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公民,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政府和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战略制定者,或是生态环境管理实施的普通公众,研究大学生的生态责任对于发挥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始终保持资源林政管理严打高压态势,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产业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森林玉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行政管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出发,首先对生态型责任政府进行定位与解读;接着,指出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契约式路径研究是对保证政府生态责任得到切实追究和落实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最后,在制度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对生态型责任政府政治契约的建构步骤的设计,完成对生态型责任政府的"理念—建构路径—流程与制度设计"的一体化研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杨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09-113,116
2007年以来,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报告的政治语境下,国内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与实践动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始付诸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持久和重大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来调整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整体设计、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生态化、构建生态发展体系、推进法律制度生态化、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机制、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生态伦理观念体系上下功夫,需要企业、政府、各个部门、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要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生态文明行政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指导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丽中国、民生幸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内涵着实现生态价值导向的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愿景目标。要实现美好愿景,最根本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我国的生态保护规制体系已经形成,人民大众的生态意识日益觉醒,已经汇成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社会力量。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顶层设计,注重系统集成,实行分类指导,填补制度空白,优化制度衔接与匹配,完善、细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增强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犯成本低的问题。同时着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培育全民生态责任,构筑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个人齐心协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较工业文明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被动的保护环境生态,更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保护是基础,发展是根本,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党中央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史无前例的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将其放在突出地  相似文献   

10.
生态思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构成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指出,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改革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由此构成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应当笃定指导思想、坚信领导核心、聚焦民生取向和完善制度建设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就,其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深化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生态文明不是脱离人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其根本理论依据在于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中的人学意蕴,直接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现实紧迫性在于维护人们生态权利的需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应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主体意识;为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4.
蓝黄经济区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战略基地,在围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要确立生态文明的哲学观、思维方式、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二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特别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出现"公地悲剧";三是要健全法律制度惩戒恶行;四是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与光荣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环境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是强化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促进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而制定的一项重大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是指对生态文明建设中重大的带有全局性质的问题的谋划和解决。公平性、可持续性是其主要原则。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入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把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关制度的配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现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要求,继续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治理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由于当前政府生态责任主体模糊、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唯GDP论"下政府生态责任意识缺乏以及非政府组织力量没有很好发挥等因素,影响了政府水环境治理生态责任的发挥。要使政府的生态责任有效发挥作用,还需科学界定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生态责任相关法律制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公众参与可以矫正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生态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环保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等。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既需要公众公共精神的养成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需要环保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