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看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的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内容,本文从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来分析商标的反淡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内容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英 《前沿》2005,(12):117-118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一般关系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克服知识产权立法权利救济上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充性保护机制出现的。通过对传统商标法上的商标保护理论和驰名商标的竞争法保护理论的分析,提出应完善我国有关立法,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很多国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理论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保护。促使反淡化理论的发展有很多因素,诸多因素中,商标保护的观念的发展,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驰名商标淡化侵权的认定与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文萍 《前沿》2003,(10):157-159
淡化行为是一种破坏驰名商标显著性的严重侵权行为。以制止混淆为基础的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制裁。以联想为基础的商标权保护理论扩大了商标权的效力范围 ,奠定了反淡化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确定了淡化认定的关键问题。禁令救济、损害赔偿救济是制止淡化行为继续 ,弥补权利人损失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都对驰名商标提供了特殊的保护,而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起步较晚与国际公约的要求存在差距。笔者在分析和介绍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立法保护、认定方式、救济程序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作为一种商标保护方法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一项制度 ,受到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我国于 2 0 0 1年第二次修订《商标法》 ,明确规定了对驰名商标予以法律保护的原则。正确认定驰名商标 ,是切实保护驰名商标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认定因素、实质条件等进行进一步探讨。一 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自愿原则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认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驰名商标认定还有着自身特有的原则 ,即“被动认定 ,个案认定”原则。对驰名商标的认定 ,我国历来实行的是“主动认定 ,批量认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商标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应当以有关商标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公约的具体规定及其所体现精神为参照加以解决.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应当包括服务商标;驰名商标应在刑事领域予以特殊保护,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目前难以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商标犯罪入罪标准所涉及之"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概念,同样应结合国际法并参照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是指相关公众所熟知、具有卓越信誉之商标。随着驰名商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意义,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巴黎公约》是最早规定保护驰名商标的国际公约,它突破了商标专用权的地域原则和注册原则,要求成员国之间相互保护尚未在本国注册的外国驰名商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商标法》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不实行跨类保护 ,有以工具理性取代自然理性之嫌。对恶意注册他人驰名商标应规定撤销期 ,以杜绝滋生新的恶意、保障商标注册秩序的稳定。对驰名商标应增加先用权制度 ,赋予在先驰名商标所有人对在后注册人在撤销期使用商标行为返还不当得利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正当性之法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求索》2011,(3):156-158
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将对商标权的保护扩大到了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上,对于这种对商标权的扩张保护行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应用财产劳动权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及秩序正义理论,论证了反淡化理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