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是要实现文化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生成。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主要是通过激发公众的生态意识、普及科学的生态知识、塑造生态化思维方式,实现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生态文化的生成必然立足于此,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以法律生态化为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道德理念,为我国法律生态化的实现提供了伦理基础和发展思维。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促进生态文明法律生态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与核心。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多赢基础上的文明模式,人类源于自然又与自然相互依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重塑价值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以及对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战略到区域实现,面临着区域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矛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要进一步落实和细化空间均衡机制,建立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并对工业文明价值理念下的评价考核体系、区域协调机制以及区域政策等,进行生态化改造和绿色提升.  相似文献   

5.
杨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09-113,116
2007年以来,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报告的政治语境下,国内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与实践动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始付诸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持久和重大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来调整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整体设计、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生态化、构建生态发展体系、推进法律制度生态化、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机制、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生态伦理观念体系上下功夫,需要企业、政府、各个部门、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对制度保障尤其是对法律制度的回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律的回应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生态化变革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法律生态化的过程典型体现在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之中。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就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对法律进行变革。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环境法的生态转向为视角,主要从以环境伦理为理念,生态文化的"规训"为方法,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为结构等三个层面的多维视角对环境法如何实现生态化转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凤娜 《理论前沿》2008,(18):36-37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实现产业生态化对策主要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化管理;建立有利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共十八大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化建设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作为视角探求构筑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生态化 ,实现生态文明时代和政治文明的途径。把生态问题作为法律文化的范畴并纳入人民的视野 ,将中国的农业法制化建设放在入世的条件下思考 ,并从中国文明中寻求借鉴 ,使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与价值哲学有机统一 ,提出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构架战略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生态化作为一种更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具备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础,鄱阳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在于:构建生态破坏型产业的替换机制;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相关产业的配套与拓展;完善与实施绿色GDP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整个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要求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包括思想、实践和制度三个维度,即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群众生态文明行为和群众生态权利与义务。这三个维度是由思想到行动再到权益的过程,也是由义利协同到实践推广再到理念提升的过程,三者彼此影响、互相促进。由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由政府部门绝对主导、单向推动,弱化了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群众生态文明实践广度深度不够、群众生态权利与义务缺乏规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必须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群众生态文明实践;完善法制机制,协同群众生态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围绕生态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态"的工作思路做了分析,阐述了其理论依据,并根据实践总结了实现路径,包括:以党的思想建设实现价值引领,使全体党员干部从世界文明进程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决策和领导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统筹兼顾;改进、完善对干部的绩效考核,实行生态环境责任制,为这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发挥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在全社会维护生态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蓝黄经济区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战略基地,在围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要确立生态文明的哲学观、思维方式、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二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特别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出现"公地悲剧";三是要健全法律制度惩戒恶行;四是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与光荣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思维,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安全等方面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不仅要在技术层面精益求精,提高运用、治理、领导新兴媒体的能力,更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度挖掘互联网思维的内在要求并将其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全领域全过程,在观念价值层面全面创新执政思维,将互联网思维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理念、能力目标和制度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价值—能力—制度相结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的肌体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服务型基础党组织,实现基层执政的最大效能,要积极拓展基层执政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经济功能要向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市场经济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拓展;政治功能向服务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基层社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向拓展;文化功能要向提升执政党主导性政治文化的认同度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向拓展;社会功能要向服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方向拓展;生态功能要向服务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新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发现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依托农民潜在主体自我意识、农村现实人文历史传统和农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探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增添其创新与活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增强农民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生态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行政管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出发,首先对生态型责任政府进行定位与解读;接着,指出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契约式路径研究是对保证政府生态责任得到切实追究和落实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最后,在制度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对生态型责任政府政治契约的建构步骤的设计,完成对生态型责任政府的"理念—建构路径—流程与制度设计"的一体化研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