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22)
正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国家多次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江苏应当抓住契机,着眼未来,发挥自身人才、信息和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培育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业快速发展。建立规范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新经济业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分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亟需信用体系的完善。实际运营过程中,既有押金不退的商家,也有暴力对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丰富了和谐发展理念的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等方面的论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生态不等于自然,单纯用自然诠释生态恐怕不够。生态是人与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系统范畴,需要完整有机地认识和把握,需要特别注意人和社会的发展维度对其进行的锚定和透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根本选择,具有多重维度和多元意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超验自然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事业的内在关联,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逐渐发展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9.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体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道德意识、加强生态法制教育、培养生态文明行为等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突出生态文明教育的地位、增加生态文明的培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师资水平、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将社会与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生态文明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消费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文明是一种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是生态文明在消费领域的一种诠释和延伸,包含着遵循伦理消费、提倡适度消费、鼓励绿色低碳消费、实施可持续消费等多重内涵。它的提出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温世明  胡文婧 《前沿》2013,(11):158-160
生态文明是不同于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围绕乌兰察布市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状,探讨该市乃至整个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中,加强物态文明、体制文明、认知文明及心态文明的建设,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这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陈世润  于海龙 《前沿》2013,(11):148-150
中共十八大将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由"四位一体"升为"五位一体",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模式,本文将从统治型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型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型生态文明建设、全球多元生态文明建设等四种建设模式来论述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上的探索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理路和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重视思想先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照搬照抄他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坚持按照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着力建设生态共同体系统;注重制度与法治建设,以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事关全体国民的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要义。为此,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突破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仅仅追求资本增值的工业文明的藩篱,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新时代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及生态文明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的持续健康发展,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主体层面,要自觉转变观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生活方式,实现由"经济人""消费人"向"生态人""自然人"的转型,把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存共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能耗较高等挑战,也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之间的矛盾、城乡生态文明发展的差距以及生态文明政策措施的落实等问题,从而紧抓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文明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则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结合现阶段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去思考、去行动。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积累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大量生态不公正的现象,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只有从种际公正、代内公正、代际公正三方面入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刘泾  刘振泽 《前沿》2010,(17):143-147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地呈现出来,促使生态主义在抗疫政治对比的座架下转向抗疫议题。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中医存废、生态文明定位、绿色发展走向等问题,生产主义和生态主义、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绿色资本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等思潮展开了激辩。只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整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