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萧振华 《台声》2003,(12):27-27
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全套书共11册,300多万字,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习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这是一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审视闽台文化关系的专著。海峡关系研究中心唐树备主任在这套丛书的首发式上对这套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约占台湾全省人口的75%)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统计,全球讲闽南方言的约有5000万人。由于闽南方言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透过闽南方言的研究,不仅能寻觅更多的知音,而且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更有现实意义。闽台同源血脉相连袁家驿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  相似文献   

3.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相同的文化基因,给闽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依托先天优势,2014年以来,闽台在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接。 《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 2014年9月29日,在《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发布会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他要“吐吐苦水”。  相似文献   

4.
章文 《政协天地》2008,(9):24-25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楚,下续台湾、海外,鲜明地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闽南人亲情、乡情相连,是永远分不开的情谊;地缘、血缘相亲,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闽南文化,是"闽台一家"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通讯员冉晏青)9月30日,厦门市海沧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小学开展闽南语教学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区政府以全面推进"闽南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闽南方言文化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针对闽南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强对闽南方言文化的宣传,引导学生、家长及教师正确认识闽南方言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一步丰富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闽南语的浓厚兴趣;进一步保证教学实际效果,将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闽南方言直接来源于福建厦、漳、泉地区,是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北部人口稠密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带,全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熟悉并运用它从事社会交际活动。而由于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新文学和闽南方言的关系一向比较密切,即使异族入侵时期,多数作家仍运用闽南方言进行文学创作,随着台湾新文学道路的拓展,闽南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对于营造作品的乡土特色尤为明显。选用富有表现力的闽南方言词语刻划乡土人物,使之充满浓厚的乡土韵味,这是乡土作家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7.
邰雯暄 《台声》2014,(11):63-65
<正>9月29日至10月7日,"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隆重举行。其间,前往参观国家大剧院的游客,都十分有幸地一览了独特的闽南文化的别样风情。此次展演活动以"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圆两岸同胞中国梦"为主题,分为"亲情"、"乡情"、"海峡情"三个篇章,通过展览和演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漳州锦歌、泉州高甲戏、闽台歌仔戏、闽台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两岸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独立为一门新学科,不仅包括了历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亦触及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等应用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漳州师范学院将闽南文化及其研究成果融入专业建设中,使专业内涵更丰富,更具特色,并开发出一批具有闽南文化内涵的新课程,如林语堂研究、连横研究、台湾史专题、闽南文化概论、闽南民间信仰、闽台民俗文化研究等;注重把闽南文化艺术渗透到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如通识类课程“艺术鉴赏”中加入“闽南戏曲欣赏”、“闽南书画欣赏”、“闽南民间音乐欣赏”等内容,鼓励本科学生积极参与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学术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通行的语言有普通话(又叫国语)、台湾话。什么是台湾话?按台湾林绍贤先生在其所著《实用台语会话》(正中书局印行)所言:“简单说起来,台湾通行的方言,就是台湾话:分析起来,有闽南语、客家语和山地语三种。台人祖先十九来自漳泉,所以湾泉方言(闽南语)分布区域最广,为本省首要方言。普通所谓台湾话,就是指闽南语这部分而言。”方言,是服务于使用它的某几个地区的全体人们的。一般而言,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们,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都有一致之处。正因为闽南话在闽台地区被广泛使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故…  相似文献   

10.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乡土诗歌虽然遭受日本殖民文化的残酷摧残与战后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但它仍在顽强生长。这除了其外部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与其扎根现实生活沃土,执着地汲取台湾民间蕴含的闽南风情有密切的关系。考察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内外诸因素,对我们深入研究台湾乡土诗歌,显然是有意义的。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取用闽南方言音律。台湾乡土诗人注意汲取活在民众口头的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谣及俚谚入诗,以闽南方言独特的音律来加强作品的地方色彩。(一)适应乡土诗的乐感需求,表现诗作的乡土音乐美。台湾乡土诗歌具有与其他流派诗歌不同的属性,即特别重视对民俗歌谣音乐的挖掘与表现。由于台湾民间的歌谣唱词大多为  相似文献   

12.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积淀丰厚的八闽文化,随着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疗台湾的养份,熔铸成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和近年来异彩纷呈的闽台文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音与南管、梦剧与歌仔戏、高甲戏与九甲戏。尽管现在她们的名称各异,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她们“血管”里流的是同样的“血”。她们亲同姐妹,手足情同。她们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也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南音与南管南音也称南管、弘管、南曲、南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较丰富、较完整的一个大乐…  相似文献   

13.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08,(6):65-65
两岸一家亲,千脉同宗源。闽台地缘关系密切、绵远悠长,台湾岛内80%的同胞祖籍来自闽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重视闽台两地关系研究,积极促进闽台合作交流。去年,省政府下发的《福建省"十一五"民政事业发  相似文献   

15.
乡音的魅力     
卢绍荀 《台声》2002,(7):10-10
台湾岛内有一种说法,认为台湾绝大多数民众使用的方言———闽南话,是台湾独特的语言。这使我困惑不解,因为历史常识和现实经验告诉我,福建闽南地区民众使用的方言,与台湾绝大多数民众使用的方言,一脉相承,是闽台两岸同胞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记得今年春节刚过,回台湾过年返厦的台商打来几通电话,希望前来拜年。考虑到繁文缛节的形式尽可简化,也因手头上正忙于处理应急事务,均婉言谢绝了。后来这位台商用闽南话说:“就是走春走春,没有特别的意思。”不想就是这富于乡土气息的“走春”两个字竟在刹…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对文化的认同感,是一个民族团结统一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大会发言。陈正统委员代表台盟中央和全国台联上台发言。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即是陈正统委员用他那带有闽南腔的普通话,把他发言的《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闽台文化交流》的主旨作了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17.
洪鸿 《台声》2014,(11):60-62
<正>9月29日上午,由全国台联、闽南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市台联协办的《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全国首发式暨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该书历时一年多时间编纂而成,汇集了两岸专家学者智慧,填补了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第四届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台湾在乡村建设、社区营造特别是文创方面有不少经验,建议今后加大力度引进台湾团队。”“新时代十年,闽台交流越来越频繁。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等祖地文化,以通促融、以情促融。”2022年11月19日,在厦门湖里海峡风众创空间举行的政协致公党界别委员联络站中共二十大精神宣讲座谈会上,省、市、区三级政协致公党界别委员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9.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1):45-46
<正>秋意深深,古韵浓浓。北京迎来了两场重要的闽南涉台活动——《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暨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座谈会和"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9月29日,由全国台联、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台海文献会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党组书记梁国扬以及中组部、国台办、商务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嘉宾共1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