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主化的治理机制使华为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都能作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战略决策,确保华为在大方向上不失误。其核心价值观和治理机制等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启示弥足珍贵,可在分析华为如何建立民主化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深刻地了解华为、洞察华为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治理现代化是基石和重点。从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来看,中国公民参与治理的主要形式是"被动式参与"。要改变被动、实现治理目标,注重协同效应是良策。公民治理可以为当前国家整体层面的治理提供呼应和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实践,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公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国内企业涌进国际市场崛起壮大,华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引领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成功实现了赶超。特别是在5G技术领域,华为已成为全球拥有标准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5G"领头羊"。华为从一家初创时规模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为如今在全球通信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其发展模式引人深思。探寻华为的成长经验,对于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13)
<正>毫无疑问,华为是中国企业创新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但是,作为一个前华为人,周留征或许比别人更加清楚,华为式创新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着隐忧"我在撰写这两本书时,并没有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前华为人,也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研究者,而是更多地以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管理者的身份,以学术研究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  相似文献   

5.
<正>2002年,我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战略管理这门课时,一度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企业制订公司战略与使命愿景的典范。"第一条: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至此,"治理"成为中国新常态表征之一。国家层面,突出国家治理新战略;社会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新体系;社区层面,注重社区治理新模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之一,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同样,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  相似文献   

7.
蔡文成 《长白学刊》2011,(1):123-1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固,民主立固、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5月7日,中国首个5G华为数字小镇——钦州华为数字小镇在钦州市启动,这是华为公司首次在体系外授权使用"华为"名称和商标作为大数据产业基地命名。据了解,钦州市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副中心,过去十年,与东盟各国有紧密的合作,在物流、贸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治理现代化是基石和重点。从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来看,中国公民参与治理的主要形式是“被动式参与”。要改变被动、实现治理目标,注重协同效应是良策。公民治理可以为当前国家整体层面的治理提供呼应和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实践,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实现公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12)
正"别让华为跑了"为何刷遍朋友圈?深圳媒体在5月23日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时,这也是深圳最近心情的写照。虽然华为官方已经回应没有计划将总部搬往东莞,但深圳的企业发展环境却让华为很为难。深圳龙岗区今年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出了对华为的重视,报告中表示"服务华为,马上就办。"而且,报告提到"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  相似文献   

11.
华为作为我国优秀的民营国际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争端中能够屹立不倒、砥砺前行。最大化组织结构运行效率、坚持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和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大潮,是华为重要的三把"利剑",这也为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2)
<正>省委李强书记在"创新四问"中提出,"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怎样打造标志性品牌?"华为坚持以创新立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标志性品牌,是江苏企业学习的榜样。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榜首。2015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世界500强排名由此前的第228位飙升到第129位,超过英特尔、思科等科技巨头,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全球超  相似文献   

13.
正6月5日,"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广西数字峰会"在南宁成功举办。来自各领域的行业专家、城市管理者、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以及数千名线上观众以"新基建,行业数字化加速时"为主题,共话新基建时代的行业数字化发展方向。峰会上,华为提出"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即依靠新联接、新计算,携手客户、伙伴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中国式新速度"。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涉及公司治理、多边贸易政策、劳工标准、人权和环保多个领域,对中国企业界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世界生产体系中,高端企业和低端企业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博弈中,低端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应对之道有三种:一是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本土化,建立相关配套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构;二是加强中国政府在国际层面上的话语权,以期有限改变世界生产体系内的利润分配格局;三是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城市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场域,研究如何对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阻断流动人口与其户籍地有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在流入地的社区生活层面,又未能形成吸纳流动人口、鼓励其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和环境,削弱了本已稀薄的社会资本,使"弱社会"更弱。要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离不开一个具备深厚社会资本存量的社会,故而,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资本,改变社区"弱社会"的状态。基于对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场域中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的场域位置和关系构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并据此得出结论:以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为基础,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基层格局,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结构,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张兴华 《岭南学刊》2016,(4):104-10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关键。要有效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对当下中国社会分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下中国不良的社会分层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断裂、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失衡,这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困境所在。应对这一难题,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个层面提出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弗里德曼曾经说,谁能解释中国现象,谁就能得诺贝尔奖。人们提出了所谓"中国之迷"的命题,即良好的法制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国的法制水平很低,而经济增长却很高。西方理论家的解释是,中国的商业活动更多的不是依赖成文的法律和正式制度,而是非正式的规则。中国的潜规则与市场经济可以构成一个适当的均衡。笔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10S协同模型",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国家治理体系立体框架。以此研究各国国家治理的本源基因,试图解释美国、中国成功治理的关键与过程,诊断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10S协同模型"揭示以下基本规律:国家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决于多个要素,多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支持;国家治理能力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和匹配;各国有自己的协同和匹配,无法照搬照抄;改革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一个要素的改变;协同和匹配是动态的,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推进"放管服"改革,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助于为企业和市民提供高效服务,从中观层面来看有助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助于增强政府治理活力。武汉市近年来着力推进的"三办"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在全面分析其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武汉市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4)
正近日,"2016第十一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颁发了"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2016中国社会责任企业典范"等七大奖项,对2016一年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予以表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华为总裁任正非、横店创始人徐文荣、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等10人共获"2016中国全面小康十大贡献人物"奖项。包括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也)、易到用车等8家企业荣获"2016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影响受试者的身体健康,威胁人类遗传的安全,践踏底线生命伦理,因而我国立法者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犯罪化。探究设立该罪保护的法益,不能停留于生命健康、公共卫生等传统法益层面,而要上升到人类遗传安全和生命伦理层面。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是否值得刑罚处罚,应当从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现代风险、底线伦理四个方面考量。认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实行行为,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展开。在形式方面,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应排除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四种行为;在实质方面,基于法益保护原则,应排除对人类传统安全、生命伦理没有危险性的基础实验、临床前实验。另外,不能将胚胎、受试者误解为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