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3—1946)是位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人。1911年11月,他到上海度假,这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九年后,他奉命到中国工作。1935至1939年,他担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其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2.
史迪威是1942年3月来中国战区任职的。史迪威初来中国时,蒋介石对他是信任的,同时对他还抱有很大期望。因为史迪威身兼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军队参谋长等职,大权在握。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史迪威的任务是:消除蒋介石集团的动摇,增大中国的抗日力量以利于美国,并要求史迪威掌握指挥权。蒋介石的打算则是,在抗日旗号下,从美国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待抗战胜利后重建他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渠冉 《党史纵横》2012,(6):23-2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把中国化为一个战区,派史迪威到中国战区担任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任职期间,对国共两党的偏见较小,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物。据有关史料记载,史迪威早在1936年任美国驻华武官的时候,就开始搜集、研究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对中共有了一定的印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直注视着中共及其军队的动向,台儿庄大捷后,史迪威在武汉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和叶剑英,这也是他第一次和中国共产党人见面。这次会见留给他的印象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一位英国外交官眼中的邓小平武市红50年代中期,一位年轻的英国绅士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政治参赞。他到中国后,最早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把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他就是伊文斯。那时,他既不知道邓小平是谁,也不...  相似文献   

5.
问:美国驻华使领馆每天发布其所在城市PM2.5监测值,结果通常为“非常不健康”,与中国政府官方公布的结果大相径庭,而中国环保部门近日批评美国驻华使领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在网上发布结果,是干涉中国内政行为。请问PM2.5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6.
问:编辑同志,您好。美国驻华使领馆每天发布其所在城市PM2.5监测值,结果通常为"非常不健康",与中国政府官方公布的结果大相径庭,而中国环保部门近日批评美国驻华使领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在网上发布结果,是干涉中国内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荐书     
正《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美国与中国在东亚主导角色上的竞争,根源可追溯到1945年的那段复杂历史。抗战胜利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3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  相似文献   

8.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分别会见了尼克松、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和著名记者海伦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海伦的会见。海伦是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在30年代是美国驻华记者。1937年,她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当时正逢中共中央开会,因此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  相似文献   

9.
出生于中国的美国外交官1909年8月3日,约翰·斯图尔特·谢伟思出生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11岁时他回到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就学,21岁从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毕业后,选择外交作为终身职业。1933年他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录取考试,后又自费到了中国并任职于美国驻昆明领事馆。两年后,26岁的谢伟思被美国国务院正式任命为外交官,  相似文献   

10.
1915年,美国与墨西哥发生战争。此时,美军的指挥官是潘兴将军,巴顿只是一名上尉。一天,巴顿奉命到部队驻地附近收购玉米,然后送往司令部。他带了15名士兵,分乘3辆卡车前去执行任务。不料途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地内,安葬着一位年届五十、身着国民党中将军官制服的烈士,他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张权。张权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建了中国的机械化部队。抗战初期,苏联、美国等盟国赠送给国民党军队一些火炮、汽车等机械化兵器装备,支援中国抗战。1038年5月张权奉命利用这些装备.组建机感化部队,他首先组建了炮兵引团,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炮兵团。以后又络续建立了第52至58共8个炮兵团、1个教导团和5个直属管,除炮52团后划归蒋介石嫡系杜孝明建立机械化200师外,其余7个团等全部隶属战车防…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党课》2010,(9):118-119
马海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 马海德1910年出生于美国,1933年到中国。1936年,他与美国记者斯诺一起到陕北保安访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在考察中他感到,根据地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同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徐重宁 《红岩春秋》2012,(Z1):64-66
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是美国著名的四星上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印缅战区与中国军队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为中国人所熟知。从1911年到1942年,史迪威曾5次来中国,除第一次是个人旅行外,其后4次都有任职:20世纪初,为美国陆军首任驻华语言  相似文献   

14.
司徒雷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父亲司徒尔是从美国来到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1875年开始,他担任由他本人兴建的杭州基督教“天水堂”教堂的主持。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杭州武林门内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团寓所,11岁时被送回美国,在弗吉尼亚州上学.大学毕业后的1905年又回到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15.
李林在西北     
李林是我党早期的军事教育家,他曾在陕西主办过两所军事学校,为我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奉命到西北锤炼“王牌旅”李林是湖南邵阳人,早年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9月23日,与聂荣臻等27人离开巴黎赴莫斯科学习军事。为适应国内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需要,1925年6月,共产国际通知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大革命。于是,李林和聂荣臻、叶挺、范易等26人于同年8月回国。李林等9人被分配到西北冯玉祥部队工作,开始了西北军事政治生涯。1925年9月,李林来到了冯部,其公开职务是国民军…  相似文献   

16.
王曼 《广东党史》2006,(3):29-30
今年6月30日是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胜利60周年纪念日。6月30日这一天,2583名将士分别从广东与日寇斗争八年得来的抗日根据地奉命来到惠阳大亚湾沙鱼涌海滩集合,准备乘三艘美国坦克登陆舰飘洋过海到山  相似文献   

17.
王凡 《党史纵横》2007,(10):26-31
吴建民大学毕业后,被外交部选中留在翻译班里深造,直到1961年才走上工作岗位.但他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不在外交部.而是被借调到团中央外派到在匈牙利的世界青年联盟总部作翻译.4年后他奉命回国,真正走进外交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摘译自苏联和俄罗斯外交官B·H·魏列夏金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而写的一本回忆录《在旧中国与新中国──一位外交官的回忆》(1999年于莫斯科出版)。 魏列夏金自1946年9月进入苏联外交部以来,或长期在苏联驻华使领馆工作(三秘、参赞、总领事);或长期在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任副司长,专门负责中国事务。因此,他亲历了从1948年三月赴南京苏联驻华使馆就职到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发展的全过程,是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从友好──破裂──正常化的历史见证人。魏列夏金在回忆录中回顾了他亲历的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讲述了苏中双方的观点与分歧,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 1945年毛泽东同三位美国士兵的合影照。关于这张照片的情况,当时重庆的各家报纸皆无登载。直到 1976年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来华访问,这才弄清照片的由来。 美国士兵对周恩来说: 我们想见毛泽东主席   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是当年美国驻华第 14航空队总部的工作人员:霍尔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和埃德尔曼·杰克。他们于 1944年来华,先后到过上海、昆明,后调往重庆。在中国历时一年多,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一心打内战,他们深为不满,逐渐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们向往…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国》,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30多年前几乎家喻户晓,知道有这样一个“老外”拍了这样一部电影。然而看过的观众,至今却寥寥无几。安东尼奥尼也不知道,他的这部影片进入中国后的第一批观众,就有当时全部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两次观看了这部影片。2004年11月25日到12月5日,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和北京电影学院策划组织的安东尼奥尼作品回顾展,引起中国文化界的特别关注。本次影展放映了他的《中国》、《爱情故事》、《奇遇》、《蚀》等7部长片和7部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