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哪个社会群体如同大学生那样,被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投入那么多的关注、做出那么大的投入、寄予那么多的希望,又引发了那么多的议论甚至指责。说关注,高考考场周围有父母的焦心等待,有警察维持秩序,乃至引发所谓“考试经济”;……  相似文献   

2.
郑雯  付宇  桂勇 《人民论坛》2023,(3):25-31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这三者为代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房两挑战”即高房价是引发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人口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成为新的挑战。食品安全、主流价值观缺乏、环境污染及腐败问题提及比例大幅下降,相关方面的国家治理得到青年群体认可。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问题认知导致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取向。其中,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方面更加积极;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政策偏好维度凸显了“有国才有家”的态度取向;认为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民粹主义倾向的公平观与财富观以及对国家在道德和绩效层面的较高要求;房价问题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导致的社会心态后果存在一定相似性;关注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偏好。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田书慧 《前沿》2014,(7):46-48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领头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着眼,阐述了“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求知梦,创业奋斗梦,价值奉献梦。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刻苦学习,增强学识和技能;应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天之骄子赶大潮──当代大学生“打工热”透视赵金庆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改革的晴雨表,如果这样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透过大学校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骚动。“打工”一词,最近成了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时髦的词语。成千上万的学子们,从校园流向企业、商店、个体户的摊点,汇入蔚为状观的“打工大军”。1992年7月,北京崇文区开办“三替公司”,专聘大学生,消息传出,上万人应聘,录取了5000人。王府井麦当劳招收小时工,20000人报名,其中三分之一是在校大学生。“打工”,就象是投进平静的校园里的一枚石子,立刻激起千重波澜。赞扬者为之叫好,拍手称快;反对者惊呼学风日下,文心不古;旁观者袖拢双手,静观“打工热”能热到什么温度。笔者作为大学生族的一员,试图绕到“打工热”背后,揭开当代天之骄子的心扉,对这一社会现象做一次透视,并分析其成败得失。(一)1.经济大潮冲决校园的堤围在当今,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世外桃园,经济大潮必然冲击大学这一坚固的堤围。一时,大学生中涌现出了“打工族”,他们在大潮中,搏风击浪,俨然成了令人羡慕的弄潮儿。这次经济浪潮来势汹猛,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冲击是空前的,怎样才能确立自我、实现自我呢?金钱,这个人们过去羞于启齿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素养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当代大学生主要担当了“青年”、“子女”、“学生”与“公民”四种社会角色.大学生以“学生”为其社会角色的主体,并日益关注其国家“公民”的身份,同时兼有社会“青年”和家庭“子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徐蕾 《前沿》2014,(21):141-145
邪教是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是危害当代大学生的一大公害。它是一种教义和实践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组织,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近年来,形形色色的邪教开始渗入高校,向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的当代大学生伸出黑手。由此,精准识辨邪教,正确认知高校反邪教教育的必要性,积极应对当前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反邪教教育策略,对争夺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强调的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是青少年中优秀、先进的集合体,也是国家未来希望和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是“四有”新人根本要求的体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视野中的“现代迷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一些“现代迷信”和“伪科学”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盛行。作为能较快地感知和接纳文明信息的当代大学生,对此持何态度?最近我们特调查了400名大学生,并作了一些分析。对“算命”的态度“算命”(占卜)是一种与科学对立的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可谓由来已久。7...  相似文献   

9.
自从在1988年的第一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以笔名郎郎发表的“我们究竟出了什么毛病”这篇文章以来,在大学生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们的生活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们将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呢?难道就这样看小说、翻杂志、下围棋,看电影,最后混张文凭吗?大学生们在向父母、向老师、向社会诉说我们同代人的苦恼和困惑、丑陋和渴望。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学生是“幸运儿”、“天之骄子”,每个人头上仿佛都笼罩着一个个炫目的光环。是的,当代的大学生是生逢盛世,从小在顺境中长大,从小被父母和老师宠爱,后来又顺顺当当地跨入了多少人为之神往的大学校园,心里好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欲出。高等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的当代大学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下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如何?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这是我们所格外关注的。 一、知识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研究机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科技与工业展望》报告中,将“知识经济”解释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uowkdge-basedconomy),从各种媒介报道情况来看,世界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本任务。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倡导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道德传统等文化在当代青年身上理应得到传承和体现,同时,传统文化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形成的小家观念及中庸处世理念,也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结构缺失,导致逃避责任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就业难问题早已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不仅要在国家治理结构上对其现实的境遇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调节,还要求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问题的个案分析,运用人业互择理论,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客观地给自己定位,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在承担着培养人才使命的高校中,大学生“卷绩点”现象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大学生在“卷绩点”的过程中,经历了课程学习引发的自我疏离感、学习活动带来的反常后果、个体的无意义感与无力感、师生同学关系的微妙与紧张。这一社会化现象的生成既有现代化国家普遍存在的“学校异化”因素的影响,又建基于中国社会与高校的传统和现实中。本研究通过对“卷绩点”表现、动因和影响的批判性分析,从学理意义上揭示了高校教育的困境及社会原因,也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处境。针对这一问题,从政策、教育系统与个体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参与是反映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水平较高。其中,专业、年级和学习成绩等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的因素;性别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收入仅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参与”;而家庭住址不同的大学生在“信息沟通”和“社会活动参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如今,大学校园里已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正风起云涌。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社会各界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从根本上来说,折射的是一种当代大学生主动寻找与社会结合的契机,积极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青年文化潮流,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不管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的状态,任何时代的青年都会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21世纪的大学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了青年群体中最早的清醒者和行动者。…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和价值选择的不良变化动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动向,透视其背后的深刻动因,努力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凸现的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特点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品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校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也辐射出民族的道德文化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中国知识妇女的现状代表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今天的方向,那么,当代女大学生做为知识妇女的后备军,她们今天的况态则预示了这一运动明天的走向。鉴于此,结合妇女学的研究工作,我们自去年起在天津师大开设了“妇女研究”的选修课及“当代家庭”的专题课。同时,还分別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大的女大学生中进行了有关女性问题的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对当前女大学生中有关女性解放、妇女与事业、妇女与家庭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作了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9.
李纪恒 《当代广西》2004,(11):12-13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就有希望。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在当代中国,引导青年的先进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青年的光辉事业,是“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吸引青年的良好作风,是“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当代青年干部要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构筑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赵秀娥 《传承》2012,(20):64-65
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字化时代的需要,是价值多元的社会现实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为重感性思维、轻理性思维,多个人中心主义、少集体主义,只关注眼前实际、不关注终极关怀。探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希望对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