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甚至可以说,他很讨厌钱,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向人“借”过钱。本文就讲述了毛泽东几次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读钱     
读钱杜渺钱,也是一本神秘而浩瀚的书,人们虽然天天见它、用它,可有许多人却不能读懂它。近几年来,我仔细读了读,才读懂了一部分,便有如下少许感悟。(一)过去,我只知道钱的好处,有钱几乎就有了幸福,就有一切,古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即是印证。可是这几年,我读...  相似文献   

3.
“谁去马甸、双安?搭车不要钱!”每天早上,一个家住回龙观的中年男子,开着大奔去公交车站,免费搭载陌生人坐顺路车。他开顺路车已进入第13个年头,有一万多人坐过他的车。这位开顺路车的热心人就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失踪了,他的名字和行动在人们的视野中突然消失.几个月不见踪影。他究竟去了哪里?外界的许多人,包括中共中央乃至毛泽东的敌人,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关注着他的行迹和生死命运,各自作出不同的判断。甚至有人大胆推测毛泽东已不在人间。日本驻厦门的领事寺血岛广文居然还把“死亡说”的传闻向他的上司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4,(22):42-43
鲁迅先生说过,若无经济自由便无写作自由,确乎是,著述只为稻粱谋,自然最是文人不自由。然则文人若腰缠万贯,他还会三更灯火五更鸡吗?靠有钱来确保文人的自由著述,这条路子多半不好走。但不为钱,依然作文者有吗?有,此人就是范长江。  相似文献   

6.
留过一幅《无题》漫画,耐人寻味,久久不能忘怀,总想说上几句。画面是这样的:两个头为公章的某些干部,跪在一个头为钞票的大款面前,一个磕头,一个抱手求拜。可是那位大款却双手后背,合自挺胸,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这幅漫画纯属虚构吗?非也。我觉得,它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描述和提炼,甚至近乎“纪实”、”写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流传着“有钱哥哥大十岁”和“有钱老爷大十代”的说法,有权者求于有钱者的现象也日渐增务,归纳起采。“权”求“钱”的悲哀表现大致有三:一是求大款赞助…  相似文献   

7.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8.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陕西农村有个一字不识的农夫,在清理自家的祖传宅基地时,挖到了两百多个“破旧碗盘”。他听人说这些破旧碗盘很值钱,但到底值多少钱,他心中一点底也没有。怎么办呢?农夫自有他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10.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11.
新闻新读     
《廉政瞭望》2010,(24):8-9
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特权”牌照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此前,有些地方“O”牌照车辆驾驶人特权思想严重,不遵守交通法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甚至一些老板有钱有关系,也可以挂个“O”车牌,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三陪?就是小姐陪酒、陪歌、陪舞,也有的说是陪访、陪谈、陪玩。但又常常不止这三项。三陪小姐陪谁?三陪小姐自己最清楚:一陪官,二陪钱。有些地方曾有这样的顺口溜:领导来了怎么办?先住宾馆再管饭。管饭以后怎么办?麻将桌上搓几圈。搓完以后怎么办?卡拉舞厅转一转。转完以后怎么办?桑拿浴里涮一涮。涮完以后怎么办?找个小姐按一按。按完以后怎么办?……领导潇洒把字签……事实上,官与钱经常互相利用。一个单位或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要请“权力”、“关卡”部门的人员,花上几千甚至上万元,酒足饭饱后,再让他们上舞厅接受一…  相似文献   

13.
王梓 《党员文摘》2009,(10):44-45
你是否有过行李在托运时被航空公司弄坏的遭遇?如果有,而航空公司又拒绝理赔.或只象征性地赔几个钱,那你会如何“出气”呢?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教给人们这样的“狠招”:一名加拿大乡村乐歌手.将摔坏他吉他又不肯赔偿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写进了自己的新歌里.还拍了MV放在网上,这让美联航又丢面子又蚀钱!  相似文献   

14.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吃苦药、皱眉头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聪明的制药人便想出一个好办法;结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这样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许多人生了病就出较愿意服用“糖衣片”了。“糖衣现象”表明了一种心理,自然使人联想到,领导者应该如何运用批评方式?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指导他们成长,是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不少领导者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领导者说,我一片好心,说他几句,他就不舒服了。而被批评者则说,批评是件好事;但他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双方都在感叹,不否认都是“好心”,…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陕西白水县反贪局向各乡镇、学校、机关单位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数量大的主要是一些有钱单位。一家单位被摊派了数百本,职工平均人手四五本。有钱单位多摊,没钱的少摊一些”。但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白水县有些单位领导只是承认“有这么回事”,但具体被摊派了多少本,收了多少钱,却都含糊其辞,不愿意多说。知情人士表示,大家都不愿意说“可以理解”,因为反贪局“性质特殊”。  相似文献   

16.
陈九 《党课》2012,(8):73-73
我有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肖君,这次回国跟他一起吃饭。闲谈中了解到,他是负责教育类节目的,平时常到外地拍摄教育类的电视节目。 那天我喝高了,话横着就出来了:“听说你们这帮人净靠拍节目诈下边儿的钱。”肖君马上点头说:“确有其事,但不是我们组。”“为什么?仿叫门是神仙?你们怎么就刀枪不入?”  相似文献   

17.
有的贪官由于心理压力大,往往用怪异的行为满足自己。河北省经贸厅原副厅长李友灿,在短短20多个月内受贿4700多万元人民币,但舍不得花。每次他进入藏钱的小屋,就把一摞摞现金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当时的心理就是:“我满足了,我现在终于有钱了”。  相似文献   

18.
“叶公好龙”的寓言已为人所熟知,它深刻地讥讽了一些言行不一的人。他们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我觉得,叶公“好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他并不好龙,否则为何真龙来了,他反而被吓跑了呢?说白了,他所谓的“好龙”,只是为了装潢门面,做给别人看的。在人才问题上也有一些“叶公好龙”者。有的人虽然也重视引进人才,但只使用不重用,结果人才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也有的只使用人才的某一方面才能,看不到甚至误认为他们没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结果造成了人才的片面发展。也有的人信奉“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忽视…  相似文献   

19.
钱姓在百家姓中排位第二,可谓大姓。姓钱与金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人姓钱不爱钱,有人姓钱偏爱钱,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原副区长钱增宏就是个爱钱的主儿。他钻进钱眼里不能自拔,利用职权大肆捞钱,演出了一幕幕捞钱闹剧,为官几十年,让人称道的政绩没有几件,可受贿捞钱的“成绩单”却是门门“优秀”。  相似文献   

20.
从贪官所具有的权力和薪金收入等方面来考虑,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可以得到满足的,甚至可以说随意得到满足。对于大部分的贪官来说,钱是符号,他们还要那么多做什么呢?这些钱到底会对他们起到什么作用呢?“卖官书记”马德,在任绥化市委书记期间,收受贿赂高达2385万元,据有入估算,马德在绥化期间平均每天的收入在万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日进万金”。与马德占有大量的钱财相比,据说他是个穿着随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