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战国策》卷二十二有则"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的记载。一次,魏文侯同一个叫田子方的人在一起喝酒听音乐,魏文侯忽然说,这乐声有点不大对劲,好像是左边的编钟挂得偏高了。一检查,问题果然如此。这说明魏文侯是个很懂音乐的人,而且把问题找得很准。可田子方听了文侯的内行话后,不但不赞许,反而笑了起来。魏文侯问,你笑什么呀?田子方答:"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意思是说,我认为明智的国君应当审查管音乐的  相似文献   

2.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主持了秦国的变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变法与人才思想紧密相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靠立法解决选拔人才,是他人才思想的独到之处。商鞅提出假贤问题,他认为不少已获得“贤”的名望和地位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靠花言巧计迎合君主骗取得来的名望。他说:“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臣则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做臣子的是按君主的喜好来为君主服务的。君主重视法治,那些端直的贤才就靠近他,君主…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多有贤哲,在经国济世、富民安邦等方面遗珠闪闪,其用人思想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至今仍光灿不逊。一、礼贤下士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善用人者为之下。”认为善用人者必谦下。鲁定公姬宋曾问孔子:“君主怎样使用臣,臣怎样侍奉君主?”孔子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刘向也说:“虽有贤者而无礼以待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对待贤能之人,若不能够以礼相待,他们怎么会诚心尽力地办事  相似文献   

4.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5.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1):51-51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6.
宫春科 《前线》2013,(3):88-88
《资治通鉴·周纪二》载有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有什么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来犯;我臣有盼子,让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流中捕捞;我臣有黔夫,让他守徐州,  相似文献   

7.
上梁与下梁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古代政治家孟子也指出:“君主喜欢什么,手下人对此的喜欢就更加厉害。”为官者的德行好比风,而部下好比草,风向哪里吹,草就向哪里倒,君明则臣直。部下主要是看上司的行为示范,如上司的身不正、行不直,话说得再好也没有人信他那一套。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每次冲锋陷阵,他总是在最前列,部下很为他担忧。他却回答说:“如果我不亲冒矢石,那么将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能迅速扫平江东,奠定巩固的后方,不能说与其以身作则没有关系。隋炀帝虽文辞精美,道德仁义满嘴,却坏事干尽。…  相似文献   

8.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10,(5):33-33
秦汉时,凡任公职、吃财政者,通称为官,当时的讲法叫“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近似今天帮老板打工的意思。一理官员因奔丧生病、任满更替、罢免辞官等各种缘帮退休,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即告解除。大体而言,可用“三无”概括:  相似文献   

10.
据《说苑·臣术》所载,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几年了,有一天,在没有办什么错事时竟被解职。晏子的幕僚们有的为高缭说情,有的抱不平:“高缭在您手下尽心尽力干了三年之久,您不但没给他提官晋级,反而把他解职了,这样做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大家意见纷纷。晏子坦然地回答说:“我晏婴是个浅薄无能的人,只有依靠大家的批评帮助才能少犯错误,站稳脚跟。现在这位高缭先生跟随我三年却从未能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我只得请他离职。”晏子逐高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用人之道。高缭能被晏子所用,而且在他手下工作了三年,足以说明高缭…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1):49-53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  相似文献   

12.
李元明:1918年出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36年任红军连长。后任军委炮兵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3年离职休养。1983年,李元明将军从原军委炮兵领导岗位上离休了,这时,他65岁。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苦闷过,也彷徨过,最终他决心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开始新的征程……忧“君”亦忧民宋代诗人范仲淹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将军说,我现在既没有居庙堂之高,也没有处江湖之远,但既忧“君”,又忧民。先说忧“君”。李将军虽然不在位了…  相似文献   

13.
李长喜 《党建》2004,(7):39-39
《孔子家语·五仪解》中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贞观政要·君道》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里用的两个比喻,寓意非常深刻。一是把君主比做船,人民比做水,君主如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可以把他扶持到执政地位即水可以载舟;如果君主脱离人民,不得人心,人民也可以让他灭亡即让舟沉入水底。二是把老百姓比做君主的大腿,如果君主不先替老百姓着想,而是对老百姓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就好像自食腿上的肉,肚子饱了而身子死了。我国历史上还有诸多思想家、政…  相似文献   

14.
用人如器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一次,他责成大臣封德彝荐选贤能之才,过了许久仍无结果,唐太宗责问其故。封德彝回答说:“不是臣不尽心,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才。”唐太宗很不快地训导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其长而避其短。古代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的那些贤明君主,难道都是从别的朝代借得的人才吗?可怕的是自己不能知人,怎么能毫无根据地说世上没有人才呢?”唐太宗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赢得了人才济济,开创了“贞观盛世。” 清代顾嗣协对如何使用人才作了很形象的比喻。他在《杂兴》一诗中写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就其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相似文献   

15.
庄辛喻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11):45-45
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庄辛见楚襄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十分担忧国家危亡,于是对楚襄王说:“大王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荒废政事,这样下去会使楚国变得很危险的。”楚襄王说:“先生是老糊涂了,还是预感到楚国将遭不测?”庄辛说:“臣是从您的行为预感到不祥的后果,假使您一意弧行,楚国必亡!请大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于清东 《党课》2006,(4):90-90
1946年春天,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到了祖国,毛泽东深情地说:“岸英,外国的大学你念过,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要念好中国的大学,当务之急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国情。”毛岸英听了父亲的话心领神会,坚定地说:“请爸爸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去做,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要求,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法治不排除德治   韩非论治国,阐明“二柄”,即刑与德,也即法与德。在其《二柄》中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人主自用其刑事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对于韩非的这套治国之术,张荫麟先生说:“林语堂云,半部《韩非》治天…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9.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相似文献   

20.
刘修春 《党课》2012,(22):74-75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为什么识人如此之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哭泣。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