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9,(2):38-38
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削弱了规范法官自由量裁权的效能。如许多人民陪审员难以发表独立意见,即便发表了独立意见,也很可能因“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不起实质作用。还有的法院在确定人民陪审员时,不是“随机抽取”,而习惯根据案件当中的利害关系,有选择性地“指定”人民陪审员。有时,谁跟法官关系好,就优先指定谁。  相似文献   

2.
新事     
《公民导刊》2013,(6):4
最高法提出两年内人民陪审员数量翻番日前,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实际,按照适当高于基层法院法官人数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人民陪审员规模;审判任务重、地域面积广、辖区人口多的基层法院,可根据条件按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享有与法官同等的权力,陪审员就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陪而不审”。在嘉定区法院召开的一次表彰大会上,优秀人民陪审员方慈方如是说。在嘉定区法院,和方慈方同样有着职业荣誉感并表示“不辱使命”的,还有59名陪审员。  相似文献   

4.
侯明 《天津人大》2014,(9):26-26
8月1日,滨海新区人大常委会在区人民法院三楼会议厅举行人民陪审员任命书颁发仪式。这次新任命的135名人民陪审员,分别来自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乡镇和街道等单位,社会阶层涵盖面广,专业结构配备合理,既顺应了当前案件多样化的特点,又保证了人民陪审员队伍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据了解,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法院全面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即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人数达到1:1的比例。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滨海新区审判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了人民陪审员增选工作。  相似文献   

5.
5月8日是本市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第一天,笔者来到了首批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金山区法院院。在第三法庭内.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审判席上除了两位身着法袍的法官外,还端坐着一名人民陪审员.他就是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李新强。这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今年5月1日式实施以来.本市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所参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年多过去了,最近,有人提出:陪审员“应该趋向‘精英化’,甚至可以改人民陪审为专家陪审。”,另外,在实践中,陪审员还出现了专业化和“编外法官”的趋势: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一名人民陪审员,“平均每个月要参与审理10至12起案件,最忙的时候一周就参与审理了五起案件,比有的专职法官审案还多。”  相似文献   

7.
兖州市人民法院针对有的法官对人民陪审员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陪审员法律素质不高、随机抽取陪审员等规定不能完全落实等问题,注重抓好了人民陪审员管理和使用中的“四个环节”。创新了人民陪审员使用管理机制,收到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21件,类别涉及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类型案件,调撤比例达9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100%,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莘县法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庭审、调解纠纷、法律宣传、监督法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理各  相似文献   

10.
陈琳 《人民政坛》2014,(10):22-23
<正>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是在审判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不仅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9月25日至26日,省十二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法院院长马新岚所作的《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推动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给予积极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朱福顺  叶琛 《时代主人》2006,(11):31-31
鹰潭市月湖区人大常委会、月湖区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不断完善选任、培训、管理、使用等措施。今年1至8月,月湖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60余件,有力地促进了人民陪审员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20,(1):9-9
随着《人民陪审员法》的通过,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从纯粹的理论探讨转变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这一问题不局限于陪审语境,在整个刑事审判场域下均具有普遍的意义。与哲学上的讨论不同,刑事审判中的“事实”“法律”及其分类具有权力(利)界定的功能,它确定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之间的权限。  相似文献   

13.
人民陪审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弥补法官审判的不足,监督法官的审判工作,保证司法公开、公正。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05,(4):32-3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据法定程序产生,依法参加审判,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与法官同权。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安排,全国各地目前正在组织进行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曾记得,在全国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曾发起过“假如我是当事人”的大讨论。作为一名法官,笔者以一名基层法院领导的角色参与到了激烈的讨论中,从心灵深处对“从法官到当事人角色嬗变”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试图通过“当一回当事人”这种身份换位,提高法官的执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实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加强法院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提高审判质量及审判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法,所以出现各地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执行不一的情况。本文就此大胆地进行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崔世海 《辽宁人大》2006,(10):42-4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决定》实施一年多来。不仅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敞开了一扇门。也成为“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草案审议阶段担忧的问题,如“编外法官”“陪审专业户”、人民陪审员精英化趋势等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8.
近日,贵州省德江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德江县人民法院院长提请任命52名人民陪审员的议案,至此该县人民陪审员人数与现有法官人数的比例达到了1:1。  相似文献   

19.
薛武明 《人民政坛》2009,(9):F0003-F0003
福清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部署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提供有力保障。2005年5月以来,共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3220件,其中刑事案件2153件、民事案件940件、行政案件127件,平均每人陪审案件70件,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陪审员的参审率分别为92.6%、8.3%和81.4%。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月15日,麻江县法院召开2011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对4名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民陪审员进行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