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4年恩格斯在回答意大利社会党人卡纳帕所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对于这个联合体,恩格斯进一步作了阐述,他说:“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一些人的需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经常用“现代”、“现代化”等词语表达这一概念,例如:“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任何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马恩选集》第2卷第616页);大工业“建立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来代替从前自然成长的城市”(《马恩选集》第1卷第67页).“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同上,第252页);“国内其他地方所建立的、在拿破仑的大陆体系之下开始发展起来的较为现代化的工业”(同上,第503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阶段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具有同以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完全不相同的重要特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4.
不断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和《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当无产阶级具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影响并采取独立的政治立场时,便能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虽然,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马克思恩格斯把不断性看作是革命过程各个阶段的连续更替。他们告诫说:“在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纯粹共产主义的措施”,“不经过全部较长的革命发展的道路,就不能占居统治地位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6.
真正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本刊评论员马克思早就说过:“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在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7.
试论编辑的职业道德涂小莲道德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道德文明的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素质的水平。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原始社会的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曾经有过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氏族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种美妙的制度是注定要灭亡的。为了全面了解它,我们需要认识:“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4—155页)  相似文献   

9.
政策咨询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摘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底—1844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页。 社会生活在变化,“民族问题”也跟着在变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出现在斗争舞台上,而且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并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 …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11.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早在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且指出这“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1847年6月,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  相似文献   

12.
反对“西化”“分化”是新世纪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对9页)“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5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一、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股份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就有合伙企业,这是股份制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古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页)又说:“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家不能建立的企业出现  相似文献   

14.
15 0多年前问世的《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它较全面地申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第 1卷第 2 3 6页 )重读《共产党宣言》 ,笔者对《宣言》的不少论述都有了新的体会 ,特别是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谈到在前资本主义时代 ,等级制度森严 ,被压迫阶级没有人身自由。“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开头一句话是,“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的下面,有这样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页)。这条注释是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上添加的,向来为研究马  相似文献   

17.
试论意识在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过程中的作用洋龙谢倩“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正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  相似文献   

18.
一切国家都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过明确的论述。 在国家的定义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而且指出了它所采取的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机关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的界说,总是或者首先指出其阶级实质,进而用其社会形式来加以补充,比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马恩全集》第3卷,70—71页)或者首先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进  相似文献   

19.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5—255页。②《列宁全集》第33卷第171页。③④⑦⑨《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25页、第633页、第548页、第627页。⑤《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3卷第404—405页。⑥《广东经济特区要览》第315页。⑧《世界经济导报》84年2月20日⑩《瞭望》84年第7期第7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认为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然而,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却称赞“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他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也向实践作了在舒尔茨、费希特和马赫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跳跃’。”(《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141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