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尼)马对抗问题背后所体现的美国冷战政策与英国非殖民化政策,是影响战后东南亚政治发展的两大要因。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防止印支问题复杂化,极力回避美英特殊关系及《澳新美安全条约》所要求的军事援助义务,力主对苏加诺奉行和缓政策。而英国为维持既得利益,防止澳新偏离英联邦外交轨道,一方面通过《英马防务与互助协定》、《澳新马防务协定》加强对印尼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则力图联合美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压制苏加诺接受马来西亚联邦。为此,美英两国在对印尼政策上不断采取外交协调,但在印尼九·三○事件发生前美英关系中的矛盾性始终无法调和,为此美国又联合日本共同实施对印尼援助政策,由此逐步降低英国在东南亚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力。印(尼)马对抗时期美英的外交矛盾与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亚洲冷战发展中大国政治关系的分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4.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5.
1963年1月印尼因反对英国主导下的马来西亚计划而发起"印(尼)马对抗",在国际冷战背景下相关大国陆续介入,其中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以及避免因《澳新美安全条约》而卷入军事冲突,在继续对印尼援助的基础上力主由亚洲国家自行调停解决,但美国政府的继续援助措施遭到包括英、澳、新(西兰)、马等国以及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支持马来西亚成立和维护西南太平洋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印尼的对抗政策;日本在美国支持下积极重返东南亚市场,因此希望该地区保持稳定并提出池田斡旋计划;而苏、中两国从两大阵营对立和反帝反殖角度,分别从物质和舆论方面支持苏加诺的对抗政策。通过对印(尼)马对抗爆发期间大国角力问题的探讨,显示出东南亚地区冲突中所包含的冷战与非殖民化、革命与发展、东西方对抗与地缘政治矛盾等诸多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6.
美国肆意对华打压,使中美关系有滑向“新冷战”的风险。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和经济相互依存、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其他各国力量的牵制,使中美仍有避免“新冷战”、重启战略合作的可能。基于对全球事务管控以及美国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美国新政府有可能会策略性调整对华战略。对中美战略合作路径的探索表明,两国既要保持经济合作大局的稳定,也要尝试在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印度与以色列两国因军事和安全方面的相互需求,迅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印以关系符合美国的南亚战略安排,对俄罗斯的南亚战略,以及巴基斯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作为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印以两国合作的前途并不乐观,美国的南亚战略、印美合作本身,以及伊印关系、印度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印度国内政治等因素都构成了印度与以色列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叙利亚与美国关系长期冷淡,海湾战争后叙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中,叙美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和由谁主导反恐斗争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叙利亚坚决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但在美国的压力下给予了一定合作;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结束了“叙黎特殊关系”,叙利亚处境较为孤立;未来叙美关系仍将在合作中存在根本性分歧,但继续保持合作。  相似文献   

9.
冷战 ,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各自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和较量。这种斗争的形式既是和平的也是非和平的。苏联和美国是冷战的主角 ,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核心内容 ①。一般把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把1991年苏联的解体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持续时间长达44年之久。越南战争是指二战后美国在越南进行的干涉和战争。关于越战的起始时间 ,学术界说法不一 ,笔者以1961年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为标志②。越战的起源与冷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一、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既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争,也不存在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美俄关系已不再是冷战时期那种非敌即友的关系,在更多的情况下,表现为非敌非友的关系。布什政府执政初期对俄实行强硬政策,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对俄奉行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俄关系有所改善,但双方“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将会继续下去,美国奉行对俄削弱和遏制的总体战略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四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是四边关系的主流。在经济领 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四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随着经济因素 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四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具有 战略性。然而,在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这两个领域,美日和中俄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对 抗性,战略互信难以建立,冷战格局的影子时隐时现。四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 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冷和平”状态。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平演变越南等方面的考虑,不断强化与越南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越南社会西化程度加深,其依靠美国抗衡中国的信心大增,成为美"重返亚太"的重要支点,美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增强。但也应看到,越南的"大国平衡"战略决定了越美合作的有限性,同时,美国内对美越关系的不同认知制约了美越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与印度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孆 《国际观察》2003,(2):39-45
美印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原先的若即若离转变为持续升温,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从冷淡疏远到“战略性对话”,经济上从“施予-受赠”到“商务同盟”,军事上从一方有限援助到两军直接联系。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变化,而美印两国在谋求各自国家利益时也互有所求。但美印关系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受到各种因素的牵制。  相似文献   

14.
袁武 《西亚非洲》2003,39(5):36-40
冷战时期 ,美国和扎伊尔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美国大力扶持蒙博托政权。冷战结束后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这个中部非洲大国战略价值下降 ,美国开始支持以齐塞凯迪等为首的扎国内政治反对派 ,并逐渐抛弃了蒙博托政权。1 997年 5月 ,洛朗·卡比拉推翻了蒙博托政权 ,并建立了刚果民主共和国。此后 ,刚美关系有所发展 ,但由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 ,双边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反复 :洛朗·卡比拉执政时期 ,刚美两国既合作又矛盾重重 ;约瑟夫·卡比拉上台执政后 ,刚美两国出于各自利益恢复双边关系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 ,刚美双边关系会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中东战略在冷战前后有所不同,冷战时期以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和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为主要目标,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东战略除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外,还在中东地区积极推动西方式民主。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有着极大的差异和分歧,加之在巴以问题等方面的不同立场,导致两方自建交以来龃龉不断,但美沙关系是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的,超越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两国战略合作仍将继续。在可预见的将来,沙特仍将维持美中东战略支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 ,安全的定义不断得到扩延和发展。面对日益凸显的广义安全威胁 ,中印两国的安全观也相应发生转变。安全观转型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更多安全合作的契机 ,有助于两国在合作与互信的良性互动中改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与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经贸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贸易和经济合作,尤其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将会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美欧关系:大趋势与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盟步入了以合作与竞争并存为基本特征的"正常关系"进程.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美欧"正常关系"进程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特点,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双方寻求和解的努力下,美欧关系的气氛有所改善,合作有所加强,但这并不能改变美欧关系历史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大趋势,也无法挽回大西洋联盟走向没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