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非政治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崛起还有赖于对国际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非洲有着可资利用的政治、经济资源.冷战后,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角色并未变化.非洲是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利益至上应成为中国对非政策总原则.中国对非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全局观念并注重整体性;应处理好连续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应有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2.
如何推进中国对非多边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较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的活动以及同亚太和欧洲等地区的多边交往而言,中国对非多边外交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为及时拟订对非多边外交的基本框架,首先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理念层面建构起应有的战略思维,即进一步明确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定位,深化对非多边外交重要性的认识,适时更新和拓展中国对非多边外交的战略基础与关注内容。在具体的实施方略上,中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机制,重视开展与非盟及非洲各次区域组织的交往,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国际多边场合的协调与互助。  相似文献   

3.
巴西和非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种族血缘奠定了巴非关系发展的基础.巴西独立后长期优先发展同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逐步就对非政策作出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将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时期.巴西在对非合作中十分注意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和非洲国家的欢迎,值得我国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关系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合作具有互补性强、时间长、领域多的特点,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严重下滑。这主要基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非洲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转变,注重与西方大国发展经济关系,实行退出非洲的政策。当前,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俄非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双方的共识。俄非双方在资源开发、投资、市场等方面存在进一步合作的潜力,并将成为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2006年3月和9月,普京两次访问非洲,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同非洲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5.
能源政治的深化与发展促使韩国将目光转向非洲。对于韩国而言,非洲不仅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出口对象与资源来源地区,更是不可或缺的国际政治资源。从外交实际来看,韩国对非洲外交的发展相对迟缓,贸易与投资也极不均衡。基于这一现实,韩国对非洲外交更着眼于长远考虑,注重底层渗透与文化影响。在对非洲战略上,韩国借大国之力,采取搭便车、夹缝外交与据点、捆绑等策略,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时,由于缺乏国际政治实力,韩国对非洲外交面临经济、外交与实施等困境。韩国式对非洲外交对于中国审视未来对非洲的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中非教育合作是一种新形式的南南合作。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4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努力开展中非教育合作交流,积极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外交战略,谱写中非教育合作的辉煌篇章。浙江师大卓有成效的援助非洲教育的实践,受到广大非洲国家的普遍赞誉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开展中非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非洲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诱人。为实现海外能源来源多元化,各大能源消费国在世纪之交的非洲掀起能源外交和国际开发热潮。中非油气合作是双方在新形势下推进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已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虽然存在若干不足与障碍,但随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友好发展,立足平等互利、追求互惠共赢的中非油气合作一定会展现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面临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革,印度的外交观念、外交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印度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这在对非洲关系中得到了明确体现。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援助、加强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及支持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极大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应积极借鉴印度对非洲软实力外交经验以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春 《西亚非洲》2015,(3):33-50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国日益重视非洲;另一方面,国别、地区和全球层面的战略规划意识上升。在地区层面,非洲"2063年愿景"与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非洲共同立场的重要重叠为中非合作提供了战略聚焦;在全球层面,中国参与2015年后议程的执行与全球伙伴关系的获益结构对包括中非合作在内的中国外交有着结构性影响。有关非洲的地区和全球性发展战略规划的相互重叠与冲突,使中非合作的政策空间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下一阶段的中非合作应充分重视其政策空间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对非战略与非洲地区和全球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印度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两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先后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大变革,揭示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印度能源外交与中印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方和进口方,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其内外政策的重点。印度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了在全球的能源竞争力度。而中印面临相似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印能源供应源逐渐交织,双方竞争态势增强。因此如何处理好与印度在全球的能源竞争与合作关系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Indian manufacturing has been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or its weak performance and its inability to generate desired employment. India has set a target of increasing manufacturing’s contribution to GDP significantly. What will it take to make India a global manufacturing hub? While inadequacies in infrastructure, utilities, labor laws, and practices that govern doing business are generally cited as barriers to growth in manufacturing,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manufacturing policy needs substantive transformation to even take advantage of existing resources.We address three debates in Indian manufacturing: volume versus variety, manual versus capital intensive, and low tech versus hi-tech production that have created a misalignment between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es.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of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policy by focusing on a new set of enabling factors that will align strategies and help build long-term dynamic capabiliti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growth of manufacturing in India.  相似文献   

14.
进入2 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实力在一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突显,因此,印度一直奉行的尼赫鲁外交思想已不适用,自1991年拉奥上台以后,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推行经济外交,突出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并通过经济手段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印度实行经济外交的原因、主要措施与实践效果作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fill a glaring void in the existing academic literature on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 which stem not only from crafting, but also making asymmetric federalism work in northeast India. It examines the extent and limits to which asymmetric federalism—specifically under Article 371A of India’s Constitution—not only negotiates Nagas’ sovereignty claims over their land and resources and caters to the demands of democratic justice, but also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onsolidates India’s state-nation and democracy building in its northeastern periphery. Contending that the extant asymmetric federal arrangement in India’s polity stems from a centralist federal framework, the article makes a case for a more robust asymmetric federalism, which goes beyond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近几年来,中印两国贸易迅猛增长。但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状态。本文从历年的数据出发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减少两国因旅游服务贸易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印度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自身能源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难以满足其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因而不得不依赖进口油气来填补其国内的能源供需缺口。于是,寻求获得海外油气的稳定供应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印度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美国成为了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典型例证是印美核协议不仅影响了印度对其发展与伊朗能源项目的态度,而且还影响了印度对伊朗的政策。美国能够影响印度寻求能源安全的根源在于,美国对印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持续6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是冷战后西方干预非洲内部事务的最新案例,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启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利比亚战争反映出西方干预弱小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新模式,是当前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非洲国家担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能会借利比亚战争借尸还魂,对非洲的自主外交和一体化进程构成冲击;3.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向北看”和“向东看”,而不再是卡扎菲时代的“向南看”;4.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大国利益博弈,再次暴露出国际关系中“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迄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现实;5.利比亚战争造成的武器大量扩散还客观上使得恐怖主义在非洲趁势蔓延,这不仅使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利比亚战争负效应的牺牲品,而且还使美国借机进一步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6.对西方借利比亚战争挤压中国在非洲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的动机不可不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也应该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watershed-development projects is recognised as a strategy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 Several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launched watershed-development project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of soil conservation, improving land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upliftment of the rural poor for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Participatory community-driven institutions of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are considered vit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local institutions on watershed development in India and examines the degree of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泰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泰国政府从完善和制定与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入手,从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在灾害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效。本文拟在考察泰国构建灾害管理体制以及完善减灾救灾相关法律的同时,对泰国政府应对2011年特大洪水灾害的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