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20,(7):45-45
开展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任山河烈士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以“读一本党史书籍、看一部红色教育片、听一次红军在六盘山讲座、瞻仰一次革命旧址、开展一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初心体验活动,让“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固原大地生生不息、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2.
位于三穗县南部的良上乡,曾留下红军的足迹,红色文化在此生根发芽。1934年9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王震、萧克、任弼时率领下在良上宿营,因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在这里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为继承红军光荣传统,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经几届政府不懈努力,先后在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红军亭、红军纪念碑、红军风雨桥等,并对红军墓作了修缮,对“红军树”竖碑铭志。  相似文献   

3.
在军委领导岗位上项英在中央苏区工作的4年中,曾3次担任中央军委的领导职务,对红军的建设,苏区武装斗争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31年1月至11月,项英先后担任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这期间,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项英除积极参与领导红军反“围剿”作战外,还和朱德、毛泽东一起办了一件对我军政治建设起了重大作用的大事——建立军委总政治部。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活动的红军,相继组建了军、军团和方面军。为了加强红军的政治工作,以适应革命形势的…  相似文献   

4.
1938年初,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二、三支队出发北上抗日。“我们捍卫祖国,我们齐奔沙场……”,70年前,高唱着这首抗日战歌,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的数千名福建红军游击队员奔赴苏皖抗日前线,这是继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发生在福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又一件大事。福建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英勇奋斗历史,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力宣传福建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业绩.弘扬他们锻造的“铁军”精神,本刊特开辟“驰骋江南”专栏,通过刊登新四军老战士的相关回忆文章等方式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5.
自2月21日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启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对全校党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其间特别是3月12、13、14日各支部党员分三批次赴兴安瞻仰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碑园,开展“学习红军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深受教育。所辑图片即为部分活动片段。  相似文献   

6.
1936年7月.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省班玛县,点燃了千里草原革命的熊熊烈火,当地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红军长征经过的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红军沟”石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巨幅标语,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字迹清晰,历历在目,1986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川陕苏区的“娃娃军队”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川陕会剿”,红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12月,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决定成立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以配合红军作战,完成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冲破蒋介石“川陕会剿”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0,(16):F0002-F0002,F0003,F0004
1934年,柘洋红军游击队为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在东源打石坑后山设立秘密“红军洞”。中共霞鼎泰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成及红军干部、战士经常隐蔽在该洞开会、研究作战、部署任务等。  相似文献   

9.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因此,闽西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开展以学校为阵地的义务教育、以军队教育为核心的干部教育和以识字扫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等三大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教育主体国家化、教育客体大众化、教育形式军事化、教育内容革命化等鲜明特点,开创了人民教育的先河,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事业的源头,并在解放后得到传承,堪称“共和国教育总预演”。  相似文献   

10.
李伶 《湘潮》2013,(8):38-39
一首难忘的歌:引出了萧华等开国将军的历史钩沉1933年春,中央苏区红军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竞赛活动,时称“红军青年冲锋季”。遗憾的是,敌军“围剿”,战事匆忙,加上流动作战,轻装再轻装,致使有关文字记载消失在硝烟之中。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苏区红军担任师青年干事的王宗槐中将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萧华上将、原副主任刘志坚中将凑到一起,谈起当年“红军青年冲锋季”,谁也说不全其具体内容了。好在有首歌他们都会唱。  相似文献   

11.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民党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加强军事“清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妄图捕杀项英、陈毅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北山事件”就是敌人利用叛徒龚楚破坏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指挥机关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那场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红军之所以能奇迹般地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指战员有一种“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鼓舞激励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勇往直前。《长征组歌》中的那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对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红军文化就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过程及其成果的总和。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愈益坚定的信念、愈益顽强的斗志、愈益牢固的决心,使红军文化演化为“苦干不苦熬,叩开幸福门”的老区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举世无双的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积聚了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铸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甘肃是红军长征经过地最多、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推出“专题策划”,旨在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美好陇原。  相似文献   

15.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一书,同时摘取了中国图书出版界的两项《高荣誉,即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该书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九五”规划项目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室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该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好料,生动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艰难历程和英雄业绩;揭示了红军长征的不朽精神,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红军将士为革命理想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本质特点,昭示了长征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该书不仅集红军…  相似文献   

16.
纠正“左”倾错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成立后,尽管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但项英根据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己着手调查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1945年,朱德在《建军报告初稿》中这样说过:“由于立三路线历来对苏区和红军不重视,后来看着红军的发展,虽一再强迫命令,企图利用红军作为其城市暴动的工具,但在各苏区或遭着顽强抵抗,或在执行不通时,即迅速掉头。因此,立三路线对苏区和红军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的红四军、红一军团(193O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  相似文献   

17.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话虽简单,但却突出说明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超乎寻常的干辛万苦,而我们的红军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钢铁战士。70年前,千千万万红军战士,为了拯救处于危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凭着一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十分凶恶的敌人,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月21日至2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第四组来到了甘肃。本着“体验长征、传承精神”的信念,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到了腊子口战役的豪壮艰辛、俄界会议的果敢英明、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凄然壮烈以及会宁会师的胜利喜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来到天险雄关腊子...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黄道受中共中央委派任闽北分区委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黄道领导闽赣边地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红军力量,保持了革命阵地;领导闽赣边红军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触及每个党员的灵魂深处,3月4日,湖北省通城县教育局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黄袍山开展了“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情”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