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前我国犯罪及其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践 《法学研究》2001,(3):70-79
各国的现实表明 ,现代化与犯罪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现代化必然导致传统型犯罪向现代型犯罪转变。基于现代型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国情 ,可以揭示当代我国犯罪的变化规律 ,并提出犯罪控制的理论方案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视野中的法院建构--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现代化理论,对法院制度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并简要归纳总结出现代型法院的六大特征.以此为基点,作者从分化、独立、功能的多元化、裁判依据的一元化、程序的妥当性、法官的专业性等六个方面对《纲要》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详尽剖析,进而得出结论《纲要》之后的法院现代化进程将是长期的,进一步改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卫民  万毅 《中国法学》2003,(4):136-147
从现代化理论来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向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转化的历程。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与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之间在程序理念、结构以及运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对于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显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了改革目标的错位以及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据此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建立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型诉讼的考察与界定一、现代型诉讼也称公共性诉讼、结构性改革诉讼。在我国,对现代型诉讼的研究甚少,一些论著认为现代型诉讼就是带有现代社会特征的民事诉讼,如环境诉讼、消费者权益诉讼、医疗事故诉讼等等。但实际上,仅仅把现代型诉讼归结为人类物质文明的“现代化”未免过于片面化、直观化。因为即使在创设传统民事诉讼的近代,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小范围医疗事故等问题。只是由于人们权利意识的不自觉,才导致诉讼制度的欠缺和不完善。因此,要探究现代型诉讼的确切含义,就必须考察其与传统型诉讼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人民法院的现状 人民法院的现代化,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目前的人民法院应当说已初具“现代型”法院的形式和实质。主要表现在:法院职能已基本分离和相对独立;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依法审判已成为司法基本原则;程序规范体系基本具备;一定的职业化分工初步形成。尽管如此,当前法院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学术界对证据立法进行探讨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对证据裁判给予一定的关注。本文借鉴现代化理论对广义的证据裁判进行一种静态的类型化分析,以期对构建我国的证据裁判有所裨益。一、类型划分:传统型证据裁判与现代型证据裁判在现代化理论框架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始终是现代化理论诞生以来所借以发展的一条主线,传统和现代的两分法也成为理论上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和范式。在这一框架下,  相似文献   

7.
近来,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对“建设现代化法院”这一命题的理论探讨逐渐升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基本上是从司法理念养成、司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从法院现代化进程路径角度则缺乏思考。  相似文献   

8.
郑智航 《法学论坛》2012,(4):154-16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调解制度经历了"着重调解———自愿调解———调解优先"的过程。在着重调解阶段,法院具有动员人们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律现代化的进程,消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民众脱离政治依附性的离心力的政治功能;在自愿调解阶段,法院具有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法律现代化这一基本方向的政治功能;在调解优先阶段,法院具有重新恢复民众对于社会现代化和法律现代化信心的政治动员功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建设现代化法院之举要,是新世纪全面加速人民法院整体建设步伐的重大抉择。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突出前瞻性的设计与宏观筹划,对于科学指导法院现代化建设,谋求在新世纪的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法院的内涵 现代化是较之过去和传统而言,它既反映历史过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下半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了“建设现代化法院”大型调研活动。10月底,人民法院报社和省法院在泰安举办了“建设现代化法院”理论研讨会,就“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命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并达成了诸多共识。在此基础上,第20次全省法院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奋斗目标。现将“建设现代化法院”调研活动形成的部分成果刊摘如下,希望对推进全省法院的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一、法院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 法院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法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服务社会政治的需求,必然要伴随着社会发展过程而逐渐走向现代化,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使然。同时,实现法院现代化也是社会管理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刘瑞刚 《法制与社会》2010,(32):217-21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基层人民法院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在建设新农村中将起到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法院做好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结合近年来淮滨县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分析当前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当前基层法院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志学 《中国司法》2005,1(8):84-88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过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法治也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型法治向现代型法治的创造性转换。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如果说日趋完备的法律体制和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正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话,那么中国的法治之路还只能说刚刚开始,其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宪法和法律远没有真正树立起应有的权威。从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看,笔者认为:实施宪政才是转型时期中国法治道路模式的理想选择。一、民主宪政为何在中国未能实施(一)法治意识薄弱,是民主宪政未能实施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马玉龙 《山东审判》2003,19(6):27-29
法院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法院群体成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价值观,是以追求和实现法的公正与效率为核心的法院人文环境。一、法院文化的内容和载体(一)法院文化的内容。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15.
论医疗美容案件中原告适格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由于缺乏法律上的完善的规定 ,我国的美容市场相当的混乱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在立法上 ,对于与医疗美容相关的诸多方面的规定都是空白 ,并且 ,无论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同时 ,执法水平也受执法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所限 ,不令人满意。而医疗美容是风险较高的行业 ,并且一种美容手段的采用 ,不仅消费者个体利益受到侵害 ,还可能会涉及多数消费者共同利益受到损害。这样 ,医疗美容诉讼就具有了现代型诉讼的特点。所谓现代型诉讼是与传统型诉讼的对称 ,是超越个人利害关系、涉及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法律理念的现代化。刑事诉讼理念的现代化对法制现代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努力推进刑事诉讼理念的现代化,要树立程序和实体并重的理念,树立无罪推定的理念,树立宽容司法的理念,要注重人权的保护,并实现控辩平等。  相似文献   

17.
郝明金 《法学论坛》2007,22(1):105-112
我国社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引发法院制度的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人民法院不应恪遵司法权被动性原则,而应实行"介入性"司法,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承担起司法的社会责任,影响和推动社会转型和法治建设的进程,在完成社会转型的同时,完成法院自身从传统法院向现代法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陈坚 《人民司法》2023,(22):30-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命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张军院长指出:必须把司法工作的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考量,要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以司法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南株洲两级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永恒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坚守如磐初心,坚持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19.
夏淑云  张巍 《中国公证》2008,(10):31-33
一、法制现代化、司法现代化与陪审制度 法制现代化,按照公丕祥教授的解释,就是法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它包含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世界各国的法制现代化,以其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可以分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是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法律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20.
法院干部交流是指法院干部在法院内部及法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流动,是法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法院干部交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与研究。一、法官职业化建设与法院干部交流法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配套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提高法官队伍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提高法院行政人员、政工人员及其他审判辅助人员的素质,这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法院干部交流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法官职业化建设要求法院大力吸纳优秀人才,淘汰不合格人员,优化法官队伍,提高现有干部的素质。为实现这些目标,人民法院将改革法官遴选工作,建立法官逐级选任制度,实行法官员额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