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大众媒介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媒介事件、影像传播、媒介仪式、媒介教示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推进与媒介形态的更迭,在万物皆媒的传播格局中,乡村民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文化的封闭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媒介对于乡村文化生活的意义,既要关注媒介的"呈现""连接"与"参与"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媒介接触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在大众媒介营造的文化氛围中乡村文化逐渐趋同,影响着乡村文化的创造性及文化主体性。为此,应借助大众媒介之力,保护乡村文化特色并寻找其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健全乡村文化心理,在数字化的新媒体传播中建立乡村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某种角度上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学逻辑就是信息传播与管理的过程.特定信息的传播使得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群体性事件,并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群体性事件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趋于平静.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不同于一般情况下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作为大众信息源的日常媒介信息传播,一般而言,总是由固定的媒介组织、媒介产品、媒介受众和媒介反馈等要素组成.大众媒介传播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均衡输入与输出,亦即媒介组织收集和加工信息,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信息产品,输出与传播到受众,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做出反馈以供媒介组织的再一次信息收集与加工.这是一个稳定的、程序性的、均衡的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晚期空前繁荣的美国文学市场上,大众媒介与消费文化深刻影响着作品的生成与传播。在出版业发展、阅读公众扩大、文学商品化和作家职业化的背景下,印刷品的大量流通展现出文本内容与媒介传播之间的张力,二者不断建构和瓦解具有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该时期的文学杂志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借由大众媒介对公共性的操纵,在消费文化环境中构建起以文本为主导的文学公共领域。聚焦市场的作家则往往通过报纸辛迪加等媒介形式,以印刷品广泛传播的事件本身进入和重构公共领域。然而,文学杂志的转型与大众文学的全面兴起表明,十九世纪晚期文学市场的公共性主要来源于印刷品作为媒介的力量而非文本内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国媒介文化的困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中国文化和相应领域的媒介文化,不论在实践模式还是理论精神上,都面临着种种冲突和裂变。而媒介承担了社会象征形式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功能,意识形态的战场也逐渐以大众媒介为中心展开。中国媒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在场",对我们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独立性,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因传播而有价值。今天,城市传播不仅是城市软实力构建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城市传播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以媒介为支点撬动城市传播,是当下中国城市最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从传播学在学理层面的研究与发展来看,城市传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路径是以媒介为对象探讨媒介与城市的关系。在这种视角下,多数研究都  相似文献   

7.
张君浩 《前沿》2007,(4):166-168
大众媒介资讯娱乐化,在活跃信息传播、增强传播效果、增加媒介经营收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媒介资讯娱乐化的长期发展,将使新闻传播丧失真正的社会意义,它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是城市发展壮大的重要引擎。世界发展格局的重新调整对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提出了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软硬兼施"、本土资源与外部资源"内外俱修"、母语传播与外文传播"融通中外"的现实诉求,只有在重视城市传播内容有效遴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凸显城市标识、推促跨境联盟、拓展营销媒介,才能确保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高能高效,借势扬名。  相似文献   

9.
林衢 《湖北宣传》2006,(9):22-22
一、媒介与大众媒体的内涵 第一,媒介、媒体与一般的物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媒体、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一般物体没有信息符号时不是媒体、媒介。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与权力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文明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进步状态,包括权力观、权力制度、权力运行等内容。大众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在推动权力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大众媒介推动权力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报道事实传播权力文化、催生并推动权力制度建设、全程监督权力运行以减少权力偏移。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视媒体对历史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可贵的探索,特别是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在传播内容上以介绍历史知识,品读经典文化为主,遵循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讲究传播技巧,而且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立体的电视阅读方式,在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方面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在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有效推动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族地区从客观现实出发,应使用本地传统媒体进行对内文化传播,用网络新媒体和海内外著名传统媒体进行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应积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为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郭媛媛 《前沿》2014,(19):102-105
本文对技术与媒介的关系,媒介对社会文化信息的规定、约束,媒介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认为没有技术元素就没有人类传播史的变迁;没有技术支持媒介就不能发展。技术与媒介的共融、同构,创新、建构了社会文化景观;数字互联网技术带来媒介大融合实现,最终促成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新变。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前政府绝对政治控制之下的政治宣传工具到改革开放后具有"双重属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逐步由单一的政治宣传者与鼓动员向信息传递与沟通者、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者、组织形象修复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透过媒介的危机报道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对唐山与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媒介角色的嬗变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深层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5.
武中哲 《青年论坛》2006,5(2):140-14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显著。社会发展要求大众传媒的传播行为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同时,它应不断克服自身的弊端,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不断调适自身的传播行为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多重力量博弈中的大众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璐 《理论月刊》2006,(4):141-143
从美学、文化研究以及政治经济学层面,可以描绘出当代中国大众媒介泛快感化的多义性图景。大众媒介选择泛快感化生存方式是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受众力量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它既能帮助媒介实现其利益述求,而且与影响媒介的多重力量的利益实现没有本质的冲突。可以说,这是一个合作博弈的过程。虽然大众媒介中快感的泛化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在这一意义上,泛快感化获得了合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彬 《求索》2011,(3):212-213,62
五四时期,以娜拉为典型的新女性形象的传播是文化精英启蒙女性、塑造新女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学者的译介使娜拉形象得到了荐推与阐释;大众媒介的多方位传播使娜拉形象得以强势宣传;文化精英的评论及中国"娜拉"形象的塑造使娜拉形象得到了升华。娜拉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不仅使娜拉形象成功实现了社会传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而且为文学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信息时代 ,大众媒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媒介的使用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引发了许多负面影响 ,导致受众在信息面前“迷航”。本文通过对媒介的负面效应、媒介管理使用上的不足以及受众媒介素养现状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以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积极作用 ,促进大众传媒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西方社会的文化特殊性已经成为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米德·莫拉纳从穆斯林世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出发,对传播概念的重新定义、伊斯兰传播伦理思想的梳理,对伊斯兰传播的核心原则"认主独一"、"责任、引导和行动"、"建设共同体"与"虔敬"进行了重点分析,概括出"伊斯兰的传播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穆斯林地方媒介实践对这一传播范式作出了回应与发展,表现为大众传播中"伊斯兰媒介"的出现,以及媒介空间穆斯林多重身份的认同。由此,在传播伦理的全球化与媒介价值的本土化过程中,使得穆斯林与媒介的相关研究具有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气场和灵魂所在,是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大众向心力的集中体现。文章首先分析了沈阳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然后从做好城市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交流传播体系、搭建旅游和会展经济平台、提升城市公德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