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功能的实现效果是衡量一国法律运行状况、法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影响法律功能实效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包括立法因素、司法因素、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准确把握“两个效果统一”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首先必须理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区别与联系。法律效果是通过严格适用法律来发挥依法审判的作用和效果。社会效果则是通过审判活动来实现法律的秩序、公正、效益等基本价值的效果。法律效果倾向于法律的证明,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社会效果倾向于法律价值的实现,侧重于司法目的的实现。因此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一部分。在法律适用时进行社会需求、社会价值,或社会变化的衡量,将这些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成为法律适用的组成部分。而一旦纳入考量,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也就与法律效果融为一体了。之所以会将社会效果单独的提出来,不是因为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截然不同,而是因为有时存在不将社会价值考量纳入法律适用的考虑范围,而将法律适用简单的概念化逻辑化的现象,致使最终不能实现良好的或者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的同时法律也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着调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冲突,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宁。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法律功能实现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平原则是法律正义价值的根本体现和一般法律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法律的公平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平等原则(形式公平原则);公平竞争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环境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原则,主要依靠法律机制,发挥法治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法治的应当突显环节是社会公平原则和环境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5.
法律社会学并非是僵死的研究社会,毫无疑问社会运行的影响因素是由多种方面来构成的,并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影像方式来进行判断.而法律在社会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因素和法律的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共同构成的社会格局的作用所导致的.因而对于法律社会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教条主义,一定要从动态的方式来分析法的社会效果和运行方式.如果说这个方面没有有效的做到的话,毫无疑问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来说,可以认为现阶段的社会学需要进行一些改善,才能得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刑事抗诉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制度而存在,对维护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一直以来,我国检察机关刑事抗诉案件数量较少、抗诉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实现.究其原因,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等法律层面影响和制约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刑事抗诉法律层面存在的问题对刑事抗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磊 《法制与社会》2012,(18):222-223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公民法律信仰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进而敬畏的最高境界的精神状态,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准社会人,其法律信仰状况关系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调解是一种传统而温和的纠纷解决方式,易于实现社会和法律效果的一致性.调解概而言之可以分为非诉讼调解和诉讼调解,因调解主体各异,其发挥的作用也略有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学习,分析了调解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谢冬慧 《法学论坛》2007,22(6):38-43
《法律的任务》一书是庞德对法学理论的贡献之一.在该书中,庞德从美国社会现实出发,赋予法律以特定的内涵,认为法律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在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的法律都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它以调整社会利益为核心,促进社会的文明,保障社会的安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法律在社会运行中,实际效果如何,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未来法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赠与法律传统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赠与法律传统是以互惠原则为主轴展开的。互惠原则既有情感亲睦功能,又有促进和维系统治秩序的功能,是中国赠与法律传统的内在原则,其作用范围遍及社会各领域。现代赠与法制的样式是“理性”、“祛魅”等现代性因素影响法律发展的表现,但在现代赠与法制中,互惠原则的基本精神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11.
到2013年,我国的律师人数已经超过20万。其中的专职公益律师虽然在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数量极少,发展也受到资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而商业律师作为律师中的最主要群体,如果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公益法律活动中,发挥其法律专业的优势,将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法律服务,使更多人群受益,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公益法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作为社会生活的产物,其目标只有来源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求才能正确发挥为立法、司法指引方向,以及评价法律应用效果的作用。传统冲突法将实现判决一致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然而在其发展历程中,这一目标不仅形同虚设,更有被废弃的趋势。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它在实践中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它脱离了社会现实,建立在了错误的价值前设之上。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央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背景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因法律、法规滞后,司法建议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认识混乱、运行无序、效果反馈差,影响了司法建议功能的发挥。为此,本刊特选登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沈志先撰写的延伸审判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马荣、韩俊撰写的论司法建议的法律效力,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李东民、殷华撰写的基层法院司法建议工作实务问题3篇论文,从理论和司法实务两个层面,研讨人民法院如何在确保公平正义、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功能作用,使其发展日臻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季连帅  何颖 《法制与社会》2014,(11):223-224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具体的说就是国家机关和国民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来实施权力(权利),要真正实现法制社会,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提升国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具有法律信仰和法律信仰的坚实度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从法领域看是社会法;从法本位看是社会本位法;从法对社会的反映视角看是回应型法。《劳动合同法》的法律效益受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因素以及法治境界的影响,可以通过贯彻回应性,落实主体保和发挥机制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相关概念的辨析,通过探讨这一提法的本意,引用者的目的以及受束的理解,笔者将“法律效果”界定为法律本身对法律行为合法性的评判,将“社会效果”界定为社会各阶层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法律及其实施的合理性评判,认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载体不应该只是法院的司法行为,而包括普遍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走向真正法治,趋向和谐的漫长过程,不是某一个机构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因此,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乃至每个公民的共同任务。法院将其作为自身独自完成的目标是其角色定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利益协调机制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用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的关系和有效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方式、方法。因此,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应当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其建立健全,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矫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国荣 《法学》2005,(3):28-39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因其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所无与伦比的技术可操作性而成为最佳的社会关系调整器,但法律在创制、运作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作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局限。要使法治社会中的法律得以良性运作,就应当要注意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之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实现法律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高度统一,在建构完善法律的制度体系和运作系统的同时,着力加强法制运作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建设,从而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效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法律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创设及运行都应围绕人的需要.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视为法律的根源、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它影响着司法审判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其并非是现代社会亦或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类比法律推理是依普通法审判时采用的基本法律推理方法。类比法律推理是一种弱式推理,裁判结论的得出与推理前提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而是高度依赖于法官对类比基准点、已决法律点与问题案件之间事实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个更为重要的把握。这种法律推理方式不能限制情感、偏好、前见等个性化因素对法官裁判活动的影响。基于此,“法”的发现以及法官裁量权的控制就成为普通法审判实现司法公正所面临的基本命题。先例拘束原则、陪审制、对抗式审判方式、裁判公开等司法裁判程序制度通过使当事人、社会积极参与法官的裁判活动,为普通法审判实现司法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