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就业与保障》2005,(2):37-37
小保:我是三明市某企业劳工人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正在部署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请问什么样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什么样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王女士王女士: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法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相似文献   

2.
依《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行政法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有特别规定时除外。《工伤保险条例》按其第六十四条规定可有条件地溯及既往,下面这个案例对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之前的工伤.是否应依《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重新认定产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3.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铁路、电力、水电八局社保中心,各工伤保险参保单位,工伤康复协议机构: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工伤康复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工伤康复协议机构服务价格行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  相似文献   

4.
问:哪些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答: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的扩大,参保人数的增加,劳动者自保意识的增强,因对《条例》条文的理解认识的不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乃至工伤认定机关的纠纷不断增多。"强资本、弱劳力",从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范。"规定"无疑是劳动者保护工伤合法权益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6.
2004年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同时要求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根据条例的规定.2005年12月29日.劳动保障部会同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报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制度作出了规定.使这些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维护,有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实施5年后首次进行了修改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共收到7481条意见。《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有三大亮点:一是简化了劳动关系争议的工伤认定程序;二是加大了对不参保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三是加强了对未参保职工的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对于广大劳动者无疑是个福音。  相似文献   

8.
问:我同时在两个单位打工,办了两个工伤保险,受伤后是否可获两份赔偿?周何停律师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社部函【2004】256号)第一条"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由此可见,你在两个单位打工,分别在两个单位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文件渝劳社发(2008)2号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82号规定,为保障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我市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工伤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认定,则事关受伤害职工的切身利益,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令人忧虑的是,《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实施二年多来,工伤案件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工伤保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桂海论丛》2008,24(5):90-92
在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及其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着诸如覆盖范围较窄、费率确定不尽合理、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重赔付轻预防等问题。为促进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加大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健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对改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集群的技术创新。政府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从政府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完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组织的发展始终是组织内在良序人文力量扩张的结果。产业集群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组织形式,是一种企业群落的社区组织,人文力量始终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梳理了产业集群的效率归因,归纳了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的内涵,以当代中国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体系为价值理性,重构了产业集群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群的技术结构、空间结构、组织与制度结构,为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30条第2款规定了先行支付制度,由于当前的规定不够细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先行支付,应在把握保障参保人基本利益的原则、补偿性原则和追偿原则的前提下,从申请、审核与支付、追偿三个环节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秦颖  张晓 《青年论坛》2006,(4):110-113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具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本文对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以及公共财政改革的理论思路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我国目前实行的部分产业政策与建立公共财政的改革取向间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在鼓励竞争与保护垄断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此提出了坚持公共财政模式的改革思想、减少产业政策调控的范围、逐渐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政府的功能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方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开始逐步走向关注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要怎样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西方社会的覆辙?中国工业社会将走向何方?生态社会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什么是生态社会?为什么说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在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的转变过程中政府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得出结论:生态社会是工业社会的必然走向,然而工业社会不会自发过渡到生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卜振兴  陈欣 《中国发展》2010,10(4):36-43
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它们对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该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国内相关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集中度与研发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产业集中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的影响是负向显著的,这一结果是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禹骅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10,26(4):103-107
从级差地租理论出发,讨论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区域产业地图和产业园区两个层面上,讨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的广西产业布局变动,分析产业布局变动过程中存在的产能优化、生态优化、财政优化等问题,从产业规划的角度提出北部湾产业布局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型工业企业普遍呈现集团化管控与多点生产布局并行的特点。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类企业需要集中部署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兼顾各生产点与上下游企业的物流对接。以安徽中烟工业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合路径,完善"标准物流、科技物流、精益物流、人本物流"四个物流建设,建立"集中统一、上下协调、全程监控、高效服务"的物流系统,解决企业内部分散物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风险会发生变化,如改变其使用性质等。当机动车面临的风险增加时,投保人是否有通知保险人的义务,新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无明文规定。结合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认为,投保人仍有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未履行该通知义务的,保险人并不免除赔付责任;保险人在向受害人赔付后有权对投保人进行追偿;在投保人履行了通知义务后,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