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逐渐繁荣,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务之急。结合武汉市郊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分析武汉市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现存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探讨促进武汉市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梁农 《长江论坛》2000,(2):51-54
(一)武汉旅游区位与资源分析 武汉地处成都平原游览区、重庆游览区及长江三峡游览区所构成的长江上中游大旅游圈内,扼入川之水陆咽喉,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这些条件和因素将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以营构具有武汉特色的旅游品牌。宗教文化旅游正是基于这一分析的必然产物和新的选择。 l.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武汉旅游业存在着区位上的相对优势和随着交通发展而转变成相对劣势之间的矛盾。便捷的交通能提高对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武汉得两江之便,长江流域东西横穿,京广铁…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益于"两型社会"建设。面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汉城郊江夏区乡村旅游也必然拓宽其已有的市场定位,并率先提出了"一山一湖一镇一姓"四大旅游品牌开发战略,成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黄学忠  傅波华 《政策》2003,(1):35-35
武汉旅游市场的特色定位应为"水" 近年来,武汉市已确定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武汉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发展旅游市场。那么,武汉旅游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首先面临的是卖什么,即旅游主打产品是什么,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入世已是大势所趋。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武汉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格局,但是武汉旅游业在运作方式、科技装备、资产实力等方面同发达国家、国内热点旅游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入世对武汉旅游业而言,仍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区位 武汉处在全国七大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国际旅游热线“长江三峡线”和“三国旅游线”的起点和终点,是湖北及长江中游地区旅游网络中心,也是湖北省境外游客的主要出入口岸和旅游集散地。但是入鄂旅游者多数是为了游览长…  相似文献   

6.
武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汉面临新的挑战,积极探索武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思路与对策,是当前武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包括:创新外部环境;加强客源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集中精粹,打造精品名牌;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联合;注重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源远流长的琴台知音文化是武汉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旅游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琴台的巨大旅游价值一直未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要使琴台知音文化资源在武汉的旅游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从突出武汉知音文化特色,塑造知音文化旅游品牌;整体打造知音文化旅游线路;以琴为媒,开展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知音文化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迅速,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可以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楚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肖璇 《理论月刊》2004,(12):101-102
为了保证楚文化旅游的深入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正确地定位楚文化,以武汉为突破口,调整楚文化旅游的发展框架,加大楚文化开发的保障和力度,以发挥楚文化在湖北旅游中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展旅游是经济效益高、关联带动性强的旅游产品。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认识到武汉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及"Crouch &Ritchie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从市场、要素、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8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武汉旅游与其它17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武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徐徐  徐祝林 《前沿》2011,(22):152-154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旅游地产的优势明显。通过对西安旅游地产文化导向型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结合资源优势、打破僵化模式,从文化价值、文化风格、文化消费等方面制定科学的开发策略,从而实现西安由观光型城市向休闲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4.
黄勤慧 《重庆行政》2013,14(4):76-78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愈来愈大,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陈兆昆研究了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选取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城市作了"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武汉市以参与创建的试点单位数量全国第一、制定地方标准数量全国第一、终期评分全国第一,创建综合效应全国最优的成绩,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城市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提升旅游产业内涵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旅游与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在城市规划中应有古迹遗产保护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等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做出符合未来武汉市旅游发展的要求安排。通过武汉历史与经济增长现状提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的合理建议,并对文化风貌街区实施有效保护利用,赋予应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07,(2):27-27
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进展较为缓慢,收效不够明显,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对加快武汉城市旅游圈建设的紧迫感不强。二是缺乏武汉城市旅游圈总体发展规划的科学统领。三是旅游资源的无序、粗  相似文献   

17.
段伟 《传承》2014,(11):142-143
近年来,西安和杭州的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用创新的手段不断活化历史文化遗产,从观光游向休闲目的地转变,实现历史文化元素及其特色的生动展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着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方 《长江论坛》2001,(5):56-58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一批名扬三楚的寺庙观阁和附丽于宗教文化的庙会文化,对这批遗产的深度系统开发,将有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两名外国人,居然伪造他国护照,以到中国旅游的名义,先后在天津、西安、河南、武汉等地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从事盗窃活动,共盗得人民币达6000余元。最终被武汉警方抓获。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自1996年第一次在媒体出现后,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行社是旅游业中的核心企业,提供一条龙的组合包价旅游服务.在武汉旅游市场中,旅游电子商务在旅行社业务方面应用已经比较普遍.提高旅游电子商务在旅行社业务的应用效率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政府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合理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完善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业务系统的管理;提高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度;加强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业务系统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