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者在课堂上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看懂的老师可不讲或少讲,千万不要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老师要有意识地指导阅读的方法:抓住要点的方法、概括观点的方法、找出理论依据的方法、利用小字材料理解正文所讲观点的方法等等。2.使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人。不管老师讲课有多精彩,都无法替代学生的思考。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思考贯串在阅读中、听讲中、复习中、解题中。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而茫然的看书、听讲、解题了,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动…  相似文献   

2.
一是老师讲课与学生看书的关系,以学生看书为主。第一轮复习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识记、理解要求为主要目标,拟定一些题目,既能全面反映课本基础知识又能适当加深、拓展对课本的理解,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二是看书与看资料的关系,以看书为主。不能抛开课本只看资料,看资料只能是为了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不能本末倒置。三是看书与做练习的关系,以看书为主。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有适当的配套练习,但有些学生只埋头于做资料上、报纸杂志上的各种练习,把课本丢到一边,盲目练、搞题海战术,这样反而有害,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是看书与思考的关…  相似文献   

3.
法科学生若想在走出校门之时成为一个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功底的饱学之士,以便为将来的法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听老师讲课固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们要掌握一套读书与思考的方法,并能将读书与思考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实现对法学研习的博与精的完美统一,才能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爸爸,我已经好多天没有看到你了,今天晚上你能回来吗?我好想你哟……”“顺顺,爸爸妈妈都暂时不能回去,你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今年就高考。你要好好上网课、做作业,要听外婆的话,按时吃饭哦。”“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你跟妈妈要多喝水,注意身体,我会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外婆的话。你别担心我了,爸爸,还是保护好你自己吧。”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是一门“形式”课。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这种形式的表现主要有:一个学期就一堂课,两个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有着很多头衔,讲课的水平却很一般;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喧哗行为不能很好的制止;在学期末仅要求每名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作为考核依据,等等。只要数量,不求质量,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6.
所谓效率,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工作效果的好坏,即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课堂教学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不同于物质生产,是难于统计核算出精确的效率数值的,但毫无疑问,也有一个课堂教学效率高和低的问题。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反映:听某某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而听另一位老师讲课,则总爱瞌睡。这两位教  相似文献   

7.
很多老师都觉得评讲课应试味道太浓,课堂管理比较散乱,教学形式单一。老师们为了省事,很容易出现包办分析,简单地与学生校对答案的一言堂现象。其实评讲课不应该仅仅充斥应试的味道,它也可以大有作为。一、把握学生对评讲课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新授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要分好小结,使结尾耐人寻味。我认为,作好小结需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课堂小结时,要剔除讲课中为突出重点而铺垫的一些非重点内容,简明扼要地把讲授中的重点强调出来,达到进一步明确重点,强化、巩固重点之目的。第二、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小结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面到点,由点到线,将讲授的具体问题引申、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体系。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为以后的举一反三打下基础,使本堂课讲授的主题得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点…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开头和结尾都是不可缺少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固然有其道理。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讲课仅有好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有好结尾相呼应。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或久坐而显得精力困乏;或情绪被深奥知识和精湛教学艺术感染,这都要求结尾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只有当学生对一门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精辟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高尔基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讲课也是如此。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全神贯注地学习。尤其是第一句话要深思熟虑,富有新意,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譬如,在讲“世界观、人的价值和理想”一节课时,我首先向同学们高声朗诵了流沙河的《理想》一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整个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再如,我在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节课时,也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清楚。教师讲课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使人疲于理解,教学效果就要受到影响。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有的教师整堂都是高八度和惊叹号,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学生则替他吃力,笑他无能。相比之下,有的教师用低音、中音讲课,慢慢地道来,缓缓地诉说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学生唯恐把老师的声音滑了过去,听得更加聚精会神。课堂语言速度的快慢、音量高低,都要伟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使声音强弱起…  相似文献   

12.
滨州市滨城区人大常委会在过去每周一的机关学习中,一直采取聘请司法专业人员和律师讲课的方法。这样效果虽然不错,但这种让机关人员只作"学生"听"一言堂"的做法,又未免有些单调和絮腻。为使机关学习活动长期保持生机和活力,学习形式必须不断翻新,达到丰富多彩。因此,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又出新"招儿"——"人人做老师,个个轮番亮相"。具体做法是机关干部轮流讲课,按照轮流排序,每人在机关学习日都要讲一个法律课题,并要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13.
“忌”,即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约事力求避免。身在教坛者应忌讳些什么呢?一忌“有气无力”。政治教师一上讲台要精中饱满、情绪高昂、信心十足、表现出一种坚童自信的气势,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使学生指从老师身上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切已精神倦怠、萎靡不振、有气无力。“有气无句”会给学生一种松懈的感觉,影响学生的听果情绪,使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忌“平铺直叙”。教师讲课语调要有轻有重、有起有伏、抑扬顿挫,不断调整讲课的力室;切忌一个声调、一个速度、水波不兴、波闲不惊,如同老太婆绞线、嘤嘤嗡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15.
1.善用成语、谚语。哲学概念、原理繁多且深奥,学生在理解时普遍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借用一些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成语、谚语,就能起到深入浅出的效果。2.巧用经典语言。提高学生能力和觉悟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讲课时适当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原话.并在教学中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提高能力觉民。指导学生自觉阅读一些原著十分必要。3.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法。学生只有在学中用、在罔中学的过…  相似文献   

16.
教师讲课的方法各各不一,一千位教师有一千种讲法,但如果从某一角度进行分类,教师的讲课又大致可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平面地讲课,一类是立体地讲课。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喜欢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17.
高路  李春辉 《创造》2003,(4):47-48
“这位老师课虽然讲得流利,但没有从我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我们听不懂”。“这位老师不仅讲课能抓住重点难点、思路清晰,板书还特别漂亮,我们选中他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这是在云南商贸管理进修学院(以下简称商管院)教学办公室里看到的一幕。由学生代表、院专家成员、院领导三方组成评课选拔自考任课老师的程序正在进行。被评选的讲课者,有的是大学的讲师、教授、副教授,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导师。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挑选老师,这一破天荒的教学改革在一般公办学校里都无法进行的事,在这里都成了现实,并且…  相似文献   

18.
教学四关     
一、心理关。即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站在讲台上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镇定自若,驾驭自如的形象,遇事不慌,处惊不乱。如果教师一上讲台就畏畏缩缩胆怯心慌,瞻前顾后,讲课就放不开,语言也不流利,效果就差。从事教师这样一个职业,必须具有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震撼学生,同时,也是把你良好的心理素养展示给学生。学生佩服某一个老师,一方面是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力量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是为他那种大将风度式的心理素养所吸引。  二、…  相似文献   

19.
朱晓坤 《传承》2009,(18):72-73
在中国古代,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史。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历史,运用成语、诗词、文言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记忆和理解,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某些篇章剖析历史。同时,在历史课上引用文学知识要适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呼吁重视人性教育,认为培养人性应该是“教育的最低标准”。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下面的一桩事实:某地几名小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有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学生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置同学的生命于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所述这件事确实令人震惊,为此而强调人性教育也是理所当然。文章接着引用《三字经》开头的几句话,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