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光隆 《法制与社会》2012,(12):153-154
"一边倒"是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外交战略。当时在美国与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的大背景中登上国际舞台的,战后的中国成了苏美双方在亚洲争夺的焦。由于美国出于意思形态方面的考虑对中国政权采取敌对的立场,国家利益以及无中立之路可走等多种因素,因此中国不得不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对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巩固构成极大的威胁。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制"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倡导所有国家间平等相处、共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创设良好国际环境,它成为苏维埃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指导俄国进行地缘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世界上进行自然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从一九一七年苏维埃政权建立至今,七十多年来,苏联颁布了大量的自然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自然保护法已经成为苏联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自然保护立法体系也已初步形成。本文拟就苏联自然保护立法的产生、发展及立法体系作一简要评价。一、苏联自然保护立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苏联自然保护立法始于苏维埃国家成立的初期。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参加下,苏维埃政权刚一建立就制定和通过了一批旨在保护土地、地下资源、森林、自然保护区、疗养区和自然遗迹的法律文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即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土地法令》。《土地法令》乃是苏联  相似文献   

4.
国中华 《政府法制》2014,(20):13-13
1920年,苏俄刚刚经历了内战,又加上外国军事的干涉和封锁,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虽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鼓励吸引外资的新经济政策,但西方国家依然对苏俄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作是可怕的怪物.而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却敏锐地意识到: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大.他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劝阻,毅然决定要去苏俄和列宁做生意.  相似文献   

5.
<正> 现代国家业已形成的政府法制监督体系的理论模式大别之有两类:一是以分权为基础的理论模式;一是以职权分工为基础的理论模式。一、分权为基础的理论模式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以分权制约理论为基础来构架政权组织之初,已经构想了对行政执行权的监督机制。当年美国宪法起草者们就明确指出:“政府权力的不断增长就需要对每一权力来源以新的制衡”。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外交政策,有一个演变过程。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前夕,是联合社会主义苏俄,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国家;从“八一宣言”发表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联合苏美英等同情、支持中国抗日的国家,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法西斯阵线;从日本无条件投降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前夕,是联合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党的外交政策是为反对外来侵略、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民族独立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8,(2):139-149
一百年前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与资本主义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废除一切旧法之后建立了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加入,最后形成以苏联法为核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法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苏维埃社会主义法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意识形态理论,并指导社会实践;共产党作为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为国家根本法所确认,党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财产公有制使得传统私法的意义大为降低,公法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法的这些基本特征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体现。苏联法经过了无产阶级的法、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和全民法三个时代,并随着苏联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突然解体而消亡。其深刻的教训在于:法律的价值在于追求公正,而非特权的确认;法律不仅仅具有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还应具体落实法律文本中的规定;法律文本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以及苏维埃社会主义法系的消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列宁晚年关于国家机关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改革的一些重要思想。列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改进和完善苏维埃政权机关工作。特别是在其晚年,对苏维埃国家机关改进和完善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它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价值观透视美国的对外政策传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价值观作为观念性的东西 ,其深刻内涵主要反映在心理—价值层面。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有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美国心理的偏执狂心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反共主义等外交政策传统。美国对外政策的每一步变化均未摆脱其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和制约。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对研究其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著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在深入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学习这篇著作,牢牢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在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制度伴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为国人所知悉,它是工农民主专政的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形式。中华苏维埃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在建立各个地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政权时,制定了许多地区性的法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统一了苏区法律制度,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本文拟从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法律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详细分析了"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定过程、制定依据、内容及影响。论证了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大外交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行政法制监督被称作为“国家管理中法制与国家纪律的保障”。它是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遵守法制和纪律的监督。苏联的行政法制监督,是依据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监督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它与苏维埃政权同时诞生,经过了七十年的发展,日益完善起来。并且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池进 《政法学刊》2003,20(5):50-5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西方国家将借此对我国展开新一轮的“和平演变”攻势,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工具的公安机关,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履行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打赢这场反“和平演变”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捍卫国家政权和制度,确保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对此,政权意识应成为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灵魂,必须绷紧政权意识这根弦,并将政权意识融入到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中去。唯有如此,公安机关才能在入世后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占据主动地位,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艰巨任务,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5.
吴丹 《法制与社会》2012,(14):218-219
卢梭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一书,提出人生来自由且平等,人民有权根据合意订立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描绘了一幅“理想国家”的蓝图.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卓越影响力,为我们研究人权、国家起源和政权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社会契约”、“主权在民”、“选举和直接民主”深入分析卢梭“理想国”的逻辑推导过程,并对本书在今天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法律的一个部门,它和其它法律一样,应该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一种特殊行为规则。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对劳动法都很重视。苏联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劳动法典。列宁对此作了高度评价。他说:“……就拿你们业已实行的第一部法典——劳动法典来说吧。这是苏维埃政权的一个巨大的成果,因为这部牢固确立了劳动立法基础——例如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典,是我们在所有各国加紧反对工人阶级的这种时候通过的”。(列宁《论劳动》504页)。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三三年就指出:“只有坚决地实行劳动法,才能改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国家的经济立法是同苏维埃国家同时产生的。在政权真正地转归工人和农民掌握以后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旧历10月26日),全俄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这是包含有崭新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法律概  相似文献   

18.
甲、监督苏维埃的机关,要他们正确的站在工农雇农贫农中农的利益上,去没收并分配土地。  乙、监督各级苏维埃机关,正确的去执行苏维埃的政纲和策略,以适合某阶段的革命利益,巩固苏维埃区域和苏维埃政权,并向外发展。  丙、监督各级苏维埃机关,对于苏维埃的经济政策,首先是财政与租税政策,是否执行的正确。  丁、有向各该级执行委员会建议撤换或处罚国家机关,与国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之权,但对于该企业或机关的工作设施,有直接建议之权。  戊、若发觉了犯罪行为,如行贿浪费公款贪污等,有权报告法院,以便施以法律上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立政关系法:宪法概念的新定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传统的宪法定义未能揭示它的本质属性,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它的定义为“宪法是调整狭义政治关系即人们在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作者认为这个定义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很不完善,可以用“立政”一词来表示人们参与、组织、争夺国家政权的行为和活动,相应的社会关系便是“立政关系”。“立政”作为表示宪法中心内涵的一个重要概念,必然引出“立政关系”、“立政主体”、“立政权”、“立政方式”和“立政程序”等一系列相关的新概念。于是,作者将上述宪法定义进一步改为:“宪法是调整立政关系即人们在确立国家重要制度和决定国家重大事情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文章认为宪法定义为“立政法和立政关系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概念变更,将在整体上对我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带来一些有益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为维持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于1920年底提出了实施租让制的政策来防止帝国主义国家新的武装干涉,转移资本主义视线,同时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消弱对俄的敌对力量,并利用外国资本家宣传员的作用,扩大苏维埃俄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