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秋 《行政与法》2009,(8):128-128,F0003
网上购物是以格式条款为基础订立合同的,所谓格式条款,又称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本文对格式条款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为保障交易公平和网上消费者利益,应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方面共同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格式之争”的法律效力分析薛国荣姜海峰随着社会经济活动频率的加快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为了提高合同订立的效率,合同双方常通过交换各自印制的标准格式(standardform)文件的方式进行交易磋商。标准格式文件是预先对有关条款作详细规定,在其空白处填写上...  相似文献   

3.
“格式之争”法律研究薛国荣姜海峰随着社会经济活动频率的加快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为了提高合同订立的效率,合同双方常通过交换各自印制的标准格式(standardform)文件的方式进行交易磋商。标准格式文件是预先对有关条款作详细规定,在其空白处填写类型、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契约法发展出现的新趋向即格式合同的广泛采用。当前,格式合同已成为一项社会经济生活中至为重要的交易形式,被普遍地适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格式合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双刃剑,尽管它具有提高交易效率、节约缔约费用和成本、增进交易安全等价值,但另一方面,使用人以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相对人利益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果法律不能对格式合同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制,格式合同则可能成为经济上的强者压迫弱者的工具。为此,现代各国都很注重格式合同的立法。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在立法上表现出对格式合同的不重视和宽容态度。”一直没有单行的格式合同规制法。在《合同法》颁布以前,对格式合同的规制主要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海商法》第126条以及《保险法》第17条  相似文献   

5.
论格式合同的缺陷及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格式台同的概念格式合同,也称定式合同,标准合同。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格式合同在德国称为一般契约条款或一般交易条款;日本则称为普通契约条款;在我国台湾,则称为定型化契约或定式契约。就我国目前的现有法律,存在着两种称谓: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其称为格式合同,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其称为格式条款。作为格式合同,它有以下法律特征。1、格式合同条款的预先确定性格式合同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6.
论格式合同之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合同如同现代经济生活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格式合同具有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等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格式合同使民法和合同法的自由、公平、平等原则受到限制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旅游合同格式条款是旅游企业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旅游者协商的条款.它是大规模市场交易之中为了追求效率而出现的产物。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实证调研表明.这种格式条款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则,格式合同的拟定方可以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合同条款。它加重了合同相对人的责任,不合理地分配了合同风险,限制或剥夺了相对人的权利,增加了自已的权利,并且转移了法定的举证责任,约定有利于己的管辖法院或仲裁条款。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缺乏对旅游合同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为此。本文提出借鉴日本旅行业法的标准约款制度,提出旅程保障的创新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定的,并在订立合同中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不可否认,格式条款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交易成本,非常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以来 ,契约方面出现了新趋向即格式合同的普遍采用。垄断经济的发展 ,公益事业的需求 ,使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基础上的契约自由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以致引发了格式合同究竟是否为合同的争论 ,有学者甚至发出了契约的死亡这一感叹。① 各国经济立法、民商法律逐渐注意到格式合同的流弊 ,并着手从立法上加以限制。一、格式合同及其特征格式合同 ,又称格式条款、标准合同 ,一般合同条款、附合合同 ,是指合同条款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 ,对方当事人只能全部接受或一概拒绝 ,不能就个别条款进行商洽的合同。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交易的日益频繁,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得格式合同得以兴起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由于格式合同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则,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就格式合同的发展、特征、利弊及其规制等方面予以阐述,并结合我国与外国关于格式合同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给予了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格式合同的价值冲突与利益平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从容 《现代法学》2000,22(6):150-152
格式合同作为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的产物 ,追求交易之迅捷 ,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且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试图从各国对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的比较分析中 ,谈谈格式合同价值冲突的表现与特征 ,谈谈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恰当地规制格式合同 ,寻求契约的公平、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大量的交易活动,格式合同在经济社会、人类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格式合同以方便的交易模式和低廉的交易成本赢得了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赖。但是,格式合同的广泛应用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格式合同的产生却是对古典契约理论质疑,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就只能走开"更加是对合同中平等原则、自由原则的重大冲击,当前此种合同中存在的"霸王条款"已经在无形中侵犯着消费者的利益。本文通过系统剖析格式合同这把"双刃剑",梳理利弊,从而提出对格式合同进行完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育 《律师世界》2002,(12):34-36
格式条款产生于19世纪初期,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手工业作坊和海商交易开始遵循“相因成习”的方式订立合同,这就是各国格式条款的雏型。到了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格式条款为迎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需要兴起了。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后,垄断企业可以凭借经济上的优势,以垄断价格在订立合同时提出要约,消费者只好屈从。后来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合同的许多点上,最终出现了这样的订约方式:企业(主要是大企业、垄断企业)预先拟定了一些合同条款(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格式合同是近代合同法产生的新问题.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意识形态的变迁,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垄断组织的蓬勃兴起,尤其是某些企业的服务交易行为(如银行、保险、运送等)的频繁成都与日俱增,格式条款以方便快捷的特点迎合了现代社会一些行业频繁重复交易的需要,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重要现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时,所订立的合同90%以上都是含有格式条款的格式合同,这种情况在一些带有垄断性的行业,如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保险金融等行业中几乎达到 100%.  相似文献   

15.
一、格式合同与他种合同之区别 格式合同(Standard from contract)又称定型化合同,或称标准合同,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在对方签署合同时亦不允许其修改的合同条款。在英美法中又被称作“Take it,or leave it”(要么接受,要么走开)条款。格式合同的产生具有经济上的必  相似文献   

16.
市场交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合同化,20世纪以来,格式合同成为广泛采用的合同形式。本文通过对格式合同的诠释,论述其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并对格式合同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格式条款,适应了大批量交易活动的需要,加快了交易流转,节约了交易成本,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交易的重要方式。但其可能使得格式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各国纷纷立法对格式合同加以规制,保护格式合同相对人。本文从我国合同法条文出发,对有关格式条款存在的缺陷及对其规制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格式合同具有预先拟定性、定型化和附从性的特点,使其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效率的同时,也常常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工具。在我国,因格式合同的规制体系尚不完善,利用其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损害的情况就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格式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原因乃在于合同双方交涉能力的不平衡,而非仅仅是由于经济实力及信息上的悬殊差距,最后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对格式合同综合调控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解释,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其存在的正当性主要源于一种经济理性.  相似文献   

20.
前 言格式合同是现代社会许多领域交换形式的主流。格式合同冲击了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可观。〔 1〕 格式合同的采用 ,简化了交易谈判的手续 ,节省了交易成本与费用 ,加快了交易的流转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格式合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