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对于政府来说,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将对如何提高政府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全球化趋势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能力本位新文化观是在新的社会现实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一新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性所决定的;能够彰显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主体性地位;并且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指出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向我们揭示了人的重要作用 ,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目前 ,已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我们 ,更全面地融入了经济全球一体化 ,机遇和挑战正一起向我们走来。因而 ,无论是从经济建设 ,还是从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都必须抓…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要求所驱动的,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断进步与提高的客观历史进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会体现相应的生产关系特点,产生相应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跨越式发展作为当代生产力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实质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以当代最先进生产力为参照物,规范和带动自己现有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把原来的发展步骤合并、压缩,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世界交往普遍发展时代和科学技术巨大发展时代的社会发展规律,这一规律只有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来,它不仅显现出新的特点,而且蕴育出属于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新的理念。全方位开放:只有伴随着世…  相似文献   

6.
(一)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新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全球化具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它们都具有两重性。首先是生产力的全球化。从现实情况看,生产力进入全球性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以信息科技为前导的新一代高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在全世界范围的全面展开和持续高速发展,是导致全球化出现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全球化标志着真正世界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往的格局开始形成,人类开始有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从而使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是强调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并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状况制约着人的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直接取决于社会关系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交互发展.生产力交互发展→→全球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过程.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交互发展必然形成全球化的趋势.对后发国家而言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后发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的发展主要是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因此从人的需要和能力两个方面来分析全球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关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双重维度的统一。新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迅疾发展正推动人类逐步迈入智能时代。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它的发展将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向度拓宽提供可能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丰富提供延展性。当然,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人学问题,例如数字异化、贫富差距等。因此,以一种辩证发展的视角对人工智能进行人学审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制约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也制约了人民群众进一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指引,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遵循,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引发国别资本之间的矛盾冲突,其结果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进步和普遍的有机联系,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条件,因此资本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在发展前景上并不矛盾。20世纪的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全球化过程,必然地受到资本全球化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失败都深深打上资本全球化的印记。现存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和理性对待资本全球化,才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表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贯穿于其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明确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具有其逻辑必然性,而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共同控制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揭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是历史的必然,但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经历了“原始丰富性”和“普遍片面性”的漫长历史阶段后,才会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当代中国切实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努力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指导:一要科学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二要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中助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物质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创造物质文明的根本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在全球范围互动的客观过程和趋势。全球化也是一种认识工具。它有自己的特征、动力系统,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采取措施对全球化这一趋势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晚年曾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保证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生产力标准的通俗表述,社会主义物质生产自身发展的逻辑是最终扬弃自身,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应该辩证统一于生产力发展标准。而在实践中,评价发展的天平偏向了“物的尺度”一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内涵应内蕴两种尺度的辩证关系,其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科学发展,最终衡量标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理论所揭示的客观真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变革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顺应全球化趋势,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作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以及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科学手段,从个体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和发展人。因此它既能实现客观历史条件下“人的相对全面发展”(或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是通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经济角度讲,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elonomil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正如江泽民在2000年9月7日在千年首脑会议上所指出的“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面对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提出了新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积极主动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