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用爆炸物品作为危险物品的一类,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灾害事故,或者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构成的巨大威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危险物品尤其是民用爆炸物品作为恐怖活动和暴力犯罪的重要物质基础,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其管理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以爆炸为手段的恐怖犯罪频繁发生,并存在升级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寻找问题的源头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公安机关处置爆炸恐怖犯罪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当前,暴恐犯罪分子最常采取的恐怖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恐怖刀斧砍杀、恐怖纵火焚烧、恐怖爆炸袭击、恐怖驾车冲撞。这些恐怖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社会的和谐安宁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有效的反制措施和战术应对方法显得十分急迫。要抑制此类暴恐犯罪,应针对四种恐怖活动特点与方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暴恐犯罪分子最常采取的恐怖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恐怖刀斧砍杀、恐怖纵火焚烧、恐怖爆炸袭击、恐怖驾车冲撞。这些恐怖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社会的和谐安宁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有效的反制措施和战术应对方法显得十分急迫。要抑制此类暴恐犯罪,应针对四种恐怖活动特点与方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新疆的暴力恐怖犯罪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性、反社会性、恐怖性、暴力性和国际性。民族分裂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根源,宗教极端主义是暴力恐怖犯罪的思想基础,是恐怖分子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正确认识、把握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反恐怖斗争,加强国际反恐怖合作,研判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事务,以及国内不稳定因素短期内难以有效地消除,我国遭受恐怖主义威胁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受世界民族主义运动不良示范效应的影响,带有宗教狂热的民族分离主义恐怖活动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最大敌人;以无辜平民作为袭击目标的恐怖主义将大量增长,恐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袭击并以高科技系统和设施作为袭击目标以及带有邪教性质的"超级恐怖"已经出现,并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恐怖组织结构将由垂直等级式向网络化发展,使反恐斗争变得愈加复杂化;恐怖分子已开始与"黑社会"等刑事犯罪集团联姻,从而使我国的恐怖犯罪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恐怖组织活动日益频繁,以爆炸袭击为主要手段的恐怖活动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动辄杀害平民百姓,使世界各国反恐斗争面临新的考验。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利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仇视社会的犯罪分子屡屡制造爆炸恐怖事件,造成了不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到社会治安和稳定。恐怖活动频发,不是偶然的,有着其外在的因素和内在的规律。研究把握其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地深入思考,对于进一步加强当今条件下我们的防爆安检工作,确保警卫任务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9·11事件”与传统的国际恐怖活动事件的比较,明显看出“9·11事件”在预谋袭击、目标选择、实施方式、袭击技术、实施主体、袭击目的、危害后果以及恐怖氛围等多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当代国际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爆炸恐怖犯罪是恐怖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发生在我国的恐怖犯罪大多使用爆炸的手段。在反恐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确定爆炸恐怖犯罪的概念,研究其特点,分析其成因,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暴力恐怖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犯罪学理论和有关的国际文献中,一般把针对国家或社会的暴力恐怖活动统称为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使用暴力的动机和目的是政治性的,目标是反对国家和社会.所以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被列入政治犯罪的范畴.当把恐怖活动放到具体国家的法律范围之内考察时,一切恐怖活动都属于该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恐怖主义活动对任何一个受侵害的政府和社会来说,实际上就是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正因为这种犯罪从理论上看是政治犯罪,又由于它的社会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实践中却不能按政治犯罪对待,有关国际公约明确地把这种罪行列入可引渡罪,不作为政治犯罪,如不引渡,则必须起诉,反映了国际社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决心和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场处置较大规模暴恐案件的行动方法,广义上也称之为战法。不同的暴恐案件,现场处置所采用的行动方法自然也有所不同。在总结以往相似案件处置行动成功经验和借鉴国内外理论著述观点的基础上,把现场处置较大规模暴恐案件的行动归纳为包围封控、侦察判断、攻心劝降、突击抓捕、救生救援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杀性恐怖犯罪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或恐怖效果而经常采取的一种犯罪行为。是所有恐怖犯罪活动中最难防范的。目前这类犯罪呈现地域分布全球化、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个案和系列爆炸结合、犯罪主体年轻化、女性犯罪迅速扩大蔓延、高科技倾向更加明显、人弹更加隐秘的新特点。应对策略有: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加强打击力度、强化综合治理、缔结统一国际反恐公约,完善国内反恐怖立法、大力发展生产力、反对"双重标准"、增强公众的心理承受力、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浅谈反恐怖活动的刑事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恐怖犯罪的威胁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对恐怖犯罪的惩治。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惩治恐怖活动的刑事立法 ,同时对我国反恐怖活动的刑事立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恐怖活动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4.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77年两项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的通过,武装冲突期间禁止恐怖活动的规则已由草案条款发展为了一项正式的国际人道法规则。不仅如此,《第一附加议定书》还将恐怖主义行为规定为第85(3)条中的"严重违反行为",从而暗含了战争罪之恐怖犯罪。但恐怖犯罪却没有被明示规定于任何普遍性的国际条约中,大多数部门反恐条约都排除适用于武装冲突期间。同时,恐怖犯罪向公众散布恐怖的特殊目的会造成长期恐惧的社会氛围,有着不同于一般犯罪的特别严重性。上述因素说明创设恐怖犯罪作为一项国际人道法的单独罪名具有国际法依据和现实紧迫性。恐怖犯罪与战争罪、危害人类罪之间的重合关系导致罪犯的同一行为可能同时构成其中的两项或三项犯罪,此时可根据"?elebi?i标准"判断这些犯罪之间是否互相存在具有实质性区别的要素,进而作出是否应累积定罪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网络恐怖活动具有成本低廉、破坏广泛、技术性高、隐蔽性强等特点。美国在反网络恐怖活动的情报工作中采取了完善情报立法、构建网络式结构反恐情报体系、大力开展网络侦查等一系列情报对策.构建了强大的国家安全屏障。在我国,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一方面要树立信息时代的新威胁观与安全观.另一方面则可借鉴美国反网络恐怖活动情报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恐怖犯罪行为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2 1世纪 ,恐怖主义不仅没有销声匿迹 ,反而更加有恃无恐。恐怖主义的泛滥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 ,如何处置恐怖犯罪行为成为政府官员、学者 ,乃至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打击恐怖犯罪行为 ,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恐怖犯罪行为处置系统工作机制 ,按照一定的处置系统程序 ,遵循科学的处置系统原则。  相似文献   

17.
“暴恐犯罪”,是暴力恐怖主义犯罪的简称,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点;当前我国暴恐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暴恐犯罪具有反社会、反人类、反文明的本质,以及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在立法层面制定完善的反暴恐立法体系,为反暴恐犯罪提供法律依据,在实践层面构建高效的反暴恐体制和机制,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国内的暴恐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8.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当今国际社会安全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个人以及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藏独”恐怖势力、邪教恐怖势力,尤其是境内外“东突”及“藏独”势力的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其恐怖犯罪活动不仅冲击局部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宗教观,破坏我国法制,侵蚀当地民族的国家认同信念,而且直接挑战我国的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9.
恐怖活动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资助、招募和运送人员的行为为恐怖活动犯罪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为有效打击上述行为,《刑法修正案(三)》增设资助恐怖活动罪,《刑法修正案(九)》对其罪状进行了扩充并更名为帮助恐怖活动罪。这就需要通过对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立法流变、性质、内容以及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类型化的帮助行为正犯化带来的司法认定困境,为本罪在司法中的适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昆明“3·01”事件后城市反恐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3·01"事件有恐怖犯罪实施、国际恐怖势力、恐怖活动的组织活动等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恐怖势力在城市进行恐怖活动的三层"附着力"。北京"10·28"、昆明"3·01"和乌鲁木齐"4·30"恐怖事件后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进入一个新阶段,城市恐怖威胁越来越突出,恐怖袭击在内地城市可能呈现泛化现象,城市反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城市反恐斗争的着力点就是打击恐怖势力在城市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