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成为官民互动的重要渠道。然而,面对网络问政一些领孚干部却存在着认识不到住、网络问政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网络问政能力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积极的网络问政是政府占据主动地位引导公众舆论良性发展,实现官民互通,从而构建政府公信力。不过很多地方政府虽然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却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地处四川北部的广元市努力营造网络问政的"向日葵"模式",上网访民意,施政解民忧",使网络问政不走过场。通过"广元模式"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地方网络问政除了需要打造高水平的问政平台外,也有必要走出网络问政的认识误区,提高地方政府领导的问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影响日益重要而深刻,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有着内在的原因和机理,目前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众多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建立多种官民网络互动渠道,政府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主流媒体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来发挥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积极影响;同时又要采取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完善网络法规条例,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加强官员问责力度等措施,规避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网络反腐是否能得以健康发展,虽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其工作机制不佳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日益"井喷"的网络反腐态势,必须建立健全官民互动机制。建立健全官民互动机制首先应明晰专门反腐机关、网络运营商、新闻媒体和普通网民等各类网络反腐行为主体的内在责任。在明晰各类网络反腐行为主体内在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有利于网络反腐互动机制运转的保障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西方国家网络民主发展的特征,当前,中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与其不同的特征。在功能上,中国网络民主中更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在作用上,起到维护权利和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态势上,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在形式上,民主参与以讨论和提供建议为主,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发展水平上,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分散化与失序化以及非理性化与娱乐化等诸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平衡导控模式是一种"政民协同"、彼此制衡协作的舆情导控模式。建立该种导控模式旨在平衡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促进官民关系的和谐有序、改善传统舆情导控效果。该模式主要由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其实施平台细分为官方实施平台和非官方实施平台;模式的关键控制点则根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周期不同,关键控制点也有所不同,以求实现导控措施的有效和到位。  相似文献   

7.
隐匿与自利是网络生活的两大内在机制,也是网络伦理建构的两大前提。基于隐匿与自利所带来的平等、互利和自由特征,网络伦理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内生性的伦理建构方式,即一种基于博弈的契约论模式。契约论式的网络伦理建构需要一种长期的循环博弈,而网络实名制能够提供这种可能性。但在网络伦理建构中,网络实名制自身面临着权利和功利两重挑战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们对网络使用的状况及效果,通过实施网络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网络素质是避免网络消极化使用的关键因素.网络素质教育主要从培养和增强教育主、客体的网络意识与网络能力入手.通过对网络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使教育主、客体树立网络中介意识和网络主体意识;通过对网络能力的培养,使教育主、客体提高网络实践能力和网络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视频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催生了新的营销手段--网络视频营销.网络视频营销具有诸多优势,也存在一定问题.必须通过建立信息内容监控机制,制作有吸引力的营销视频,提高网络视频质量,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解决网络视频营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民间发起、参与、推动的"网络打拐"行动,主流是健康积极的,效果是好的。政府应给予充分支持,切实保护和发挥网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实现民间打拐与官方打拐的有效对接,增强官民互动,以规范和推动"网络打拐"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和作用开始凸显,并已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公民参与,促进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监督逐渐成为预防国家行政腐败、百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百姓沟通交流的平台。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也存在信息真实性较差、舆论监督与法律相冲突等问题。因此,应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监督体系,并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网络民意的概念、特征入手,剖析了网络民意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网络民意与司法的冲突与契合,以及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最后笔者站在立法机关、网络媒体和司法机关三方的立场为弥合这种冲突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涉警舆情监控的重点,如何获取更多更准确的网络涉警舆情信息,为预警和决策服务,是摆在各政法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Web信息挖掘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并分析相关舆情,达到监控预警的目的,为处置网络涉警舆情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民众表达各种意见、态度以及诉求的平台和载体,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网络涉警舆情,对促进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网络涉警舆情传播的迅速广泛性、影响的强烈长久性和主体倾向性等特性也会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负面影响是公安机关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技术土壤,也为网络反腐创造了一定的政治环境。尽管网络反腐使一批腐败官员戏剧性落马而彰显出其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但网络反腐也存在着夸大事实、虚假舆论、恶意举报等问题。具体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利用网络积极引导大众舆论,增强网络在反腐斗争中的实用性,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涉警网络舆情动态,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青少年已成为我国网民的最大群体。从网络舆情的产生及酝酿过程来看,网民的媒介认知能力始终是网络舆情向良性或恶性发展的关键。青少年网民在网络舆情形成中,不仅是在获取和传播信息,同时也是在分析和评价信息。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发展中存在着监控体系不完善、信息监测与分析技术落后、对突发事件没有相应的快速反应机制、网络舆情导向性不强和对青少年没有专门的引导机制等问题。认识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提高对媒介信息内容的辨别能力,正确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学会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分析信息与评价信息的能力,是解决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而生成的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现实冲突也对社会稳定和管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公安机关要在不断做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针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网络舆论监测体系,开辟舆论疏导渠道,强化正向引导效力,注重先期引导,积极促进信息网络安全立法,以健全完善网络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成长:功能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的迅猛发展,既充分展示了网络公共领域成长的巨大潜力,也给地方治理模式特别是信息管理带来了重大的风险挑战.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成长最重要的沟通媒介的背景下,创新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和建构网络问政的规范性框架,形成网络舆情开放式监管与网络问政理性化表达的互动机制,是网络公共领域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