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城市灾害管理的现状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建立责任政府,加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透明;加强灾害管理的国际合作等。这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救助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京政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强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是针对近年国际、国内地质和气象等大灾、巨灾事件频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北京位于地震带及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灾害发生系数增加等实际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  相似文献   

3.
日益严重,类型众多的灾害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影响巨大,加强灾害法制建设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国的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缺陷.我们必须加强灾害应急法制的理论研究、构建完备的灾害应急法制框架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职能,建立抗灾风险防范体系,以完善灾害应急法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集中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有利于有效防控次生灾害,组建和培养一支坚强、高效的复合型灾害应急专业队伍,集中管控各种灾害风险,形成灾害防控的合力。我国应将疫情防控纳入集中型灾害防控体系,及时监测和果断阻断可能发生的灾后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提升和完善我国的灾害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该地区城市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6,(6):F0002-F0002
5月12-18日,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在成都举办。来自安徽、广西、湖南等山地灾害多发地区的主管副县长、民政救灾干部共92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地灾害的预防与综合治理、山地灾害的鹿急处置与恢复重建管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山地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等方面。培训期间,学员还实地考察了岷江紫坪铺水电工程等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山地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举办$国家减灾中心培训部  相似文献   

7.
宣勇 《中国减灾》2006,(10):10-14
8月21日,由民政部和国际民防组织共同主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备灾与灾害应急管理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开班典礼。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和国际民防组织执委会主席贝勒卡塞姆·凯特罗斯参加了开班仪式并致辞。此次培训班是中国政府首次与国际民防组织合作举办的国际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对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民防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自国际民防组织19个成员国的22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相似文献   

8.
<正>在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讲话,他强调:"减少灾害风险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前线防御。这是一项精明的商业投资和拯救生命的明智投资。"会议重要成果之一——《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也将了解灾害风险,加强灾害风险治理以管理灾害风险等内容列为未来优先行动事项。可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战略的重点。如果说过去灾害管理的工作核心是应急管理,那么下一阶段新的工作核心将是"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洪涝、风雹、台风、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各类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历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的威胁后,全市对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于此,2012年6月18日,山东省威海市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威海和荣成两地举行。  相似文献   

10.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0):F0002-F0002
8月21—26日,由民政部和国际民防组织共同主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备灾与灾害应急管理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和国际民防组织执委会主席贝勒卡塞姆·凯特罗斯参加了开班式并致辞。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与国际民防组织合作举办的国际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对推动我国民防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民防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自国际民防组织19个成员国的22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1.
国际巨灾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来,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巴基斯坦地震等巨灾波及区域之广、破坏程度之深、灾害损失之重,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由于受灾各国在科技、经济、法律法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公民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灾害应急救援措施和效果也显现了较大的异同。通过对近期全球一系列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研究,将对我国应急救援对策和具体措施的优化予以启示。国际社会安全减灾现状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极其重视。2005年1月22日世界减灾会议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召开,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国减灾》2007,(3):58-61
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协调会召开1月30日,青海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协调会在省公安消防总队召开,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公安厅和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总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2006年度全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研究部署2007年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建立灾害应急管理科学决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中国减灾》2004,(6):14-15
建立和完善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体系是顺利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建立现代的科学应急决策体系,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建立综合性的灾害应急管理常设机构专门的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14.
评估工作贯穿于整个灾害管理过程。无论是在灾害防御、减轻、预警等阶段,还是在响应、恢复、发展等阶段,都需要开展评估工作,为灾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和恢复阶段,灾情评估工作至关重要,它的时效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水平。目前灾情评  相似文献   

15.
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数据需求、实现路径与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洺  王巍 《电子政务》2008,(5):56-61
各级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是整个应急平台建设的核心,而数据库的数据需求是技术实现路径的基础.但是在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中,由于应急管理、应急平台技术两个体系的分离,我国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建设远远滞后于应急平台技术本身的发展.从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基本数据内容需求、实现路径和后续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建库、管理的一些基本要点,以期对我国目前各地政府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6):4-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5月19日在中组部、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省部级干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机制,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7):28-31
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台风、暴雨灾害评估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顺 《中国减灾》1993,3(3):32-34
台风、暴雨灾害评估工作是牵涉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问题,要作好这项工作,必须掌握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具有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针对这两个方面,本文探讨了灾害评估综合数据库的构成和可供评估模式综合比较决策的几种评估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台风、暴雨灾害评估工作,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临澧县灾害发生频繁,灾害史料详尽,有3000年的灾种统计、300年的灾害纪实、60年的灾害损失等灾害数据库,奠定了其灾害理论研究的基础。临澧县灾害管理机构健全,实践探索居先,有17年保险试点、6名中高级人员、国内外项目合作等资源优势,在社区减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23,(23):18-21
<正>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的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是共建国家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域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合作机制,是全球灾害治理合作的新平台。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助力共建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在阐释合作机制成立背景、发展愿景及目标的基础上,介绍其主要组织架构、建设进展,并提出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