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兰成德的词论反映了崛起中的饮水词派的词学追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推尊词体,缘于清初词体不尊;二、注重比兴寄托,缘于清初词作因缺乏比兴而导致的寡淡乏味;三、以性情为本,反对逞才使学,缘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因使气逞才而导致率直与晦涩的流弊;四、主张转益多师,反对模拟因袭,缘于词坛宗唐、宗宋各执一端的倾向。它集中反映了饮水词派对17世纪70年代词学创作现状的反思,代表着词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弟七子,世称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对于其人其词,历来颇有评说。宋人王称认为:“晏叔原以大臣子,处富贵之极,为靡丽之词,其政事堂中旧客,尚欲其捐有余之才,益未至之德者,盖叔原独以词名尔。”这一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一些论著述及小晏及其词作时,也大体与此说相近。在一些评论者看来,小  相似文献   

3.
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形象的渔父词作,自张志和一曲开始,历唐而宋唱和之作尤多,并且以渔父为题材的词作日渐繁盛.这些词或描写渔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借渔父来抒发隐逸之思,或借渔父来参禅悟道.若按唐宋词抒情主人公形象分类,渔父词堪与思妇、游子、志士等类词相颉颃,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渔父"系列,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词史价值值得重视,这对唐宋词抒情形象研究的全面展开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的批评,与其建构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的境界说密切相关。但王国维的这一初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史中,被朱光潜、唐圭璋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忽略,而吴征铸则是少数能从清代词学的发展轨迹来体察其用心的学者之一。王国维的词学从破晚清模拟、雕琢的词风中建立起来,故极具反叛性,这种反叛特性与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不谋而合,王国维因此而在新文学中被视为重要的奠基人物。他的创作也大体呼应着理论,用普泛性的哲学之思与五代北宋词的自然神妙相结合,开创出填词之新途。其价值值得充分估量。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词学发展史上,金陵端木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可惜,关于端木采的作用与影响并未引起词学界的足够重视。叶恭绰《全清词钞》选端木采词三首,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和于在春《清词百首》仅选一首,张伯驹、黄君坦《清词选》和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则未选端木采的词作,刘毓盘《词史》亦未曾论及端木采。  相似文献   

6.
杨慎是明词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草堂诗余>的影响,他也是明代较早对<草堂诗余>展开全面评论的批评家.但是,他的创作与明代许多词人不同,并不为<草堂>词风所囿,而其有关评论则启发并推动了清人复兴词学和深化词学,体现出明清两代词学发展的递嬗之迹.  相似文献   

7.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转"等义;"宛"从宀从夗,由宀(馆室)这一部件,增加并引申有"深、幽、凄、清"等义;"婉"从女从宛,增加了"顺、丽、娈、媚"等义。"宛、婉、惋、怨"等夗族字,可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组成诸多双音节词,并进一步组成四音节词组,用以形容描写对象,或用以评论词人词作,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选择出"婉约"一词,作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夗族字所组成的词语及词组,其分布及使用情况,提示"宛"、"婉"等字的构形,与该字实际使用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惠言《词选》:“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这话过于绝对,运用到具体作品的分析上,难免有穿凿牵强之处,王碧山咏物词所寄托的主要是君国之忧,但也还有身世飘零之感,这二首虽有联系,但并不全是一回事。他另有一些咏物词,如《露华·碧桃》二首,赞美碧桃“铅轻黛浅”、“玉奴标格”的清雅神韵,与君国之忧、身世之感都没有什么联系。倒是其集中一些非咏物词,如赠别、题画之类,亦往往寄托着君国之忧和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9.
<正> 《强制执行学》是诉讼法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其所依托的强制执行法,属于程序法范畴,因而《强制执行学》也属程序性质的法律学科。“强制执行”一词,从其字义上讲,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强制执行。但由于刑事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词学的复兴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文人游幕的踪迹,清词率先在江南得以复兴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清词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宜兴词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初重要的词学论著《词律》作于万树游幕时期,他一生填词五百余首,是其游幕生涯的真实记录。与其同时,共事于同一幕府的众多江南幕僚文人,政事之余,赋诗填词,谱曲论文,万树、吴棠祯、吕黍字、来集之等大批江南词人追随两广总督吴兴祚的宦迹从江南到福建、到广东,他们的幕府唱和直接推动了清初岭南词坛的空前繁荣,万树是清词复兴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1.
苏轼开创了清空词法,并引领南宋词坛上清空词风.苏轼的清空词法有两个特点:第一,运用才学作词,抒发一种抽象模糊的意趣.作者有意清空掉的内容,在读者的阅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因而其词具有常读常新、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第二,构思精巧,用寻常的题材抒发不寻常的情感,这种情感常常出人意料之外,仔细推敲又恰在情理之中.虽然苏轼名不入宋代词学的正派序列,但他那种自然清空的词法却是南宋正派体系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威尔逊是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其行政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那篇被誉为行政学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1887)一文中。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产生。在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行政学思想,比如,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的实质、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人事行政思想、行政监督思想等,其核心为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行政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其中,行政监督思想作为他行政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产生于南宋后期的一部重要词学论著,影响甚广。其指迷所向,主要是为了抵制两宋时期北曲对宋词的市井俚俗化影响,坚持词学的本色特征,坚持雅词的传统,所以在理论上提出了雅词四标准等一系列主张,并且通过清真词作为雅词样板,将词与曲、诗在音律、字面、表达等方面加以区别,从而显示了词学的独特品格及其理论特质。研究《乐府指迷》与《词源》的相异点,不但可以澄清词学本色论与词曲合一论的不同立场,而且也可更清晰地把握《乐府指迷》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4.
词体声律既受词乐的制约、包含音律的映射,又继承、发展了诗文格律而富于汉语言的内在音乐性。词体声律学即有关词体声律的学问或学科,包括词乐、词调、词律、词韵、词唱法研究等版块。与词律、格律、声调等习用概念相比,词体声律更符合词体体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更符合词体发展的历史轨迹。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具有修正词体学理论体系,统合词体研究文献,推动词学研究回归文本、面向当代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弘扬理学著称的朱熹,历来被世人视为“圣贤”,然而,他在任崇安县知县时,却因一己成见错断了一起争坟案。崇安县一大户有处坟地,以当时的阴阳学判断,属大吉之地,如祖先葬于其处,后代必发。同县一小民见朱熹自上任以来专治欺侮百姓的富豪,心生一计,密使人先刻下他祖先的墓碑,再偷偷地将所刻墓碑深埋于大户家的坟内。对小民的所作所为,大户自然是一无所知。过了一段时日,小民趁大户起土造坟之机把大户告到朱熹那里,声称大户倚势夺占自己祖先的坟茔。朱熹受理了该状。大户到堂后,坚词否认夺坟之事,而小民又一口咬定所告属实。两相争执不下,到…  相似文献   

16.
南宋遗民词人蒋捷的作品大多描写个人身世飘零的凄凉命运,善于选择青竹、风荷等一系列意象,触目伤怀,寄托遥深,表达出深重的故国沦亡之悲.其词风独特,悲凉中蕴含郁勃之气,又能以流丽之笔抒写深沉愁绪;想象丰富,造境奇幻;一些语言浅俗、明丽的作品已显示出鲜明的散曲化倾向.蒋捷词的创作对于清代词风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尤陈俊 《法学》2007,(3):71-80
作为明清社会“健讼”的重要证据之一,大量词状被递交到当时官府的情形引人注目。撰写词状往往需要颇为专门的知识与技巧,而这些词状的作者又是从何处习得?现藏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的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等稀见史料表明,以传授词状撰写之道为主要内容的讼学知识在明清民间的流传颇为广泛,当时的普通百姓若想获得诉讼文书范本亦非难事,晚明时期更是如此,尽管其传播途径在清代日趋缩小,但却始终未被彻底堵塞。  相似文献   

18.
《湘君》、《湘夫人》为《九歌》中争论最多的篇章。最主要的分歧为两点:一、湘君、湘夫人各是何人?二、《湘君》、《湘夫人》各是何人之词?目前较通行的解释是:湘君是舜,湘夫人是舜之二妃;《湘君》全篇是湘夫人思念湘君之词,《湘夫人》全篇是湘君思念湘夫人之词,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间的真挚爱情以及由于相互误解而造成的痛苦。这个解释,笔者初时亦以为远较各种旧注为合理,乃读之既久,绎之既深,遂觉不无扞格之处,而有疑焉。呈其臆说如次,幸读者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对犯罪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外又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被害者学。六十年代这门学科已经初步形成,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把对被害者的研究从犯罪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主张,首先是由德国法学家门德尔松在他的论文——《被害者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科学的一个新部门》中提出来的。该论文于一九六五年发表。“被害者学”被认为是犯罪学和刑事对策学的分支学科,它综合了犯罪学、刑事对策学、刑事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一个外来语。30年代由国外引入,最早起源于拉丁语。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将“社区”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社区”一词从出现到现在其含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迄今对社区这个概念的解释不下几十种。社会学家用“社区”一词来表示小村落、城市邻里和类似的城市地区。对社会学家来说,一个“社区”就是在某一地理区域中围绕着其日常相互作用的方式而组织起来的人群。这种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像住房、工作、购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