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辛亥革命是一场具备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它的主要宗旨是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创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车轮并未以此为契机驶向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很快转移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上来,并且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驶向了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颇具特殊性的结局,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必然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自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废除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当作救国救民的最佳方案。然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李大钊是摒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决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他的这一抉择不是偶然的,有一个思想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试图沿着西方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直是中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日际。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到以中国民主同盟为核心的民主人士,都不断地构思他们的建国方案,想找到一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辛亥革命是是中国资产阶级实现他们建国理想的最初尝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在中国重创西方资产阶级先师的功业。在他  相似文献   

4.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引起了远在俄国的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高度关注。针对中国各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列宁分析指出,"孙中山的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还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亚洲资产阶级;"袁世凯的党"是中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是投机革命出卖共和的反动党;广大的农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社会支柱,却没有被广泛地吸引到革命中来;发展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的先进阶级,未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克服孙中山的党脱离群众的弱点,能够批判吸收孙中山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列宁的科学分析不仅对于近代中国革命的推进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西人民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组建同盟会、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等方面为组织和发动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不同层面领导和参与了辛亥革命,对推动辛亥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辛亥革命斗争中,有一大批广西子弟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周艺 《当代广西》2011,(20):25-26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1995年8月2日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冯祖贻教授做关于“贵州辛亥革命”的学术讲座。冯先生围绕“贵州辛亥革命”这个主题,介绍了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和革命情况,分析了革命中的各派力量,并对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党派、人物以及他们的作用都作了简要介绍。关于辛亥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冯先生认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乃至全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与英、法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它不是一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体系发展不完善,而贵州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更为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虽然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但他…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兴中会之后,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吗?胡松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前,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业绩,功垂千古。辛亥革命中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倡导和组织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思想上拥护,经济上支援,而且在行动上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也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正如孙先生指出的,“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乃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之创立民国》)华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治的基本形态是民主共和国,它在西方是由民主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和代议制等要素相互融合的结果,而民主是其重要基础,对于塑造现代政治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民主的本义是人民直接治理国家,但是其所具有的强烈平民色彩使其长期被视为基于人数优势的平民暴政。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造就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工人阶级运动造就了民主的复兴,推动了民主要素在资产阶级共和体制中的扩展,民主本身也受到相应的制约,由此形成了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形态。民主的巨大贡献在于不仅为弱势群体争得得了基本人权,而且为现代政体赢得了广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1901年到1919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主线,思想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天命观和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批判又涉及到对孔子的评价;其次,是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最早提出了树立国民意识,而要树立一种新的国民意识,又涉及到科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最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全面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13.
Those who seek to demolish rule of law can't be appointed as keepers of law By most his torical accounts,China began to emerge as a nation-state with the Xinhai Revolution in 1911.The struggle was to transforam from a civilizationstate to a nation-state,per the model imposed then by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political models.Those initial efforts were not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研究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推动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加深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确立与渊源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族共和”思想是1911年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并议决的。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五族共和”思想源自资产阶级改良派和立宪派的“大民族主义”和“五族国民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及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人物。邓颖超在回忆文章中说:"宋庆龄这个名字象征着自辛亥革命以来,七十年革命的历程。"邓小平在悼词中评价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紧跟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是实现转变的前提;这一转变是她始终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的时代感和进步性使然,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杨勇  章征科 《桂海论丛》2011,27(5):35-39
孙中山从辛亥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中逐渐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革命的真正敌人,工农革命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因此,孙中山实现了工农观的转变:从轻视脱离工农到重视依靠工农。这一转变进而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孙中山工农观的转变是不彻底的,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ONE of the many outstanding women in Chinese history is Kong Sizhen - the Han princess who devoted her lite to upholding the 268-year-long Manchu Qing Dynasty (1644-1911). Kong Sizhen, daughter of Han general Kong Youde. is immortalized in the name Gongzhufen (tomb of the princess). a district and subway station at the western end of Beijing's Chang'an Avenue. Kong Sizhen was the only woman ever to have been entrusted with the post of chief imperial guard, or to have been given command of troops de fending the southwestern border. Her spirit of self-sacrifice is regarded with similar reverence as that of Joan of Ark of France and Elizabeth I of England.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多党议会制的追求与挫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仿效西方,追求多党竞争和议会制度,尝试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实践证明选择政党制度不能脱离国情.回顾民国初年多党议会制的追求与挫折,分析失败原因,汲取前车之鉴,有助于理解今天政党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族共和"思想包括共和政体下"国家之统一"、"民族之统一"和民族(种族)平等三重含义.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对"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表述来自此前"共和统一会"对"统一"的解释.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认为国内的种族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均已解决,因此,"五族共和"思想表现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同化,通过民族同化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