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旭东 《亚非纵横》2010,(5):27-31,43
今年8月底,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完全撤离,美军在伊拉克近20年的作战行动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结束”的句号。但中东安全形势的发展仍充满变数:多种因素影响中东安全;美军随时会重返伊拉克;以色列与伊朗可能“搅局”;俄罗斯重返中东的欲望日浓;恐怖暴力将成为影响中东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部队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美国历时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画上句号。18日,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美伊合作重心转向安全防务合作。伊拉克在美军撤离后政治危机凸显,教派冲突风险加剧,外部势力竭力填补势力真空,极端势力趁机作乱,未来局势发展变数增多。一、美军全部撤离伊拉克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开始进驻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伊拉克人民应该对他们自己的国家安全承担起领导责任”。9月1日起,美军结束了长达7年之久的“伊拉克自由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并开始执行新的任务“新曙光行动”(Operation New Dawn)。随着美军的逐步撤离和任务转换,伊拉克迎来了后美军时代。今后,伊拉克将面临建立民主政府、平息国内局势、  相似文献   

4.
美军认为,为了使现役部队更加精干高效,应当裁减部队的“尾巴”(保障机构),增强部队的“牙齿”(战斗机构),外包这种特殊的后勤保障形式应运而生。外包,就是通过签订合同,把军队的某些后勤保障工作承包给“外国政府、商业团体、政府间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遵循商业合同的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承接方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己的义务,军方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在美国所参与的历次战争中,伊拉克是军事外包介入最深的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8日,随着美国最后一批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正式从2010年9月1日起被“新黎明行动”取代。9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④美军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留守的5万美军将主要负责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军警,为其提供情报支持,并定于2011年底前撤出全部驻伊部队。  相似文献   

6.
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军事营地宣布,美国已经着手进行结束伊拉克战争的工作,截至2010年8月31日以前美军将撤出大部分作战部队,只留下大约5万军人在伊遂行有限非战斗任务。根据前总统布什与伊拉克政府达成的安全协议,剩余部队将在2011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同时,美军将战略重点转向阿富汗,计划2010年前向阿富汗增兵1.7万人,据估计美军驻阿部队将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6.6万人。此次战略调整既是奥巴马兑现总统竞选时的诺言,更是美国出于重新调整和规划其在全球范围内反恐的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提名老布什时期的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接替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国防部长。这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共和党因伊拉克战争在众议院落败。盖茨此次出山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老布什时期的国务卿、布什家族的好朋友贝克在推荐盖茨时就称赞他是“修理麻烦的好手”。上任近4个月的盖茨,其果敢、务实、灵活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但他能否力挽狂澜,带领美军走出伊拉克困境,仍是疑问。  相似文献   

8.
7月10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戴维·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以96:2的绝对优势通过美国参议院批准,成为中央司令部历史上的第11任司令。在当前美国朝野上下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打赢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之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持续吃紧,美国打伊(伊朗)声浪不断高涨的大背景下,这位因伊拉克战争成名,又对游击战理论深有研究的中央司令部新司令,成为世人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美军从伊拉克撤离后,美国对伊的掌控有所松动。伊拉克国内的民族、教派矛盾迅速浮现和激化。伊朗乘机加大对伊拉克的渗透,沙特也积极支持伊国内逊尼派势力对抗伊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深化与伊拉克的关系。但鉴于美国在中东地区仍驻有相当规模的威慑力量和美伊之间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美国对伊拉克局势的主导权并未动摇,两国伙伴关系已显雏形。未来制约美伊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伊能否实现民族教派和解,推动国家重建发展进程。从目前趋势看,伊拉克国内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难有根本性好转。同时,不排除美利用伊拉克干预叙利亚危机和遏制伊朗的可能。从长远看,美伊的战略伙伴关系效益将日趋显现,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伊拉克军队向“伊斯兰国”发动大规模反攻.2日,伊拉克军队向提克里特市发起进攻.该市位于巴格达以北150公里,2015年6月被“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军方称,包括伊拉克军人、警察、反恐部队、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以及逊尼派的部族战士共3万兵力参与了此次行动.有报道称,伊朗革命卫队的海外特种部队“圣城旅”参与了战斗.西方媒体分析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曾表示将用3年时间剿灭“伊斯兰国”;因“伊斯兰国”不仅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接连杀害平民和人质,还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也门及丹麦等地发动恐怖袭击,美国便决定联合各方面力量,提前用兵.  相似文献   

11.
伊战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每况愈下。各派都在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教派和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正在向内战演变。这一局面完全是由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造成的,事实表明美国在伊拉克没有取得成功。布什政府调整对伊政策势在必行,但调整后的政策也不可能是“灵丹妙药”,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要实现稳定难度很大。伊拉克问题以及中东其他热点问题在布什总统余下的任期内将是始终困扰他的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13.
5月28日,在巴格达“绿区”的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和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最高级别的公开双边会谈。对美伊这次对话,国际舆论评价不一。部分舆论认为,会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多以前,美国纠集其盟友绕过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当然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再次评价这场战争时尖锐地指出,“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一年多来,美军一千多士兵死亡,伤者近万,而伊拉克人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约有3万人死亡,伤残者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5.
陶文钊 《和平与发展》2012,(6):6-11,72-75
思想库在美国的决策体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思想库之一“新美国世纪计划”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例证。该思想库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极力倡导新里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的霸权与扩张;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占据美国政府的主导地位,“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对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加之“9·11”事件,导致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推行所谓“自由民主”的中东。虽然,“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发动战争,但战争的后果就难如他们所愿了。  相似文献   

16.
魏亮 《西亚非洲》2012,(4):74-88
自2010年以来,伊拉克国内权力分配逐渐失衡,逊尼派在政治斗争中被边缘化。随着美国撤离伊拉克,美国、沙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域外或地区大国在维持伊拉克统一的问题早已达成共识并不断加强对伊拉克内政的干涉与渗透,这归因于伊拉克重建类型并非是内生自主型,而是外部控制和影响下的半自主型。当前,伊拉克国内累积的矛盾正在迅速演化为政治危机,政治区域化趋势加强和权力分配是国家重建进程的焦点。伊拉克安全局势的走向则取决于各派未来能否达成新的分权协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后的第一次实践 ,是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一个突出事例。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 ,发动了这场战争 ,国际社会没有把美国拦住。战争发生后 ,美国又在某种程度上把战争的结果强加给国际社会 ,在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表现了国际社会的无可奈何。但伊拉克战争有许多出乎美国决策者意料的事 :他们没有料到联合国不授权 ,没有料到对美军的抵抗主要发生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以后 ,而不是以前 ,没有料到“对民主的普遍诉求”在伊拉克不那么管用 ,没有料到伊拉克的国家建设如此之难。现在美国陷在了伊拉克 ,这里成了单边主义的泥潭。伊拉克战争已经表明 ,单边主义的代价太大 ,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代价太大 ,而且也大大损耗了美国的软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约翰逊上台后不久便在今年1月8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无条件向美国贫穷宣战”的口号,作为他笼络人心的一项重要资本。在1月20日的总统经济报告中,还专有一章谈贫困问题。3月16日约翰逊又提出了一个贫困咨文,具体陈述了他的所谓“抗贫计划”。接着,在4月28日又向国会提出了一个重新开发阿帕拉契亚“萧条区”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军事历史学家说,美国轰炸机飞行员曾于1950年两度在加国境内放紧急情况下引爆核子武器。总部设于多伦多的加拿大战略研究所,将会在本年出版历史学家克里尔瓦特加国核武研究的第一部分资料,克里尔瓦特在被访时披露了两宗“典型”意外,一宗发生在卑诗省沿海,另一宗在魁北克上空,两宗弃弹引爆事件都是在美国飞机出现故障后发生。克里尔瓦特说,核料已事先从原子弹核心拆除,因此爆炸没有释放核能,只是每枚原子弹使用的化学炸药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的极小部分,既没有出现巨大蘑菇云,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