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豁免理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豁免理论的转变杨晓东国家及其财产享有管辖豁免,是国际法上一项古老的原则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豁免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绝对豁免主义到限制豁免主义的转变过程。如今,限制豁免主义已成为国际上占优势的理论。本文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提出对于国际私法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际民商新秩序要求国际民商事关系中的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如果国家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享有豁免权,则不利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关于国家豁免的范围,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与相对豁免主义的分歧。绝对豁免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背道而驰,相对豁免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构建相契合。《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第一次在全球性国际公约中规定了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原则,标志着限制豁免说彻底战胜了绝对豁免说,是国际民商新秩序构建进程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有绝对豁免和限制豁免两种主要理论。我国司法实践赞同绝对豁免主义,然而,从当前国际法理论和国际实践上看,限制豁免理论呈上升趋势,且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应当有条件地采纳限制豁免主义,采取行为性质标准为主、目的标准为辅的标准,确定是否给予国家行为法律规定的豁免。但这方面的立法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针对国家及其财产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而相关国家则根据“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的管辖豁免理论与之周旋。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限制豁免论已经成为豁免理论的主流,绝对豁免理论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约束,而且随着“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批准,我国以及一些对《公约》持怀疑态度的国家必然转变态度,进而接受并批准该《公约》,这是历史的必然。本丈着重从理论、国家管理、立法、司法、高等教育、企业和实务七个方面对我国如何应对该“公约》进行了阐述,指出在这些领域,我国应当如何具体操作,使我国国家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帚下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国家豁免问题是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古老话题。《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对国家豁免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基本的一点是在国家豁免问题上采取了限制豁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权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关于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各国实践始终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两种立场的对立和分歧。不过,限制豁免主义正在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判例中占据支配地位。我国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的传统立场有待调整,在未来的国家豁免法中可有条件地采纳限制豁免主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及其财产享有豁免权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关于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各国实践始终存在着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两种立场的对立和分歧。不过,限制豁免主义正在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判例中占据支配地位。我国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的传统立场有待调整,在未来的国家豁免法中可有条件地采纳限制豁免主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豁免,是国际法上一项久已确立的原则。近年来,这一原则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挑战,从而成为国际法上一个敏感复杂和颇有争议的问题。同时,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发展,传统的模式——绝对豁免论和有限豁免论都有所变化。197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正式列入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计划,着手编撰条款草案。1979年,联合国秘书长向世界各国发函,询问它们对豁免问题的立场,收到了几十个国家的回复,其中包括许多第一次得以机会发表意见的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9.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 ,有绝对主义和限制主义两种主要理论。我国在实践中赞同绝对主义 ,但这方面的立法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法治中国"与"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需要重新审视国家豁免的立场和立法。作为习惯国际法的国家豁免原则,国家豁免的适用范围以及具体标准在实践中并未统一。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只有零散规定,没有专门立法。这些法律规定有时与司法实践相矛盾,在实践中难免带来困惑。依法治国必然包含有法可依,这要求我国尽快制定一部国家主权豁免法。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宜借鉴各国优秀成果,既包括在此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经验的欧美,也包括同处东亚、与我国具有类似文化、在此领域同样初步探索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制度。当前,日本、韩国都逐渐转向了限制豁免主义,日本更是在加入《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后制定了自己的外国主权豁免法,韩国也有呼吁本国尽快立法的声音。我国应慎重考虑国家豁免的适用范围,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体例完整的外国主权豁免法。  相似文献   

11.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践中,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相关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而且损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行为是国际罪行,是国际刑法规范的对象,适用普遍管辖原则。该行为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责任,因此,从国际法角度追究相关国家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是受害国的重要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4日和2010年7月12日国际刑事法院两次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布逮捕令。虽然苏丹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但是安理会第1593号决议,使得国际刑事法院有权对发生在达尔富尔地区的国际罪行行使管辖权。巴希尔总统虽然根据国际法享有豁免权,但这种豁免不能妨碍国际刑事法院对他发布逮捕令。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是否有利于恢复苏丹的和平与稳定,还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趋势使得整个国际社会越来越向组织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主权国家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国际法、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之间的互动的关系来考察外交变化和发展。但传统国际法对外交的理解和界定是比较狭隘的,这落后于急速变迁的国际政治现实。国际法既给国家的外交设定了很多限制,也拓宽了国家的外交空间;既增强了主权国家外交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在一些问题领域又弱化了主权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公开对特定商事主体及其财产或财产的品质等进行诋毁 ,造成其经济利益损害的行为。对于商业诽谤行为 ,我国仅仅通过《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禁止 ,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只有立足于《民法通则》 ,对商业诽谤行为予以民事法律制裁 ,才能够全面完善对商事主体的保护 ,维护正常的商业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该条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与《担保法》的立法精神实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38条对该条的适用进行了初步限制,但还不尽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做出了与《担保法》第28条明显不同的规定,限制了该条的适用,更好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拒绝交易的反竞争审查是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垄断认定中面临的共同难题。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垄断控制之间的张力以及契约自由与公平竞争在反垄断法中的博弈,使得评价知识产权拒绝交易行为合法与违法的标准极具模糊性特征,特定知识产权拒绝交易行为究竟是否构成反垄断法上的违法行为,判断与评估的复杂性非同寻常。以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同等对待原则为基础,构建对知识产权人市场支配地位、知识产权拒绝交易行为方式、知识产权拒绝交易竞争危害、知识产权拒绝交易正当理由四方面要素进行系统评估与认定的四维分析方法,是推动知识产权拒绝交易反竞争审查走向合理与科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冠颖 《外交评论》2005,(4):101-104
国际习惯的普遍的拘束力并非绝对的,在实践中,国家可以适用"坚持反对者学说",通过持续反对来排除某个正在形成的国家习惯的适用.适用该学说必须满足一些规则,例如反对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出等等.该学说以"默示同意说"为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从该理论基础出发,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国维护本国主权和国家利益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分析 ,是法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和交融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从市场风险、投资组合、交易成本理论和科斯定理角度分析 ,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法律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加速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提高债权救济效率等特殊功效 ,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法律上承认浮动担保方式 ,并予以充分的法律保护 ,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