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引子:1994年,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刊,就会发现企业家这一话题以相当高的频率见诸于各种传媒:《经济参考报》率先开辟了“企业家星座”栏目;《光明日报》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了“中国企业家库”,并在头版头条对企业家职业化问题进行了系列报道;全国许多报刊都对此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1995年,关于企业家的话题依然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日前在全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任会议上透露:我国将实行企业家岗位资格证书制度,企业将逐渐交给企业家经营。作为地方一级政府的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党组织工作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若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学理论上,“政治精英”(Political elites)指一定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拥有者与支配者。列宁曾经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活动和领导活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在列宁的这段表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承认政治精英分子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在台湾政冶发展中,政治精英的重要性也不应被忽视。在未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存在着三个缺失:精英理念的缺失、制度性独立的缺失和法律方法论的缺失.法官职业化建设只能依照精英化的策略来完成,制度性独立是实施法官职业精英化策略的基本条件,法律方法论是法官职业精英化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何清涟撰文说,目前的精英选择机制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一是除政治利益集团之外,还形成了其他利益集团,比如阶级精英和知识精英集团;二是宪法上规定处于领导阶级地位的工人阶级及位于“次领导阶级”地位的农民阶级事实上已处于边缘状态;三是社会中间组织的发展“暴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心理环境及选拔机制等“软环境”,对企业家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组织人事部门要抓好企业家的培养和选拔,应重视企业家成长的软环境建设,努力为企业家的成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一、奖掖先进,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不少厂长一时不适应,想跳槽。为要加速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亟待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淮安市每年都要  相似文献   

6.
谈我国国企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敏  李松涛 《桂海论丛》2003,19(2):28-31
我国的企业家产生、成长、淘汰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应从产权制度改革 ;优化市场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市场 ;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企业家岗位职业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性措施。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爱诺教授曾经指出 :“市场经济培育了企业家 ,企业家构建了市场经济。从某个意义上说 ,市场经济也是企业家经济。一个不重视企业家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职业活动是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政治生活中职业政治家的出现其实是现代化的一项成果,改变了农业社会等级身份制条件下的那种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的状况,更不是世袭嬗递的。因而,在现代民主政治的代议结构中产生的政治家并不是一个身份群体,而是一个职业群体。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政治活动职业化的基础上生成了社会治理活动的职业化。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中的职业化有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在扩大为整个社会治理活动的职业化过程中又受到了官僚制的格式化,从而把包括政治家在内的所有社会治理者都纳入到了严密的职业体系之中。在官僚制对专业知识和标准化技术的追求中再度塑造出了一个职业等级体系,即建构起了由技术专家构成的等级体系。虽然政策问题建构权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权力,而在实际上,政策问题建构主体则是一群技术精英,并在官僚制这一“分工一协作”体系中按照自身的职业活动逻辑开展行动。这样一来,政策问题建构权在理性化的同时也脱离了人民,甚至经常性地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家职业化的浅见·梁星海企业是经济建设的支柱,是社会财富创造的载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说就是“人才经济”、“能人经济”,企业家则是企业的灵魂。事实证明企业家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络、最富有创造性的生产力,并承担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孙晶 《人民论坛》2015,(7):60-63
如果说社会人的流动是无数彼此碰撞的浪花,政治精英的流动则更像是政府和执政党开凿的一条人才大运河:流向明确、注重效率。“未来型”流动机制强调治理精英的养成教育,重在选苗子,培养政坛的明日之星;“管理型”流动面向已经具备相当工作年限和经验的中高层领导干部,重在培养其跨越管理的能力和一盘棋的观念;“出路型”流动,给年长者提供夕阳条款,以助其发挥余热。与此同时,精英流动具有两面性。在完善积极的精英流动机制方面,我们同样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