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淑琼 《求索》2015,(2):134-138
霍兰德在《文学反应动力学》中,将自我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理论相融合,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这一模型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描述读者的文学体验,阐释文学如何以迂回的形式将幻想转化为意蕴的过程。动力学模型为精神分析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也为读者反应批评开启了一种可能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2.
李秀萍 《求索》2012,(7):139-141
文学论争、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有共生关系,它们参与着文学的生产,通过对文学价值予以阐释,确立文学的合法性意义和文学的规范。返观现代文学史,几乎每一次论争都有着复杂的原因机制,除了意识形态、美学观念等方面的显在冲突外,还存在着话语权力争夺这一深层原因。文学研究会通过与学衡派的论争,确立了自身话语的权威性,将其他话语排斥或整合进自己的话语系统,确立了新文学规范,巩固了自身在新文学建设中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近几年来,我国当代小说创作观念及表现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冲破了狭义的“英雄主题”观念限制的同时,当代小说就建立起了自己开放型的审美观念体系,新时期文学的滥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是以普通人作为观照对象,以更为宏大的文学参照系来对“人”加以审视和考察,发掘出人最本质的方面和特有的美学意义。如果从纵  相似文献   

4.
诗性审美与美学的诗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呼唤用诗性本体整合美学理论 ,以适应突破了美丑二元结构的多元文化语境 ,并使美学更好地介入实际审美情境和当代艺术实践。美学的“诗意”阐释包括七个方面 :本体境界、超逸境界、灵动境界、融合精神、情感内涵、形式构成、意象呈现。诗性美学可以提供一个更宽容的审美标准 ,也有利于当代审美文化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观念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在文化批评这个大的视阈中构建了关于文本生产的科学,即文学生产理论体系.他把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他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著均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理解文学问题,均在文化批评视阈下审视文学生产过程,因此,研究伊格尔顿文学理论观念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和文学生产三个方面探寻其文学观念的理论渊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周雄 《求索》2010,(8):222-223
洛文塔尔在文学传播、大众文化理论、文学理论和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运用社会心理学、历史主义方法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文学传播研究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研究范式,开启新有关于文学本质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文艺起源与巫术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舞蹈、雕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是从原始的巫术和祭祀文化中产生的。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以艺术为手段达到神人沟通的目的,而艺术形式和内涵又在巫术文化的发展中走向深化和成熟。文艺的起源与发展,与巫术、神话、图腾等多种文化观念的交织融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0,(Z1)
黄理彪,文学博士、编审,现任广西区新华书店总经理,是中国新华书店系统的第一位博士总经理。他的生命是与书与美学融合在一起的。作为学者,他读书、写书、教书,撰写了《图书出版美学》等一批科研论著,在中国率先提出了图书出版美学的新概念,并力图创建图书出版美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出版者,他能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地统一起来,经他的手出版的 20多种图书中,有 10种荣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图书奖,创纯利润在 10万元以上的有 8种,最高一种的累计纯利润近 700万元。作为经营管理者,他用和谐美学指导实践,他创立的“分片代…  相似文献   

9.
文学形式研究是赵宪章教授积极倡导并躬身践行的一种文学研究模式。文学形式研究融合了西方形式理论和中国主题学研究的优势,主张通过文学形式阐释文学的意义。文学形式研究的理论倡导及其成功的实践操作为中国文艺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尽管文学形式研究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是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精英知识分子群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可谓率先践行"双性同体"生活方式的所在。"布鲁姆斯伯里人"的精神领袖罗杰·弗莱注重情感与智性融合的美学理念与实践,在伍尔夫日后的文学观念、创作实践乃至个人生活中均打下了鲜明印记。正是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充满浓厚的双性同体氛围、追求情感与智性互补的世界中,伍尔夫不仅通过小说虚构了"双性同体"的奇妙景观,还将"双性同体"发展为女性艺术家锻造完美的人格理想的美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属于我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范畴,它是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创造性的审美视角,往往能使文学作品产生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因此,意境也成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青年论坛》2011,(2):117-123
胡风及其事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精神现象。他将审美和政治纳入主体实践机制,在战士还是诗人的困境中,营造着个人的"政治乌托邦"期盼。而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论的分野,使胡风对主流话语的追随和再阐释犹如隔岸的呐喊,成为政治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巨大反讽。胡风独特的文艺和政治观,以及他的人格追求和文化选择,与历史现场相互辉映,彰显了知识分子在复杂语境下与时代共处的文道之争和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3.
没有物质形态文学便无法作为现象存在 ,文学的物质形态对文学本体会产生重要影响。构成文学物质形态的真正因素是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一体双向的意象语言 ,它以话语方式出现 ,能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的审美本质 ,其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 ,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 ,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明显的距离。深入探究文学物质形态与文学语言 ,对于正确理解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前承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转折,后启60年代文学的兴盛。此时期文学杂志的“民营”状况,副刊非一统的存在状态,都悄然改变了权力场和文学生产场之间的单一支配关系,使控制文学场域的合法逻辑出现了裂隙,并使得作者、编者、读者的性情最大程度地影响文学生产。此种历史境遇中的文学传播,使政治高压下的20世纪50年代仍能涌动起多种文学思潮,也使台湾文学的乡土性、本土性得以延续、流布。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不应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被看做文学的断裂。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对接之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人建构的美学体系和开展的美学研究,不能离开中国古典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从问题、范畴、概念入手,探讨其古今对接的可能性的具体、个案研究尤为需要。宏观上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价值建设要奠基于对那些通向现代的古典文艺美学范畴、概念系列的成功清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明 《思想战线》2005,31(4):90-96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Wang Ning 《当代中国》2004,13(38):53-68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tellectuals, writers, critics and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scholars cannot but take pains to conceive or picture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elite literature since elite literature is being challenged by popular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literary studies by Cultural Studies. The present essay tries to describe a new orient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or more specifically, to observ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a broad context of world literature and reach a rewrit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culture from 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In reperiodiz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global age, the new framework of world 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coming to dialogue and merging to some degree rather than ‘cultural conflict’. With this broad background,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should be re-examin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rewriting literary history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issues of canon 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that is, to offer new interpretations from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canonical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 discusses sever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anon selection: reception and market success, recognition of critical circles, and inclusion in university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安徽的电影文学事业取得了辉煌业绩,是“文学皖军”崛起的标志性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电影文学事业没有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进入低谷。安徽文学界应当借鉴鲁彦周等先贤的实践经验,革新题材,改进创作手法,同时树立全国意识,努力把握最新创作动态,加强与全国电影界的交流合作,争取再次进入全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前列。同时建议安徽省有关部门出面组织,在安徽设立全国电影剧本交流基地,建立优秀电影剧本奖励机制,跃升安徽电影文学的创作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安徽电影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反腐文学热潮席卷当下文坛,适时回首反腐文学的俱时勃兴,冷静分析反腐文学的先天不足,客观探求反腐文学的深化途径,有助于反腐文学的持续繁荣,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