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裁判执行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民意的影响,并剖析其中原因,认为民意的感性化和情绪化并不一定构成司法警惕民意的理由。但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促进司法的公平正义,司法绝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而盲目顺从民意,必须始终坚持法律至上原则,与民意保持适当距离,对民意的考量只能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2.
余俊 《法律适用》2011,(4):111-114
近年来,公众对刑事司法案件越来越予以关注.在量刑过程中,法官的裁量权是否受公众舆论的影响,一直以来是法学理论与实务部门争论的焦点.无庸质疑,量刑应符合民意,但何谓民意,量刑怎样体现民意不仅是价值问题,也涉及规范操作问题,在此,笔者对量刑的公众考量问题略述管见,期许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一步拓展与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荣 《河北法学》2012,30(5):47-54
影响量刑实体公正的因素有刑罚的设置、刑事政策、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法律因素以及法官情感因素、民意、领导干预等法律外因素.上述因素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量刑的公正与否,因而,探究影响量刑实体公正的因素对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量刑公正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认为,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对定罪量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了由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粗疏及执法中的诸种因素致使刑事自由裁量权之行使带来的弊端。对如何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合理控制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有效解决执法不严、罚不当罪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琳 《法制与社会》2012,(16):112-113
当下,由一系列的案件可以看出,民意对司法尤其是刑事司法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那么何为民意?本文从民意的含义出发,引出民意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刑事司法中的民意又与广义上的民意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刑事法律上的影响性,在影响日渐增强的今天,刑事司法应积极应对,而不应将合理的民意弃之不理。  相似文献   

6.
李华斌  王冠 《中国审判》2009,(11):38-39
“试点规范量刑标准,目的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接受和满意。因此,法官对裁量权的掌握就需要考量业务、政治素质、民意心理和其他因素,而法官刑事审判观念的转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009年9月29日上午,  相似文献   

7.
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能贯穿于刑事司法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到法律适用的最终结果,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完善,必须从理论上承认法官享有一定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并加以严格的约束和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刑事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和特征,围绕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原则、行使不当产生的负效应以及如何对刑事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规制为论点,阐述自己观点,以期能正确地把握和认识刑事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肖菲 《政法学刊》2008,25(5):63-65
自由裁量权不仅体现于公安行政执法中,在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行使刑事职权方面同样体现出来。经侦民警战斗在与经济犯罪斗争的最前沿,正确行使刑事自由裁量权,对提高办案效率,有力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在各种各样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也使得滥用刑事自由裁量权成为经侦民警刑事执法实践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自媒体”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传播的对等性,更加注重网民的自主性,表现出个性化、互动性的特征,更易引发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的紧张关系。涉弱势群体的刑事个案更易引发民众的关注、民意的表达更为通畅与开放、民意的表达忽略了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本身、民意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民意的主要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下,民意推动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公开、公正进行,有助于刑事司法判决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理性的民意对部分刑事案件的错判、误判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呈现出无序性。营造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的良性循环需要注意:建立及时的信息发布、沟通机制,对自媒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发挥自媒体对民意的引导、培育功能。构建公平有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权力配置结构失衡;运作广泛但不规范;裁量的恣意化与救济的薄弱化;扩权性改革趋势与滞障性外部环境.就原则层面而言,对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矫治:刑事裁量权的设定原则、刑事裁量权的行使原则以及与刑事裁量权的行使相伴随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人治精神及人本观念横行和当下民众"义务警员"倾向①,造就了舆情民意青睐刑事司法审判之不争事实。网络语境下,如何应对舆情民意扩张造成的刑事司法审判危机成为司法机关的当务之急。而要想从此困境突围,必须深挖和解构刑事司法审判视野中的舆情民意,对现行舆情民意能否影响刑事司法审判运行状况之尴尬境况进行实证辨思,并恰当通过舆情民意了解渠道创新配以科学的反馈机制,也方能作好判研刑事司法审判中的舆情民意真相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刑事审判实践中,存在刑事审判吸纳不真实的民意、不吸纳民意、过度吸纳民意和直接吸纳民意的误区,使得刑事审判或者与民意脱节、或者沦为民意的附庸。正确处理刑事审判和民意的关系,要求刑事审判既要吸纳民意的合理诉求又要对吸纳民意的风险保持警惕,即要做到有限度地吸纳民意。刑事审判吸纳民意应遵循充分甄别原则、适度吸纳原则、程序吸纳原则,并建立民意采集和甄别机制、民意引导机制、民意吸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裁量权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和解是刑事裁量权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刑事和解尝试都是在法律尚未规定的时候,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产生的权力基础在于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裁量权,如果没有一定的裁量权,刑事和解制度不可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大张旗鼓地产生.由于刑事和解本身属于裁量性制度,尤其在中国的现阶段,是否运用刑事和解、达到什么程度才适用和解等各种情况都由办案机关或具体办案人员来把握,因此,其制度本身,更加贯穿着裁量权,所以涉及刑事和解的裁量权可以简称为"刑事和解裁量权".也可以说,刑事和解裁量权是刑事裁量权在刑事和解中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李永升  陈婕 《海峡法学》2011,(1):103-110
在赋予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必须对之予以控制,这已经成为共识。为达致刑事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合理与衡平,很有必要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从实体控制的角度进行深层次探究。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实体控制包括认定事实及法律适用中的控制两个方面。在认定事实中的控制上,主要涉及的是自由心证和刑事推定的问题;法律适用中的控制则可以从定罪及量刑两个层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5.
杨仁泉 《法制与社会》2010,(32):298-298
刑事自由裁量权主要是指在刑事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由相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刑事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对实施的多种方式的自由选择。本文主要通过刑事自由裁量权在宽严相济政策下的价值分析、行使原则的论述,试提出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完善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由于审判工作行政化、司法受行政立法影响较多、法官本身素质等原因,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一方面被不合理地行使,一方面却又由于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加强司法解释和判例的指导作用;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积极探寻对刑事自由裁量权合理控制的新方式;不断提高法官素质。以确保我国刑事自由裁量权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7.
宋晚秋 《法制与社会》2012,(32):273-274
民意的含义是比较浅显的,甚至于每个人都能阐述出自己对民意的理解,但是本文所要阐释的民意与此有所区别。本文主要从刑事政策角度出发,对民意的内涵进行剖析,分析民意与刑事政策的关系,进而提出在刑事政策领域应当怎样妥善应对民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13,(6):114-121
刑事审判法官对案件的判决涉及两个基本要素:事实和规范。事实的未定、事实和规范的路遇、规范的抽象性和规范载体的模糊性均使刑事司法遭遇事实的不确定、规范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并由此衍生出刑事司法自由裁量权,以此实现事实的确定、规范的确定和语言的确定,最终实现罪与刑的确定。事实的确定是基础、根据和前提,事实的裁定是事实自然属性的确定,而规范的确定和语言的确定都是服务于事实法律属性的确定。因此,刑事司法自由裁量权规制不仅包括对确定事实法律属性的裁量权的规制,也包括对常被忽略的确定事实真相的裁量权的规制。基于刑事司法事实裁量权的存在领域和受制因素,可通过完善程序法制、提升实体法规范质量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等方式来实现刑事司法事实自由裁量权规制,从而祛除影响法官事实裁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实现刑事司法事实裁量和最终裁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日益凸显,自由裁量权加大。当前,受改革、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刑事自由裁量权运行体系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权力行使中亦存在对裁量因素把握不准、能动性不足、同案不同处理等不规范问题以及可能被围猎、腐蚀的廉政风险,需从加强理念与能力建设、明晰权力清单、制定规范化办案指引、发挥案例指导作用、强化业务管理、构建办案公开常态化机制等方面对刑事自由裁量权施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姚勇  刘瑞刚 《法制与社会》2010,(24):146-146
法律局限性的存在和法律价值之间的冲突,使法官实际上拥有决定案件结果是什么的权力,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使用对当事人利益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进行制约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使刑事自由裁量权在合理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