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度近视者眼球结构及其功能变化的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C  Xia WT  Zhou XT  Liu RJ  Bian SZ  Ying CL  Zhu GY 《法医学杂志》2008,24(5):356-360
高度近视者眼球可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其中,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底形态、黄斑神经上皮厚度等改变与眼球的屈光状态及视觉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脱离、白内障、青光眼、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着近视屈光度数的加深而增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视觉功能改变是上述多种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望通过应用多项检查方法观察高度近视者眼球的结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分析评估高度近视者视觉功能的损害程度,为法医学评价眼部外伤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眼外伤的司法鉴定提供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视眼底改变与视觉功能的关系;研究近视者轻度眼部钝挫伤后眼底改变与视觉功能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取不同程度的近视志愿者104人/170眼及眼部轻度钝挫伤的近视者56人/112眼分别作为实验组和眼外伤组,按眼底变化分为0至4级,并测定弧盘比值,分别检测其屈光度、矫正视力及静态视野。结果在实验组和眼外伤组中,眼底改变、包括弧盘比值均与近视屈光程度、矫正视力、静态视野平均缺失敏感度相关。结论运用眼底分级可以估计受检眼的视觉功能,弧盘比值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轻度眼部钝挫伤的近视者若仅见视觉功能降低,而未检见明显的眼球结构损伤性改变,则不能简单地按照伤后检见的视觉功能水平作为法医学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Lü YP  Xia WT  Chu RY  Zhou XT  Dai JH  Zhou H 《法医学杂志》2011,27(2):94-97
目的 探究近视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与屈光参数等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274例(4245眼)不同程度近视者,检测近视者的BCVA和球镜屈光度(diopter ofspherical,DS)、柱镜屈光度(diopter of cylinder,D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外伤评分(ocular trauma score,OTS)在机械性眼损伤视力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1例机械性眼外伤(449眼,其中闭合性眼损伤317眼,开放性眼损伤132眼)进行OTS(以就诊初视力分级、眼球破裂伤、眼内炎、贯通伤或穿通伤、视网膜脱离、相对传入性瞳孔阻滞为评估指标),比较本组资料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的差异,分析OTS分级与终视力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眼损伤的不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分布相比,除OTS-3级有所差异外,其余各级均无明显差异。实际终视力与OTS分级、OTS总积分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1、0.73)。开放性眼损伤往往较闭合性眼损伤评分低、预后差,其中眼球破裂伤较眼球穿通伤预后更差。结论对眼外伤伤情进行OTS,可为法医学视力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 例1、男,25岁。1989年9月右眼被打伤,一个月后右眼开始凹陷。某医院检查双眼视力均1. 2、双眼角膜透光间质及眼底检查均正常,眼突出度均为14mm。半年后复查,双眼视力仍均为1. 2,眼底及透光间质均正常。右眼突出度11mm,左眼突出度14mm。诊断:右眼球内陷。  相似文献   

6.
眼部损伤主要分为眼附属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和视功能损害3个方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有关眼损伤的条款分列于两个部分,即面部损伤章节中主要包括眼附属器损伤,而眼球结构损伤及视功能损害相关条款主要体现在视力视器损伤章节.本文就眼附属器损伤的条款进行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眼眶、结膜、眼外肌.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  Liu X  Wang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96-98
对 30例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的特征 ;结果表明 :与普通伤害案件相比 ,(1)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时合并颅脑损伤 (83% )及多颅神经损伤 (53% )的比例较高 ;导致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 (30 % )的情况较多 ;视神经损伤 (2 0 % )及眶壁骨折 (2 0 % )的发生率较高 ;鉴定时应注重这些方面的检查。 (2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当事人主诉双眼视力下降 (53% )的比例较高 ,雾视法进行伪盲试验受到限制 ,VEP检查显得更为主要。VEP检查是确证视神经损伤的良好方法 ,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其VEP表现为波形熄灭、波形离散、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不等。另一方面 ,交通肇事后弥漫性脑组织损伤也在眼底及VEP上有一定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视眼及低度、中度近视眼的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ion,CV)与扫描视诱发电位视力(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acuity,SVEP-A)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青年志愿者96眼分别进行CV与SVEP-A检测。其中正视组37眼,低度近视组27眼,中度近视组32眼。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CV及SVEP-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各组CV和SVEP-A均随对比度降低而逐渐下降。(2)100%对比度,低度近视组与正视组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5%和10%对比度,中度近视组与正视组C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组中,100%与25%、10%对比度SVE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0%和10%对比度,CV与SVE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眼CV下降与屈光不正、眼底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矫正屈光不正对于CV和SVEP-A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为栋  胡建勤 《法医学杂志》1999,15(3):153-153,155
对22例眼球穿通伤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眼球穿通伤致伤程度的临床分级方法。统计结果显示:眼球穿伤绝大多数发生于单眼,男性多于女性,左眼多于右眼,其致伤原因多种多样,损伤情况复杂,损伤结果严重。将眼通伤的致伤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可为伤者的视力下降程度的评估和损伤程度的鉴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VEP验光、电脑验光及主觉插片验光在检测外伤眼屈光度中的关系,探讨VEP验光方法在外伤眼矫正视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实验选取各种类型眼外伤患者,伤后3~6月经检查存在视力下降者61人(受检眼61只),分别对伤眼行电脑验光、主觉播片验光及VEP验光,比较三种验光方法所测屈光度及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VEP验光与主觉插片验光所测伤眼屈光度和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脑验光与主觉验光、VEP验光在球镜屈光度检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散光检查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电脑验光所得矫正视力与主觉插片验光、VEP验光所得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在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等部位损伤的受检眼中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电脑验光和VEP验光均是客观的屈光检查方法,前者有方便迅速的优点,但其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特别是在屈光系统损伤的患者中误差更大,仅可作为屈光矫正的初步检查依据;而后者验光结果准确,能够反映伤眼的屈光实际情况,可以应用于法医学鉴定中的伤眼最佳矫正视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Liu RJ  Liu HY 《法医学杂志》2006,22(5):342-345
目的研究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一组正常视力者插片模拟视力下降,并记录扫描图像VEP,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在SPVEP视力测定时,应用八个不同空间频率的垂直光栅作为刺激,刺激时间频率为25Hz,每一空间频率SPVEP振幅的均值经傅立叶转换分析显示,绘制振幅-空间频率曲线,并通过外推法估计视力。结论在视力中等度损害时,SPVEP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相关性好。当国际视力表视力低于0.42时,SPVEP视力高于国际视力表视力;当国际视力表视力高于0.42时,SPVEP视力低于国际视力表视力。  相似文献   

12.
微视野“固视稳定性”与视敏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视野检查中的"固视稳定性"与视敏度的相关性及其法医学价值。方法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对64名眼底损伤者进行视敏度检测,应用MP-1微视野仪行固视稳定性检查。将受检者按固视性质分为3组:固视稳定组、固视相对不稳定组、固视不稳定组;分别统计3组间视敏度的差异。结果①视敏度均值及标准差:稳定组为4.8±0.3;相对稳定组为4.4±0.3;不稳定组为4.0±0.1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值19.244,P<0.05;提示3组间的视力水平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②视敏度与2°、4°范围固视百分率之间均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732,P<0.05。③视敏度与2°、4°范围固视百分率之间均有线性关系,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520+1.521X1;Y=2.487+2.389X2(Y为视敏度,X1、X2分别为2°、4°范围固视百分率)。结论微视野检查中的"固视稳定性"具有客观预估视敏度区间的法医临床学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视野仪对眼底损伤者进行视敏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眼底损伤者的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敏度的相关性,及微视野仪评估视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P-1型微视野仪,对100名眼底损伤者进行视网膜光敏感度、固视稳定性检查,获得黄斑中心2°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固视中心2°固视率、固视中心4°固视率等微视野检测指标数值,将其与视敏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黄斑中心2°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固视中心2°和4°固视率与视敏度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0.693、0.670、0.665(p〈0.05)。散点图显示各微视野指标与视敏度间具有直线相关趋势,由此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543+0.043×X2+0.017×X4(X2全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X4固视中心4°固视率)。结论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敏度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具有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常眼注视物体时固视点位于黄斑中心凹,称作中心固视(中心视力);而当眼底疾病或损伤导致视力障碍达到一定程度时,中心固视功能丧失,固视点位于黄斑中心凹外,称作偏心固视(偏心视力)。中心固视眼黄斑中心凹机能可因疾病(损伤)减弱,但视力下降有限;偏心固视眼黄斑中心凹机能则丧失,视力下降明显。对固视性质的分析有助于客观预估视力水平,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固视概念、固视检查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固视性质在视力评估中的应用,以期为法医学视功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眼外伤鉴定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Xia WT  Dong DA  Yu HW 《法医学杂志》2003,19(3):129-132
目的分析几种眼外伤的伤后视力稳定时间,研究最早且合适的鉴定时机。方法将145件案例160个伤眼按损伤类型分成5组,研究几种眼外伤后视力水平、眼外伤类型与视力稳定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的眼外伤,其视力稳定时间有较大差异,且视力水平的高低与视力稳定时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眼外伤最早的合适鉴定时机既与眼外伤的类型有关,也与伤后视力水平有关;应灵活掌握鉴定时机,以适应司法机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眼损伤后不同空间频率下阈刺激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相关指标与视敏度之间的关系,试图探讨运用视觉诱发电位推算视敏度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钝性眼外伤病例81眼以及正常对照眼(199眼)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采用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产生视觉诱发电位波,记录各阈刺激时P100潜伏时与波幅。采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检测结果,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阈刺激空间频率(X)与视敏度的对数值(Y)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应回归方程用以推算视敏度;各组阈刺激时PRVEP P100潜伏时(X)与视敏度(Y)的对数值存在较好相关性。结论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推算视敏度是一种较客观、准确的方法,在常规眼科检查的基础上,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定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P100波空间频率阈值在不同眼损伤情况下预估视力的价值,以期指导相关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诊断明确、主观视力准确,另眼矫正视力基本正常(≥4.9)的法医学鉴定案例74例,共148眼别。分为4组:屈光间质混浊组(23眼别)、视网膜病变组(31眼别)、视神经病变组(20眼别)、健眼正常对照组(74眼别)。对上述案例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P100空间频率阈值,并对空间频率阈值与视力的对数值,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84眼PRVEP空间频率阈值与视力的对数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说明PRVEP P100空间频率阈值是客观评定视力的良好指标。但不同部位病变或损伤对PRVEP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视神经病变组PRVEP空间频率阈值与主观视力两者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0.4,P>0.05)。结论PRVEP P100空间频率阈值是客观评定视力水平的良好手段,但不适用于严重的视神经病变等伴有视野显著缺损时的视力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