区民警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工作过度依赖视频监控、警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协同作战能力仍需加强等问题,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角色定位,理解站区警务内涵,关键是要厘清站区民警工作要点,主要包括:重要部位巡逻值守、联络协调站区安保工作、组织专业力量加强防范、指导监督运营单位安保以及接处警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是为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具有显著公益特征的民生工程。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保工作,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意义非凡。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把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安保工作目标,从搭建安保指挥、应急处突、勤务运行和保障建设"四大体系"出发,不断充实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切实提升平安地铁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风险正从生产安全单一领域向社会全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转变,各类风险相互叠加、相互耦合,危害后果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关乎运营安全、关系城市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多重风险,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应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不出事"的底线思维,贯彻"风险主导警务"发展理念,构建"事前"+"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能对各类风险提前预判整改、及时预警干预、高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应急管理》2020,(4):67-67
近年,达州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显著,2019年,全国首个县域试点智慧城市项目落户四川达州。目前,达州的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应急联动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应急管理智慧决策,具体表现如下:应急管理指标监测实时预警。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了指标监测预警体系,对接了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4个国家部委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4个省直单位,42个市级单位及8个县(市、区),实现了城市区域噪音、24家重点企业大气排污、32家重点企业水排污等多场景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