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在长期的抗灾救荒中,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使之制度化并世代相传,至清代已臻完善.古代抗灾救荒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减灾政策与救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灾荒史上一个重要阶段,由灾前预防、减灾抗灾和救灾救荒组成的减灾救荒体系此时更加系统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减灾政策与救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灾害群发的集中阶段,人口剧增、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灾害发生的两个至关重要因素。这一时期减灾救荒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且趋于完善,涉及灾害预防、减灾抗灾以及救灾救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荒政思想渐趋成熟、荒政制度不断体系化与系统化的时期,不过,制度规定的细致、严密,并不等同于救荒的实际效果。实际救荒中,现行制度设计中或隐或显的冲突,救荒制度背后所涵养的文化理想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张力,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地方官员救荒中的行政选择与施行效果。朝廷对地方官员救荒的奖惩,保证了救荒制度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5.
资讯·短讯     
《当代广西》2008,(12):58-60
设哀悼日是国际惯例;地震分几级;赈灾救济古代也有整套机制;在不同环境下怎样避震;抗灾应急机制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  相似文献   

7.
丁戊奇荒中的民间义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减灾》2005,(12):55-55
丁戊奇荒从一开始就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注意,继而形成空前规模的赈灾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赈灾活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并打上了近代中国历史变迁所赋予的时代特色:一方面,作为古代中国惟一重要的救荒形式--官赈,依然担负着不可缺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谢振玲 《传承》2009,(22):52-53
古代埃及人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与其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古代埃及是一个典型的以河流(尼罗河)为中心的国家,所以,水利灌溉在古代埃及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埃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具有很大的孤立性,这种孤立性是古代埃及文明成为历史最悠久文明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古代埃及文明始终保留了它的连续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古代埃及东西两边的沙漠对其丧葬文化尤其是木乃伊的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埃及为了保全尸体,防止腐败,发明了木乃伊的制作技术,而木乃伊的发明又和埃及的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古代钱币上展现得绚丽多彩而形成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随着钱币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轨迹是依次迭升的 ,而表现出美学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然形式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陈鸿彝教授的《中国古代治安简史》,在划定中国古代治安史的研究范围、勾勒中国古代治安史的发展和线索、阐述中国古代的社会安全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理论运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缺憾。要想深化中国古代治安史的研究 ,还必须循序渐进、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有古代与近代之分,东方与西方之分,各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以古代充当近代或把现代说成古代,就会造成混淆和混乱。一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为求神人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原始期或进入文明时代的早期“,信仰”即是构成文化的要素。通过祭祀以求神的福祐,达到神人关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积极地引进了以律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进文化,推进了日本古代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为了建构“古代的古代”这一表现模型及日本古代国家成立以前的日本文化的整体形象,就有必要参考现在尚处于与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相差不远的生产阶段,以及没有固有文字的社会的现实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3.
古代埃及人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与其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古代埃及是一个典型的以河流(尼罗河)为中心的国家,所以,水利灌溉在古代埃及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埃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具有很大的孤立性.这种孤立性是古代埃及文明成为历史最悠久文明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古代埃及文明始终保留了它的连续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古代埃及东西两边的沙漠对其丧葬文化尤其是木乃伊的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埃及为了保全尸体,防止腐败,发明了木乃伊的制作技术,而木乃伊的发明又和埃及的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江涛  吕幼樵 《人民论坛》2011,(10):224-225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西南古代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成为历史 悠久并成就突出的西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线索,主要有西南 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进程、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演进深受汉族文化教育的影响与渗 透、西南古代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西南古代文化教育的继承性与沿续性、人口迁移与西南古 代文化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等。理清这些基本线索,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西南区域教育是十 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彝族古代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彝族古代文化的基本特性、类型、层次、特征和精神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分析,指出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民族性、独特的地方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构成了彝族古文化的基本特性,而大陆喀斯特山地文化、农牧文化、姑则文化是彝族古代文化的主要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彝族古代文化呈现出“一统性”、“人文性”和“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纂与普及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此作为个案分析、思考当时条件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有价值,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今史学教育的一种反思。基于这样的论断,蒙学读物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之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军 《人民论坛》2020,(8):142-144
中国自古灾害多发,对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灾害预警、防备和救助体系,包括监测雨雪粮价、仓储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完善灾害奏报与政府救助等。同时,广泛的民间救助也对古代社会政府救灾形成重要补充。历史上丰富的救灾备荒制度给予我们今天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价值哲学思想内容丰富.中国古代价值哲学思想按阶段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的价值哲学思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性的不断觉醒是贯穿其中的线条.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史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历史的进程,是我国公认的古代史学的主体。二十四史的内容涵盖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更是其他多部史书参考的蓝本。因此,一切涉及中华文明的研究都应该对二十四史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