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迪 《国际展望》2023,(6):1-20+155
国家安全始终是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安全化手段将普通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是美国动员国内外资源、对华打压的重要方式。美国政府通过安全化手段将中美贸易关系、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等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挂钩,导致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在理念层面不断深入、在议题层面横向扩散、在对外关系层面持续外溢。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的加剧,使美国在对华身份认知、政策动机与手段选择上均陷入“投入愈多、损失愈多”的悖论中。安全化操弄导致的政策悖论使美国政府难以改变对华强硬政策,严重阻碍中美关系改善。过度安全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零和博弈,泛安全化则导致各种新安全风险在国际社会蔓延,恶化了全球安全环境。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逐渐走向极端,动摇了冷战后全球战略稳定的根基,存在颠覆当前国际秩序与破坏稳定的风险。中美双方应充分认识到安全化失控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美国政府需走出社会动员式的安全化政策模式,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控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2017年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中的不确定性上升,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主要国家战略忧虑增加,军费投入呈上升态势,围绕有关热点问题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性安全问题和挑战增多,再加上大国之间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对国际协调的需求也在强化,竞争与合作并存仍然是大国关系的基础性特点.战略武器形成的恐怖平衡、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持续增多、难以削弱的跨国跨区域联系等因素仍对维持全球战略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国际安全空间和领域持续拓展,既诱发新的争夺,也为加强国际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条件.未来可能对国际安全带来重大冲击的直接来源是中东、东北亚等地区热点局势的失控.这些热点问题可能形成难以预料的巨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国际战略通道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是牵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文化流等的往来急剧增多,对国际战略通道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国际战略通道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性也愈益突出。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国际战略通道问题,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从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再审视。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从战略层面审视,就目前而言,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应予以正视并给予充分的战略考量。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的评估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对美国"阿巴战略"强调用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加大反恐力度、通过地区经济合作改善阿富汗经济状况等内容表示支持,反对美国将克什米尔问题与阿富汗问题挂钩、过于仓促地从阿富汗撤离以及过度依靠巴基斯坦。印度的应对手段包括继续争取获得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支持、加大对阿富汗的进一步投入、加强同地区国家的协调等。未来印度的阿富汗政策将主要围绕四大主轴展开,即继续发展与阿富汗政府的良好关系、继续发展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印巴关系和与地区国家、地区组织协调立场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完善、反思与变革、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中国人适应内外安全形势变化,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与问题,摆脱安全困境与风险的一种需要。不管这些挑战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现有的安全环境与安全观的和谐关系被打破,新的国家安全观也就获得了生成的时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才安全问题与中国人才安全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人才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大量流失到国外,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已引发了中国的人才安全问题,制约了中国长期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应大力构建人才安全战略,强化人才安全战略观念、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人才法律法规等,通过各种努力积极保护中国的人才安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与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相似文献   

9.
人员跨境流动中的国际移民,多样性、复杂性和争议性并存,这引发了人们对与之相关的国家安全关切、伦理道德判断和全球治理的关联性思考,进而催生了学界对国际移民进行理论建构的努力。移民问题的观念分歧,即经济增长的实用主义观、自由主义的权利观、传统的族群观等,对国家制定移民政策均发挥着各自的影响,并导致争议不断。当下移民问题政策辩论的焦点在于:一是与低级政治相对应,辩论尤其聚焦于移民与安全的关系问题;二是与社会中心论相对应,辩论尤其聚焦于移民控制与国家权力扩张的关系问题;三是与主动吸纳移民主张相对应,辩论尤其聚焦于"非法"移民驱离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制定符合现实国情的国际移民政策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1.
亚太安全:概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亚太地区尚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地处亚太,又是亚太地区大国,国家利益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与不少亚太国家长期存在领土争端,而且,在亚太地区,中国与其他大国存在地缘战略和国家统一上的矛盾与冲突,因此,中国政府和学者对亚太安全相当关注,理论界对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与探索。本文想在此对学界在亚太安全方面所做的探索作一简单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对我国亚太安全研究的梳理 安全研究如同整个国际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一样,它体现着连续性与变化性的统一。在冷战后世界,安全问题仍然在国家战略、外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斗争实践中,世界主要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在这一国家顶层战略之下,均提出各自的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或政策。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战略原则等。冷战结束后,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国际海洋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国及濒海国家都在加快调整各自的海洋安全战略或政策。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期,中国对西方的外交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关键是中国与多年的政治对手美国的关系有了历史性突破。面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威胁,毛泽东审时度势,抓住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历史机遇,实行联美抗苏的新国际战略。由于文革时期的错误路线影响,中国未能充分利用与西方国家关系全面改善这个有利条件,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它的战略安全息息相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外交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北约组织是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之一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军事冷战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 ,北约的国际作用变得飘忽不定。在伊拉克战争中 ,北约的作用相当有限 ,与此前其在解决波黑问题、前南军事打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 ,首推北约组织联盟体制及其安全战略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就短期而言 ,北约的动态呈现弱势 ,就长期而言 ,北约的国际作用将进一步走强。  相似文献   

15.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学术界的国际安全研究方面,布赞是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布赞正是以国际安全研究起家,一步一步地跨入一流国际政治理论家行列的。从1983年出版《人、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开始,布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越国境,正在逐步扩展到五大洲,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的冲突也增多,美国对我国的疑虑明显增加,大大加强了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由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方面两国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扩大。中美安全关系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格局。如何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安全关系,关系到中美关系能否长期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两国各自长远的战略利益。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常务执行主任钱文荣先生。现将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人们深刻认识中美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遏制战略是美国战后四十多年来的基本国家战略;先发制人是布什政府藉“9·11”事件出台的新主张,被正式写入2002年9月20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宏观来看,先发制人与遏制战略在根本战略目标、具体内容框架、提出的历史契合点这三个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微观着手,两者又在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针对对象、具体实施手段、战略目标结构表现形式这四个方面存在区别,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受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影响,先发制人虽然较遏制战略更加张扬,更加咄咄逼人,但是它的影响和实践意义将远逊于遏制战略。它绝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为所欲为,到头来只会是新层次上的遏制战略。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已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阿关系总体发展顺利,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以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及中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的中阿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方必须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