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的胜利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对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回顾和思考岳苏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框架下的全球战略。在“欧洲优先”的前提下,它也在亚洲的各个角落到处插手,横加干涉。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美国在亚洲成功地建立了一条...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主宰亚太地区的安全。在欧洲实行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轴,对付未来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仍然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今的世界,在国家关系中继...  相似文献   

3.
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在中国青岛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在前两次会议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明确亚洲合作的原则、内容和方式,并发表《亚洲合作宣言》。会议还将深入讨论亚洲能源安全问题,发表《青岛倡议》。这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推进新世纪亚洲合作的重要会议。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委宣传部机关形势研究小组成立三年多来,队伍越来越壮大,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小组注重学习与研究,经常开展专题讨论,有针对性地研讨一些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大大提高了形势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去年,研究小组就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克林顿访华与亚洲新格局、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展望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重点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写出了30多篇论文,现已出版《冷战后的中国与世界》、《多极格局下的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索沃战争作为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大步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内容与实质。这场战争初步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塑造、反应、准备”新军事战略的主要矛盾。“新干涉主义”则已成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输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形式存在,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起到重大的作用。大陆扩张时期,区别于欧洲的先进的"共和民主制"政体成为美国在美洲扩张的旗帜;海外扩张时期,提出"理想主义"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力图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冷战时期(1946—1991)"自由"、"民主"是美国"遏制"和铲除共产主义的工具。冷战后,美国更加重视以"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整合(integrate)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价值观输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历时80多天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了。现在,“科索沃”这个词已远远超出地理概念,而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面放大镜,使人们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军力无人与其匹敌。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呈扩张趋势,重点自然在欧州。以...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9-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冷战史项目和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国际冷战史项目联合主办的“冷战转型:1960-80年代的中国与变化中的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海内外冷战国际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50余人云集上海,就冷战最后2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其中国外学者来自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日本新澙大学、北海道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冷战史专家与会;《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杂志编辑部和上海社科院也派代表列席了会议。专家们分别就下列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军事战略又称国家军事战略,是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国家武装力量,确保国家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科学。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并协助达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为此,军事战略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支配着美国的国防政策、战略部署和国防建设的走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冷战时期,其战略重点在欧洲;近期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战略重点正逐渐转向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美国技术创新政策、欧洲主要国家的技术创新政策、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冷战结束后 ,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何从争军事上的高技术优势转向重视为经济服务的高技术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张可喜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4月17日在东京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着冷战后新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确立起来,它成为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得力工具,必将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小史以...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为对付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需要,美国将退出“冷战遗物”《反弹道导弹条约》(简称《反导条约》或ABM条约)。面对美国退约决定,国际舆论认为,美这一举动将打破全球战略平衡,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阻碍国际军控与裁军的发展进程,并导致世界和平与安全环境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称霸与反霸     
马晓玲 《前沿》2001,(6):60-62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世界趋向多极化。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 ,霸权与反霸依然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霸权主义及其现实表现霸权主要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 ,某些(或某个 )国家有能力、有实力主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统治国际政治事务并付诸实施。冷战结束后 ,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和学者认为 ,既然美国赢得了冷战 ,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它就当然地应该领导世界 ,缔造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1998年 12月美国制定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实施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前的一个实验,它对南联盟的“焦土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挑战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体现,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变了调的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冷战标志性产物。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冷战宣告结束,人们纷纷揣测北约的去留。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不仅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还在北约的历史上开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现实、极其敏感、极其复杂的热门话题。它涉及一个国家战略哲学的层面,直接规定了其对外战略的基本走向。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浮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著名文章,围绕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引人注目的观点。有必要先概括亨氏的主要观点。他说,“要确定国家的利益必须首先对这个国家的性质取得共识”,并说美国的特性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文化与信…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和 9·11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新战略将本土防御、反恐怖和反扩散作为优先考虑方面 ,提出了“前沿威慑”战略 ,并对“核威慑”战略进行了根本性调整。欧洲和亚太依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 ,但重心有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美国调整后的战略对中美缓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短时期内有利于台海紧张局势的缓解。但美国依旧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和围堵中国的一张牌 ,加大了中国和平统一的难度。美国的干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今后引发台海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4日的《学习时报》,刊发了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反思西方民主》一文。这是张维为在一次中国问题演讲后与其他几位学者的一次对话,作者觉得这个讨论“很有意思”。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刻道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东西方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本刊转载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北约东扩与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理论月刊》2005,(9):162-164
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欧洲战略的延伸,美国自始至终是北约东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北约东扩,在使自身势力范围扩大的同时,也使美国的势力大大扩展,为美国实现欧洲战略乃至于全球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霸权不仅体现在航空母舰和美元上,更体现在话语上。他们说,他们是世界的主流,其他各国都不入流,甚至是歪门邪道。这种“西方中心论”十分强势.也的确唬住了一些人。中国人常纳闷,我们又没惹你美国,彼此又做着那么大的生意,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说穿了,原因就在这“主流”上。近读美国《国家利益》6月14日发表的题为《中国和美国:超级大国在亚洲一决雌雄》的文章,更明白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国内我国确定红色旅游规划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国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议对贯彻落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出了安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3月3日至12日,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12日,增选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为全国政协副主席。《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发表3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2月28日发表的《2004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